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嘉定區南翔支行買的金條熔化不了,質疑買到假金條。(網絡截圖)
中國大陸黃金造假傳聞已久,近日,上海一女子在中國工商銀行買的金條熔化不了,質疑買到假金條,引發關注。
一位網名「星麻」的網友在小紅書平台發帖透露,她朋友在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嘉定區南翔支行買了「如意金」金條,拿到金店去打算換首飾,熔化過程中,發現熔化不了,好在沒有開封,也問金店要了錄影,一開始,銀行不想承認,她朋友說了金條編號、logo,編號和銀行單子都能對上,銀行才承認。
該網友說,「你們曾經換過的,要不也去熔一下看看,大多數肯定沒有熔過吧,也就不知道了」。
(網絡截圖)
其他網友在評論區議論紛紛,有的說,「這個真的造假造的太誇張了,太膽大妄為了」、「估計是鉛」、「工行賣假金條」、「密度最接近黃金的金屬是鎢,說市場曾出現鎢芯鍍金的假冒金條,普通稱重無法識別」。
(網絡截圖)
還有的說,「網店不配合你就上新聞熱線,這個話題絕對爆」、「工行的如意金?」「感覺這個事會造成擠兌潮,推動整個金價大幅下跌,工行畢竟是黃金的「做市商」,必定也會引起其(對)他銀行或機構的黃金質疑」。
(網絡截圖)
中國銀行金條造假的消息近些年頻頻被爆出。
2020年10月,有網友發帖稱,自己七年前在工商銀行購買的金塊「生鏽」了,銀行還拒絕回收。
2016年,深圳市民反映,自2011年開始,連續幾年在深圳農業銀行海王支行購買「生肖金」,5年後竟發現幾塊生肖金「生鏽」了,去問農行,答覆是「真貨」。
2018年,鳳凰東方財經、新浪財經、深藍財經等多家媒體轉載了一條建設銀行金條造假的消息。浙江富陽的張先生在建設銀行富陽新登支行買了一根投資金條。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拿了一小塊磁鐵,拿著金條磨呀磨,啪的一下磁鐵吸到金條上去了。張先生對金條的質量產生疑惑,「可能參雜了鎳的成分」。
2012年10月8日,大陸網絡流傳消息稱,中國市場40%的金條是用銥或鎢摻假。
有網友曾評價「中國黃金就是個大坑」。
(網絡截圖)
之前,有山東煙臺民眾對新唐人透露,他們當地是金礦所在地,他們當地人都知道,市場上大多數黃金都不能保證是真的,都是摻了假的,「一般人也看不出來,不經過專業檢測,測不出來(是摻了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