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10城中,二線城市一室套均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低於20%,相較於占比28%的北京和26%的上海,顯然更為友好。」
又是一年畢業季,租房市場比簡歷還卷。
黃思琪一早就把目標定在了杭州——來南方上大學後,她就下定決心要留在江浙滬,但之前暑期去上海實習,房租比實習工資還高,完全是倒貼上班,於是杭州就變成了她的「首選項」。
目前,她在杭州濱江的網際網路公司實習,每天都要在地鐵上來回穿梭兩小時。實習期滿,面對留用offer,黃思琪卻有些猶豫:
「公司還不錯,工作也不算太累,就是……房租還是有點超預算。」2月初,她在青荷驛站住了6天,之後搬到離公司較近的合租房,但即使是最小的隔斷間也要2000元,「說實話,隔音差,睡不好,我還是想要自己住。」
因此,黃思琪也在考慮搬去租金更低的蘇州或者南京。「這兩個城市也屬於江浙滬,基礎設施和福利都很好,工作機會也不少,而且租金也會更低,我就不用合租了。」
另一邊,在上海的應屆生薑源則乾脆得多——拿到月薪10000元的offer後,她立下一條「20%警戒線」:租房不能超過2000。
「本來我想住婁山關路附近,但浦西稍微裝修好一些的房子就要5000以上,世紀大道這邊一居室的老破小也要3500,我實在接受不了。」
最後,姜源選擇了7號線盡頭的顧村公園附近,雖然遠一點,但住得舒服、有陽光、有陽台。「我覺得這才是我的生活。」
她笑稱自己在和大城市博弈:「你讓我租貴得要死的中心城區,我就住便宜的『邊緣地帶』,你讓我擠三房合租,我就寧可通勤兩小時,也要一個人活得舒服。」
5月底,伴隨著6月的來臨,畢業季也如期而至了,除了招聘市場,租房市場無疑成為了應屆生們的「第二戰場」,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畢業生在選房上更務實、更冷靜,普遍開啟了「精打細算」模式:
一方面,和姜源一樣死守「20%警戒線」的年輕人非常多,另外兩位剛畢業半年的房客也告訴小巴:「1/5不能再多了」「最多20%」。問及原因,她們表示,如果經濟景氣,可能會願意多支付一點,但現在更傾向於儲蓄。「反正也不可能在上海買房,不如現在多存點,為以後換城市或者回老家做準備。」
也因此,當一些畢業生發現一線城市無法將月租控制在月薪的20%以內,就會考慮向新一線、二線城市遷徙。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合租熱潮再次升溫,哪怕是「老破小」或隔斷間,也因為價格「剛好能接受」而成為畢業生們的備選。
當然,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則選擇主動「逃離核心區」,寧願花更多時間通勤,也要換一個採光好、有陽台、不必和陌生人共用廁所的「私人空間」。
這股追求「性價比」之風,也在近期的租房數據中得到了印證。
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近兩年的畢業季,一線城市租賃市場的熱度不再強勢,反而是重慶、西安等熱門二線城市的租賃需求熱度及其持續性更為搶眼。
這一現象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西安、武漢、重慶、成都這重點10城的掛牌租金數據上已有明顯體現:
對比2025年與2022年城市平均掛牌租金,北上廣深均出現下跌,深圳更是跌超10%,而西安和成都則分別上漲了2.6%和6.6%。
這一轉變背後,正是年輕人對房租負擔的考量。重點10城中,二線城市一室套均租金占月收入的比例低於20%,相較於占比28%的北京和26%的上海,顯然更為友好。
與此同時,畢業生們對租金價格的態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線城市中,低於1000元/月/套的絕對低價房源和2500—6000元/月/套的高價房源需求熱度雙雙下降,1001—2500元/月/套房源需求增長明顯,占市場需求35%—40%。
二線城市分化明顯,杭州對501—2500元/月/套房源的需求熱度小幅下降,對2500元/月/套以上房源的需求熱度小幅上升;南京則相反,對1001—1500元/月/套房源的需求上漲4.6%,對2500元/月/套以上房源的需求熱度小幅下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較於2022年,一線城市雖然整體掛牌租金水平小幅下跌,但核心城區的租金仍保持韌性,租金較低、產業通勤條件較好的區域則租金漲幅明顯。例如,上海核心區黃浦、虹口均漲超8%,深圳龍華、廣州白雲等產業區則均漲超6%。
二線城市中,西安、成都整體掛牌租金水平上漲,核心城區和產業聚集區領漲。具體來看,成都核心區錦江、武侯、青陽均漲超15%,西安核心區未央、雁塔均漲超11%;成都產業區高新、西安產業區滻灞均漲近15%。
總體來看,今年的畢業生格外在意租房的「性價比」,比起城市大小,他們更關心「住」得好不好。租金合理、獨立空間、生活品質,正在成為他們衡量一座城市宜居與否的重要指標。
去年以來,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也愈演愈烈,近日杭州市政府公布的2025年度十大民生實事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新增了「青荷驛站」房源500套(間),為外地來杭的求職創業青年提供七天免費住宿。
對城市而言,送住宿、送床位固然是誠意滿滿,但驛站終歸只是畢業生的臨時「緩衝帶」,千千萬萬的年輕人終將從「七天旅人」變成「長預售屋客」,這時候,租賃市場的供給質量、租金水平,就成了他們留下來的關鍵。
某種程度上,租金,已經成為判斷一座城市活力與潛力的「晴雨表」——它不僅映照著房價的溫度,也反映著工資水平、求職難度,甚至生活品質。
那麼,各線城市租金的漲跌背後,還反映了哪些變化?為什麼近兩年,畢業季的租房熱度從北上廣深,轉向了西安、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我們採訪了多位專家,他們將從租金變化趨勢、城市「搶人大戰」等幾個方面來解讀租金數據。
大頭有話說
白袍翁
新銳房地產自媒體主理人
租金的上漲和下跌,一般會出現在房價上漲和下跌之前,是一個很重要的風向標,並且,租金也會影響本地的人才引進和產業發展。
房地產行業的本質在於債務轉移,只要我們願意承擔債務、增加槓桿,房價就會上漲,也正因為這種上漲,租金帶來的較低的「資產收益率」是可以忍受的。
但是,如果收入預期出現問題,槓桿能力受限,那麼房價和地產市場就不會好。因此,在房地產行業下行的情況下,租金報酬率的問題開始被更多人關注——財富效應縮水,房價和租金下調,房子的盈利能力嚴重不足,甚至淪為負資產。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房價和租金都要關注,了解租金變化,也就能理解本地年輕人才的引進和流失情況。新興城市和倚重單一產業的城市,如果不能持續引進相關人才,那麼對城市活力和發展的影響是致命的。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要關注國家對租賃市場的態度,在目前的地產下行市場,房價和租金都越來越依仗供需實際情況,國家現在牽頭做租賃市場,大力推進保租房,其實相當於給市場下了租金的錨。
一般而言,租金報酬率最高的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反而是房價越低的地方,報酬率越高。出於這方面的考量,一些投資者會傾向於投入二三線城市的租房市場,從而使得二線城市出租房供應增加。
而另一邊,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困難,在一線城市不易立足,於是去二線城市就業,因此需求增加。
長期來看,租金的平均漲幅基本近似名義GDP的漲幅,是反映經濟增長活力和消費能力的一個微觀指標,並且,相比房價,租金對於經濟活動的反應更靈敏。
因此,城市租金的漲跌變化可以用來觀察城市租賃供需的變化,也能反映出城市的就業活力、對人口的吸引力,以及租客的收入增長情況。
目前,國家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及雙軌制住房體系,對穩定租金具有重要意義。保租房的增加將直接擴充租賃房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抑制租金過快上漲,為新青年等群體提供成本可控的居住選擇,穩定租金預期,保障租賃市場平穩運行。
未來,城市租金能否上漲,最主要還是看租客是否抱有收入上漲、消費支付能力提升的預期。
城市管理者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的住房保障措施來減輕人才的居住壓力,例如,提供針對人才的租房補貼、增加人才公寓、保租房和配售性保障房的供給等。目前,核心一二線城市針對需要引進的人才,均有提供補貼+保租房+人才公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