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德國天空的血月。圖為資料照。(Matthias Hangst/Getty Images)
3月13日深夜到14日清晨,2025年首場「血月」天文奇觀即將來臨。相傳在血月出現後,預示著人間將多災多難,或是發生改朝換代或血光之災等不祥凶兆。
「血月」的正式名稱為「月全食」。2025年將發生兩次血月,分別在3月14日與9月8日。當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中間,三者恰好或幾乎並排一線,且月球進入地球的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時,就會發生月食。
當月食發生時,可以見到部分月亮或全部被地球陰影遮蔽,呈現出缺角或因為大氣折射,月球會呈現橘紅色或銅紅色,形成「血月」(blood moon)」的奇幻景象。
據台北天文館報導,今年第一場月全食發生在3月14日,全程歷時6小時2分37秒,其中本影食歷時3小時38分15秒,全食階段則持續1小時5分24秒。
屆時月球將從地球半影北側穿過,美洲地區與東太平洋可見全過程。南美洲東部部分地區可見月沒帶食,而大洋洲及日本、韓國等地則可見月出帶食,但這場奇景台灣則無法看見,台灣將在9月8日凌晨0時27分出現月全食。
自古以來,每當血月出現時,意味著大凶之兆,東西方有不同的預言,預示著天下將發生不同尋常之事。
台灣命理師小孟老師近日在臉書表示,過去古代相傳血月發生期間,容易有金融波動、交通事故或血光之災,且政治領袖做決定時也會影響金融事件發生。
過去一些「血月」出現的時間,也曾經發生過大災難。
如2014年4月15日出現「血月」,次日韓國就發生「世越號」沉船事故,造成304人罹難,其中有多達250名是高中生。
2019年7月16日出現「血月」,同年10月開始,新冠病毒(中共病毒 COVID-19)於全球爆發。當時根據一項研究報告指,COVID-19早在2019年10月就開始在中國傳播,比中共官方公布的第一病例早將近兩個月。由於中共隱瞞真相,導致疫情肆虐全球,造成無數人死亡。
2003年5月16日「血月」出現,從廣東爆發的SARS(非典)也達到全球大流行的高峰期。至2003年9月間疫情散布到29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史上也有很多有關血月的歷史記載。
西方聖經的末日預言
在新舊約《聖經》中,血月常被視為世界末日的徵兆。如在《聖經‧約珥書》提到「血月」:「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聖經‧使徒行傳》寫到:「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
《聖經‧啟示錄》提到,「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
以色列逢血月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在西方歷史上,古老的猶太民族的建國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和「血月」有關。如1492年的「血月」後,在黑死病瘟疫大流行於歐洲的背景下,發生了中世紀反猶太主義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西班牙驅逐境內所有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沒收侵吞其財產。
1948年的「血月」發生後,散居世界上66個不同國家的以色列人回到神應許之地,並在一天之內建國。1967年的血月期間,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六日戰爭,最終取得勝利,收復耶路撒冷西城。
美洲傳說血月會有大變動
部分美洲原住民部落認為血月是「大變動」的預兆,如戰爭、饑荒或災難或將來臨。他們通常會在血月期間舉行儀式,向神祈求庇佑,以避免不幸降臨。
明末元宵血月與流賊之亂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四年出現血月,這一年國內也發生重大災難和賊亂事件。據《明史》記載,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第一個正月元宵十五夜,就出現「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無光」。日月出現大異象,陰陽大亂,這一年的歷史就是饑荒與流賊作亂交織的歷史。
據記載,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崇禎皇帝在景山古柏樹上自縊身亡,右腳赤裸,左足穿著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