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社會觀察 > 正文

北京最牛社區:年租4萬,過得像億萬富翁

建築師Christian和設計師孫敏一家四口

從市區搬到了北京六環外,

低成本爆改了一間220㎡的農宅,

年租4萬,卻仿佛過上「億萬富翁」的生活:

夏天,一回家就能跳進泳池;

冬天,圍坐在戶外廚房烤火、燒烤……

Christian和孫敏一家四口在家中

夫妻倆還為自己招募「100個鄰居」,

通過設計的方式,試圖創建一個共享社區,

將城市邊緣的空置房屋,

變成高質量的生活空間。

如今,他們已經聚集了4戶人家。

夫妻倆為四家性格各異的鄰居改造的房子

「我們的這種生活選擇當然也有經濟上的因素,

但歸根結底,你必須有一種開放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生活發生在當下。」

2月,我們在北京順義探訪了這個有趣的社區。

自述:孫敏、Christian、舒赫、李園、Wolfgang、於大夫、衛甜

14年前,我們在山裡頭租了第一個院子,每一磚每一瓦都是我們親手改造的,花了至少2年。

因為我們倆從小的經歷就是在山裡頭跑來跑去,在水邊抓魚。那時候大兒子正要出生,我們就希望也能給他創造這樣的童年記憶。

16年前山裡的度假屋

一到周五,一家人就大包小包往車上一扔,開車到山裡頭住兩天:玩滑索、爬樹、看星星、摘果子……慢慢地,發現不光是孩子,實際也給我們日常在城市裡奔波增加了很多能量。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長大,他們不再想每周都跑去那麼遠的地方。我們就開始思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居住的體驗是和山里相似的。

現在的農村房改造前後對比

這個位置是偶然在閒魚上找到的,在北京六環外的順義區,是一處閒置的農村房,到我們工作的位置、孩子上學的位置,不堵車40分鐘。

第一次過來看房,門口正好有一顆棗樹,枝條已經發出來了,像是在向我招手似的。我當時就給Christian打電話說,「找到了!」

在北京郊區,實際上有非常多像這樣空置的房子。我們希望通過重新利用原有的建築,以很少的成本,打造出舒服的居住空間。

進門的北院,泳池和室外廚房

主要的房屋結構都保留下來,南北兩側全部打掉,做了非常大的推拉門,用兩個院子連接10米長的客廳。室內和室外的水泥地面也是一致的,無邊界的一種狀態。

屋檐的延伸,計算了不同時節太陽的高度。夏天,陽光正好卡在窗戶邊上,一點都曬不進來。客廳完全不用開空調,只靠兩個大吊扇,自然通風就很舒適。冬天,太陽可以曬進來5-6米,家裡暖洋洋的,真的是很節能。

靠里的南院

靠里的南院更為安靜,簡單放著兩把靠椅。北院有戶外廚房和泳池,是我們一家人活動和聚會的主要場所。

夏天,孩子放學一到家,書包扔地上就往泳池裡跳。冬天,Christian特別喜歡在戶外燒烤,大家圍坐著邊烤火,邊喝酒聊天。

這個房子我們只是租了15年,租金一年大概4萬,這在市區簡直不敢想像。當然,我們要在交通和改造上花更多錢,但這也有解決辦法。

屋子裡你能看到很多有趣的材料:室內門都用的防火門,孩子經常跑來跑去,它會自動關閉,對臥室防蚊也有好處。

衛生間,採用的導盲磚,便宜又美觀,還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家具只有一個廚房島台,其他的都是我們倆這些年四處撿來的。像是沙發區的茶几很有意思,是Christian在一個蹬三輪車的老大爺很多家具最底下看到的,老大爺說50塊錢,他給了100塊,然後夾著就騎著自行車回家了。

交通上,我們換了電車。鄉村晚上的電費非常低,一毛錢一度電,我們總是在晚上充電。

屋內的開放式餐廚(上)&小朋友的房間(下)

這樣,如果以15年這個時限去算一筆帳,我們總的生活成本實際只有城裡的1/2,甚至只有城裡的4成。

我們意識到,也許發現了一種新的生活可能——在郊區,用可以負擔的成本打造高質量的生活,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某種平衡。

我們開始通過設計的方式,試圖創造一個共享社區,招募「100個喜歡的鄰居」,現在已經給4戶鄰居改造了房子。

Christian在燒烤,孫敏在和朋友喝酒聊天,孩子們在一旁玩耍

住在公寓裡頭,有時候聽到別人要開門了,你這門都不敢開,很害怕跟人打交道。但是在這兒很有趣,沒有人說我打電話問你在家嗎,哐哐哐敲門,狗一叫就知道有人來了。

小朋友一到周末,起床刷完牙騎自行車就走了,有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在哪一家。誰家要是沒飯了,大家都特別熱情,「來我家吃飯。」

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大院裡頭鄰居之間的那種感覺嗎,我覺得是有一種幸福感。

和鄰居們聚餐

租房,還是在農村租房,很多人害怕,被問的最多的就是有沒有快遞,可以叫外賣嗎?我們父母以前也會問,15年後你又要給人還回去,花這麼大精力改造不全打水漂了?

Christian總是會回覆說,「至少我們擁有了15年的快樂,這就夠了。」我覺得永遠要把外在的這些干擾拋在外頭,先找到你自己心裡最想要的是什麼。

舒赫一家

城市裡它是一種模式化的生活,有一個院子,我覺得可能每個人都會生出這樣的想法,但是真正去做的人還是少部分。

其實這個成本並不很高,但是這裡面你必須要有一個樸素的精神。

我本身是70後,作為建築攝影師,從業了有10多年,也拍過不少不錯的建築。

對於建築的了解,可能開始是從外部,最後轉向內在。就像我們這個房子,Christian他做改造,建築外面沒有太多的形式,但是它的每一個尺度,跟我們生活的契合度,這種關係是經過精確推敲的。

建築它是會影響你的,先給予空間一個自由,然後我們的居住、生活才會有自由,我覺得是一種精神的自由感。

工作室區域

現在我們在這邊居住了兩年,你必須捨棄一些便利的交通,一些周邊更好的條件和環境,但我感覺還是值得這麼去轉換的。

我們孩子出去上大學了,我現在是把建築攝影先放到一邊,靜下心來寫作,這邊生活和工作的空間設計是獨立的,不受打擾。

生活區域

鄰居們,包括房東,我們其實都已經像家人一樣在相處,它帶給你一種非常寧靜的感覺。

城市裡很多事情是高效率,其實是慢的,因為它沒有給人時間去思考一些你認為真正重要的東西。在這邊,你的時間你可以讓它慢下來,但是思想其實會變快。

wolfgang和李園的家,客廳里可以釀啤酒

2020年初的時候,Wolfgang收到了瑞士的工作機會,我們一家三口搬到了蘇黎世。去年,我們決定回北京,回來創業。整個院子都是為了釀造我們自己品牌的啤酒,和生活空間做的結合。

很多人都好奇,就說一聽瑞士,這是非常完美一個地方了,為什麼要回來?

品嘗自己在家釀的啤酒

瑞士確實非常美,也很舒適。但是慢慢地,你會發現生活每天幾乎是一樣的,周幾要去超市採購,周幾一家人去登山,或者在湖裡游泳,一眼就能望到頭。

你不用去擔心未來,但同時,你也不會體驗到新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回來,並且從城市搬到郊區,人生需要冒些險。

在這兒,會迸發出很多靈感,也許就是很日常的靈感,比如那天我下班回家,看見先生在外面支了個桌子在炒菜,一進門突然看見這麼一個景色,就非常有意思。

可能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的時候,你會去想我這一生應該是怎麼過,你就不會想到有些事情是冒險,你需要去跳出來。

邀請鄰居們品嘗新釀的啤酒

也許眼前你覺得它是特別大的難關也好,特別大的快樂也罷,其實把時間線拉得足夠長的時候,可能都算不了什麼。

我覺得我們都是想要好好地把自己目前的生活過好的這麼一群人,非常簡單,但是又不受限定。趁著年富力強,去探索更多不一樣的事情,過不一樣的生活。

於大夫在小院裡打太極

我是一名傳統中醫,快60歲了,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以租房的形式。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想有一個自己的房子,能夠那麼大面積,交通又比較好,在北京需要的資金量還是挺大的,你會發現你賺錢的能力老是跟不上房價的增長。正好孫敏他們提了這麼一個建議,我又去他們家感受了2次,覺得確實不錯。

剛開始住進來2個月,心裡是有一點反覆的。有朋友也提醒我說,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挺舒服、新鮮,這是暫時的,住時間長了,可能受不了。

因為我不會開車,我太太有時候開車去城裡辦事,留下我一個人,我是有點不適應的。我以前一直特別憧憬找一個地方閉關修行,到這兒我才知道,當你沒有能力單獨和自己相處的時候,是做不到的。

慢慢地,因為畢竟是自己的院子,和住樓房不同,會有很多勞作。每天早晨一起來,先打理一圈,看外邊你的家每天都是在變化的,特別是季節變換時候的那種美,是以前從來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發現和欣賞的。

到現在,我們哪都不愛去,回來關上門,就是清淨。

租期15年不長,你要和買房子70年比是有可比性的,但如果你能看透,你知道人生是無常的時候,它就是一個經歷。

15年以後我不過就70多歲,如果他不再租給我,我可以再去找一個地方,可能再換一種風格,是不是又是一種體驗?

衛甜和媽媽在家中

我是時尚雜誌主編,工作非常忙,所以一直租在公司旁邊的公寓裡,生活就是兩點一線。

孫敏剛剛搬過來的時候,我是她第一個客人。當時真的就在她院子裡坐了一個下午,我們隨便拿了個露營的鍋煎牛排,就這種小小的快樂,我立刻就動心了。

剛開始,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周末度假屋,一回家就是要度假,每個星期就叫好多朋友來開party,這就是我人生最開心、最想要的東西了。

但是辦了幾次party之後,我就覺得很累。後來機緣巧合,因為房子裡沒有裝自動灌水系統,我有時候就不得不出完差,下了飛機直接一個人跑過來澆水。

一開始我覺得很煩,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其實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完全跟自己相處的感覺。

人生前半段,太多時候是在為別人做事情,為了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這個房子教會了我怎麼去跟自己相處,去愛自己。

現在更多時候我就喜歡獨自待在這兒,做做園藝、畫畫、給自己調一杯好看的酒、發發呆……當然我的孩子、我媽媽有時候也會過來玩,但是歸根結底,這是我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職業的原因,我去過太多地方,很多朋友的家也經常上家居雜誌,但是我其實沒有特別感觸什麼,總覺得在我們生活現實的地方,真正想要一個自己理想中的房子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反而是在這裡,雖然它是租的房子,離城市有幾十公里遠,但每件東西都是我能力範圍之內最好的樣子,有時候笑說,「好像過上億萬富翁的生活。」

夜晚的小院,可以在泳池裡看電影

不是說我真的有那麼多錢,我一輩子也不可能賺到那麼多的錢,但是通過這樣一個房子,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去慢慢認知自己,這個過程比多少億萬都要珍貴。

孫敏和Christian總說我們這兒就好像是一場社會實驗,這種生活選擇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它當然也有經濟上的因素,但歸根結底,你必須有一種開放的心態。

就像Chritian說的,最重要的是,生活發生在當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一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10/218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