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藏不住了,外媒踢爆華為秘密

—逃避美制裁?華為被曝暗中營運著十多家晶片廠

作者:
有韓國媒體披露,一直受到美國政府制裁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暗中至少營運著11家晶片代工廠以及10家專門研發晶片的機構。為了規避美國制裁,這些工廠或研發中心刻意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名稱以掩人耳目。

2025年4月12日,中國深圳市商業區一家華為零售體驗店坐著幾名顧客。

有韓國媒體披露,一直受到美國政府制裁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暗中至少營運著11家晶片代工廠以及10家專門研發晶片的機構。為了規避美國制裁,這些工廠或研發中心刻意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名稱以掩人耳目。

韓國媒體TheElec網站5月14日的一篇報導披露了上述消息。根據這篇報導,上述工廠主要生產記憶體晶片和邏輯晶片(用於物聯網和行動電話),其中一些是代工或合約生產線。

消息人士透露,中共政府擁有這些公司的股份,而這些公司旗下的晶片廠實際上都是華為在營運,這些工廠的內部員工也證實了這一點。

消息人士列舉了幾個例子:青島思恩科技有限公司(Qingdao si』en)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光茂科技有限公司(DGGMT)隸屬於東莞市國資委;PST、PXW和SWX等科技公司都由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SZMII)全資擁有,而SZMII隸屬於深圳市國資委;晉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JHICC)隸屬於福建省國資委。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坦言,華為暗中營運的這些晶片廠蓄意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名稱,使它們看起來好像與華為毫不相關,而隨著所有權發生變化,這些公司的名稱也會更改。華為正是通過這些公司秘密構建了自己的晶片生態系統。如果把華為創投部門「哈伯投資」所投建的公司也算上,那麼華為所掌控的晶片生態系統會更加龐大。

據這家韓媒透露,在華為暗中營運的11家半導體公司或代工廠中,至少有5家可以使用7奈米(nm)或更先進的節點來製造晶片。其中,鵬芯微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PXW)是產能最大的一家代工廠;青島思恩公司是由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創立的,該公司擁有5家晶片廠;深圳市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SWX)公司由華為的一位前高管創立,其工廠主要生產記憶體卡(DRAM);深圳市鵬新旭技術有限公司(PST)和深圳光茂科技(DGGMT)則主要生產行動電話的存儲晶片。

此外,華為還經營了大約10個大型研究中心。消息人士稱,其中一些研發中心的規模非常大,可能具備製造晶片的能力。

由於受美國政府發布的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的限制,華為近年來在晶片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以至於該公司的盈利受到嚴重衝擊。

彭博社報導,根據華為發布的年度業績數據計算發現,華為2024年第四季度淨虧損了大約3億元人民幣,這是該公司從2018年可追溯公開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季度淨虧損的情況。報導援引日本媒體的分析表示,由於受到美國限制,華為的半導體研發和生產成本大幅增加,這是導致該公司的業績出現淨虧損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二(5月13日),美國政府再度升級了針對華為公司的晶片制裁。美國商務部發表的最新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華為的升騰(Ascend)人工智慧晶片,都違反了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規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16/221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