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這個在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小卡片,可千萬不要小瞧它喲,它簡直就像是我們的「數字名片」呢,裡面可是藏著大大的學問呀!今天咱們就來嘮嘮身份證後4位的那些事兒。
大家都知道,身份證號碼一共18位,前6位代表咱們的戶籍地址,中間8位是出生年月日,這些都好理解。可後4位,那可就像藏在神秘寶盒裡的秘密,很多人都不清楚。
先來說說第15、16位數字,這兩位是順序碼,說白了就是在你出生的那個縣區里,同一天出生的小夥伴們按順序排的號。
打個比方,假如某天你們縣裡有10個寶寶出生,而且你是第5個去登記上戶口的,那這兩個數字或許就跟你的登記順序存在關聯。
儘管對於外界來說,這兩個數字看似無足輕重;但在戶籍管理系統中它們是區分同日生日人群的關鍵要素。
據不完全統計,在部分人口密集的縣區,同一天出生的人可能有好幾十,甚至能達到上百個。這樣的話,順序碼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它能讓每個人的身份編號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17位數字,這一點更為有趣;它屬於性別代碼,而且著實特別便於記憶:在其中奇數被分配給男性,而偶數被分配給女性。
看到一個身份證號第17位是1、3、5、7、9這些奇數,那這人肯定是個大老爺們;要是是0、2、4、6、8這些偶數,那就是小姐姐啦。
這種通過數字來區分性別的方式,簡單且高效,在那龐大的人口信息管理當中,工作人員能夠藉助它較為輕鬆地統計男女比例,進而開展各種人口數據分析。
比如說在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通過身份證號碼里的性別代碼,能夠迅速地、精準地統計出各個地區的男、女數量,這樣的話,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最後一位,也就是第18位數字,叫校驗碼,它可是身份證號碼的「安全衛士」。
這可不是,隨便就編出來的數字,而是經過,一套較為複雜的公式給算出來的,其目的專門是用來檢驗,前面那17位數字是否存在錯誤。
要是前17位數字,被人不小心輸錯,或者故意篡改,那算出來的校驗碼,就會和原來的不一樣,一下子就能發現身份證號有問題。
校驗碼一般是0-9的數字,但有些朋友會發現,自己身份證最後一位是個X。
這可不是啥神秘的符號哈,實際上它就是羅馬數字裡的10。那為啥用X來代表10呢?其實啊,在羅馬數字體系里,X就有這個特定的意思,就這麼個事兒。
因為按照那個複雜的計算公式,如果算出來的校驗碼是10,直接寫10的話,身份證號就變成19位啦,不符合咱們18位身份證號的規定,所以就用X來代替10,保證身份證號長度統一。
知道了身份證後4位的含義,在生活中也很有用哦。比如在一些需要核對身份信息的場合,通過後四位數字,就能簡單判斷信息是否正確。要是有人給你念身份證號,念到後四位,你一聽第17位數字,就能知道性別對不對,要是性別都對不上,那指定有問題,說不定是對方念錯了,或者信息被篡改了。
總結一下:
身份證後4位,第15、16位是縣區內同一天出生的順序號,第17位代表性別,第18位是校驗碼。
這裡要提醒大家,身份證號,包含了我們大量的個人敏感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把身份證號透露給陌生人。在使用身份證複印件時,最好在上面註明用途,比如說「僅供辦理XX業務使用」,以此防止被不法分子盜用,進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