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八日,金國的西路軍統帥粘罕帶兵抵達了太原城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三日,太原被攻破。
在這期間的二百五十二天裡,太原一直處於被圍困之中,除了偶爾能夠傳到城內的嘉獎令之外,沒有得到過朝廷援助的一個人、一匹馬、一粒米、一文錢,全憑本來就不大的城內的物資維持。
到了城破之前,太原城的糧食已經全部被耗盡,從太原守將張孝純發出來的求援信上,我們可以看出來,當時太原城內的情況已經如同人間地獄。
「太原被圍八個月以來,城中的居民已經死亡十之八九。牲口已經全部殺盡吃光,守城計程車兵早已斷糧,大多疲病,靠著鎧甲上的牛皮充飢都已經堅持了二十多天。現在金軍也知道了城裡的情況,攻勢更加猛烈。各路的援兵毫無消息,城裡已經危急到朝夕不保的地步了。臣在倉促反側之間勉強支撐,如果幾天之內援軍還不來的話,臣就真的守不住了。望闕忍死,死不瞑目。」
「臣聽說宣撫使、制置使等在全國調集兵馬來救太原,但是遲遲不見援軍到來,臣猜想可能是朝廷出於萬全之計,除了解圍太原之外還要收復失地。不過太原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了,已經等不起了。臣已經給宣撫使和制置使送去了信,請王師不要顧忌我們城內的守軍,不要在乎太原的存亡,按照既定方案全力猛攻就是。臣等一定死守,等待王師到來。」
「轉告我兒張灝:城裡的事情我已經在奏摺里寫得很清楚了,宣撫司、制置司我也通報了,你只管帶好手裡的兵聽從指揮就行,其他就不要說了。我在這裡的情況就好比病危之際而呼醫生不至,其慌擾可以想見也,迫迫切切。」
「醫生還不來,現在已病入膏肓,如之奈何?垂死掙扎只等靈丹妙藥來救臣一命了。」
「今天收到金賊投到城中的文字,說援軍已經被擊退了。臣雖然不信他們的惑亂軍心之語,但確實沒有收到援兵的消息,頗有些懷疑金賊說的是真的。無可奈何,只能無可奈何。」
「今月(看後文疑為八月張灝攻擊文水縣之時)十三、十四、十五日,城牆上計程車兵看到金賊的騎兵從東南沿著城牆朝北疾馳而去,臣懷疑是援兵已經攻過來了。到十六日後,有金賊數十騎從南邊依次過來,到二十日有二三十騎從晉祠和榆次方向向北而來,連日往來不定,但是絲毫得不到王師的消息。城裡的軍民已經斷糧很久,又沒有逃生的路,頗有一些鼓譟。事勢愈危,死亡之期近在朝暮,請速速催促大軍星夜前來解圍。」
「今天申時寫好了奏章之後,還沒來得及發出,東壁報告說有數隊金人到城下來送信,說汾州、南關、平遙、壽陽等各處援兵都已經被殺退了。臣雖然不相信這些話,但是援軍多次爽約,又一點消息都沒有,滿城軍民更加憂疑。請看在太原府危如累卵人心反側的份上,督促大軍前來解圍,可能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
「太原被圍二百五十多天,外城已經失陷月余,城裡已經沒有柴火了,早就開始毀屋取木煮餓死的人肉吃了。現在滿城軍民僅存百分之一二,活著的也是傷病纏身。守城計程車兵已經餓得站不住了,兵器都放在一邊,只能勉強靠牆站著,更不要說走動禦敵了。」
「人多糧少,士兵先是吃牛、馬、騾,吃完了以後煮弓弩、筋甲,百姓煮浮萍、樹皮、糠粃、草根充飢。到後來,妻子、兒子快要餓死的時候,即便是再重情義的丈夫、再愛孩子的慈父也只能將妻兒當成食物,甚至都不跟別人交換,免得斤兩不同大家鬧糾紛。要不是王稟苦苦支撐,太原旬日之間就被攻破了。」[1]
張孝純送出來的消息說得並不全,根據後來倖存者回憶的消息,當時太原城裡的慘烈程度遠比他奏摺里說的嚴重。
儘管張孝純和王稟已經非常努力地規劃好了所有物資的使用計劃,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宋欽宗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沒有完成對太原的救援。城裡的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都被充了軍,所有房屋都拆去了相鄰的牆壁,全部打通,就為了讓全城百姓貧富平均、餐食同等,不得隱藏。
堅守半年之後,所有的食物全部耗盡,城裡只能將老弱殺死當軍糧。[2]
這樣的太原,已經脆弱得如同一張窗戶紙,只等著金軍的最後一捅,便將破碎,再無生理。
這就是慘酷的戰爭,這就是殘酷戰爭中的人。
[1]【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396~398頁。
[2]【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401頁。
2025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