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中共迎來「兩會」,這不僅是中共政治日程的重大事件,也是全球觀察中國走向的焦點。2025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北京開幕。在經濟低迷、外交上與美國及西方高度對立的背景下,時評家矢板明夫認為,今年的兩會尤為引人注目。他建議,解讀兩會應關注「誰出現」「誰被採訪」「他們如何影響」,並聚焦三大群體:軍方代表、民營企業家和外國記者,以捕捉中國變化的脈動。
矢板明夫指出,中共官媒新華社稱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但內容空洞。他觀察到「對外開放」近年頻現,或因經濟壓力而調整政策。台灣《經濟日報》預測兩會將聚焦「穩增長促消費」,支持民營企業和AI等高科技,較官媒更具體。中美關係仍是熱點,香港《大公報》引述學者宋偉稱,川普不重意識形態,可能緩解對立。矢板明夫認為,這反映中共期待,但細節更關鍵。
軍方代表是首要觀察點。近年軍中動盪頻發,人數從281減至267人,習近平清洗未停。矢板明夫回憶2017年常萬全「五天五地」吹捧習近平,如今軍方表態將揭示其掌控力。民營企業家是第二焦點。胡潤數據顯示,超10億美元富豪約80人,但在「國進民退」下多沉默。經濟危機或促使政策轉向,他們的發言將暴露真相。第三是外國記者。胡錦濤時代外媒活躍,如今主串流媒體難獲提問,若今年重現尖銳問題,或示開放。
矢板明夫總結,兩會是權力與變化的縮影。軍方表態測習近平軍權,企業家發言顯經濟誠意,外媒參與映國際化態度。這三大群體將為世界提供線索,揭示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