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中共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普遍增加了罰款數額。(網絡截圖)
隨著經濟持續下滑,財政日漸枯竭,中共當局使盡手段增加「非稅收入」,最近,中共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普遍增加了罰款數額,引發關注。
6月27日,中共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在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該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該法修訂中罰款數額普遍增加。
根據修改後的法律條款,絕大部分罰款數額較之前的規定上漲了一倍,如從之前的罰1,000元漲到2,000元,從之前的罰500元增加到1,000元。
還有幾項規定,罰款數額上漲了5倍至10倍,如偽造、變造、買賣公文、證件、票證的,違法設立社會組織的,之前規定罰1,000元,現在罰5.000元;如強迫交易的,違法出租房屋的等,之前罰500元,新規定罰5,000元。
另外,新規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直接開1,000元以下的罰單,之前規定是可罰款500元以下。
(網絡截圖)
對此,網友批評,「財政壓力大,沒有想著開源節流,源頭解決問題,而是加大非稅收收入,呵呵呵呵,黔驢技窮貌似這樣來的吧」、「以罰代管凸顯了法律的無能和金錢至上的管理手段」。
近幾年,中共財政緊張,地方當局靠罰款等手段增加收入成常態。
今年1月24日,中共財政部公布,2024年,中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70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1.3%。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74,972億元,比上年下降3.4%;非稅收入44,730億元,比上年增長25.4%,罰沒收入增加近15%。
在中國,「非稅收入」由專項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政府性住房基金收入等組成。
其中「罰沒收入」主要是來自地方收入,且主要集中在市縣級財政,收入主要包括公安、交通、稅務、法院、市場監管等一般罰沒收入,以及公安、市場等緝私罰沒收入。
之前,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分析指出,從全國來看,2018年以來罰沒收入占非稅收入比重在10%左右。不同省分的罰沒收入占比不同,2023年罰沒收入占比最高的3個省分大概在20%左右。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成良,曾公開披露,2022年中共在全國罰沒收入達4,283億元,創10年新高。他認為,罰沒收入異常增加,一是因為地方財政長期嚴重依賴土地相關收入,房市疲軟又嚴重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另外是中西部長期需要上級提供資金來維持運轉和發展,隨著自上而下轉移支付不足,罰沒收入遂成為彌補財力的應急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