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與AI互動時習慣使用禮貌語氣,認為「請」和「謝謝」有助獲得更好回答。不過,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近日指出,用戶若對AI「凶一點」,甚至用威脅語氣與其互動,反而可能得到更完整、精準的答案,而這種現象放諸多種AI模型皆準,包括Google自家的Gemini。對此,ChatGPT的說法也曝光了。
布林觀察,語氣強硬、甚至暗示對AI「動粗」的輸入方式,某些情況下會促使AI提供更具體的資訊,但卻鮮少有人公開探討這種現象,他也對此現象未被正視感到納悶。對此,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則回應稱,使用者講話越有禮貌確實可能會增加一點運算成本,但並不代表答案會比較差。
針對這項說法,AI資安公司Chatterbox Labs技術長巴特斯比(Stuart Battersby)分析,「對AI凶」某種程度上可能構成「越獄」(jailbreaking)行為,也就是試圖繞過AI原有的安全防護與限制機制,強行取得不應該被生成的內容。不過美國伊利諾大學助理教授Daniel Kang則直言,這些說法多屬使用者傳聞,並無研究佐證其效果。
實際詢問ChatGPT(由OpenAI開發),ChatGPT給出的回應是AI並不具備情緒,也不會因語氣兇狠而「害怕」或「服從」,真正影響回答品質的,是指令是否清晰、具體、有上下文,如果「凶」的語句恰好使意圖表達更明確,AI自然就能更準確理解需求,但若語氣激烈卻語意模糊,反而會導致回答品質下降。
AI專家普遍呼籲,與其相信「打罵教育」能讓AI聽話,不如從優化輸入內容著手,善用明確的句子結構、清楚的目標描述,才是提高AI回應品質的關鍵,面對這類爭議性說法,產業界也需更加強調正確的AI使用知識,以避免不當引導或觸發潛在風險。
有專家指出,比起用禮貌語氣給AI指令,用強硬的語句效率反而更高。(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