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5月21日報導,雖然中美剛剛在日內瓦達成了一項暫停互征關稅的新協議,但這並未改變兩國正在走向新冷戰的趨勢。表面「停火」,實則對彼此的防備升級,脫鉤的腳步沒停,反而在加快。
在中國,上周開了一場高層會議,引起了不少關注。會議主打的就是「國內大循環」,意思是要把經濟重點放在自己國內,靠自己的生產和市場來撐起來。報導說,這是北京頭一次沒提「國際大循環」,只講怎麼經濟自立。這也說明,中共高層早就對外部環境,特別是對美中關係,開始有長期防備的打算了。
報導說,習近平對這場貿易「停火」並不樂觀,反而把這90天當成給中國經濟加裝「防護欄」的關鍵時間。
中共總理李強更是不裝了,他沒有試圖粉飾北京方面的意圖,而是在會上直接說,要所謂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抵消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報導分析稱,這裡的「不確定性」顯然是指與美國持續緊張的雙邊關係。
另一方面,美國也沒閒著。《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總統上周訪問沙特、卡達和阿聯,表面上是中東之行,實際上中共議題貫穿全程。
川普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中共以前拉攏這些國家,想當他們的衣食父母,但現在,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
他此行促成了一批高科技交易,包括英偉達、AMD等晶片大廠,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協議。背後是美國想通過科技綁定盟友,圍堵中共。
同時,川普政府也廢除了拜登時期限制AI晶片出口的規定,為高端晶片打開出口通道。這一政策在華府引發爭議。白宮AI事務主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認為,不賣晶片,中東國家可能轉向中國供應商;而國家安全派則擔憂這些高端晶片可能會經中東流入中國。
報導稱,現在的美國和中共對抗,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備競賽,而是人工智慧和高科技的主導權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