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檜的孫子秦塤[xūn]的名字,被作為狀元候選人呈送到宋高宗面前時,一生陰忍的宋高宗,猶豫了。
這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此時,距離名將岳飛被害已經過去了13年,當時,勢傾朝野的秦檜多次暗示當年科舉的主考官:自己的親信、御史中丞魏師遜,和禮部侍郎兼大學士湯思退,意思是要他們點名自己的孫子秦塤為新科狀元。
魏師遜和湯思退很「懂事」,於是,他們很自然地將秦塤作為狀元候選人,呈送到了宋高宗面前。
宋高宗明白,他的左右大臣、宦官乃至枕邊人吳皇后,無一不是秦檜的眼線,為了提防秦檜的加害,宋高宗甚至常年都在靴子中、暗藏著一把匕首以防不測。
所以,要不要給在朝中樹大根深、尾大不掉的秦檜一點面子,點他的孫子秦塤做狀元呢?
能夠南渡成為南宋的開國之君,宋高宗自然並非等閒之輩,他很自然地將視線下移,一眼就看中了原本被魏師遜和湯思退定為第二名的張孝祥。
於是,宋高宗大筆一揮,將在殿試中寫下14000多字巨文、並且書法卓絕的張孝祥欽點為狀元,而原本的第三名曹冠則提為第二名:榜眼。
當然,宋高宗不忘了給秦檜面子,原本被作為狀元人選的秦檜的孫子秦塤,被宋高宗貶低兩位,成了當年的科舉第三名:探花。
隨後,面對秦檜有意無意的套問,宋高宗當面說,張孝祥殿試現場的策論、詩歌、書法,堪稱詩書策三絕,你秦檜的孫子難以比擬。
悻悻不平的秦檜於是詢問張孝祥說,你詩歌學的哪一家?書法又學的哪一家?
狀元郎張孝祥不卑不亢答道,詩歌學的杜甫,書法學的顏真卿。
有點意難平的秦檜只好苦笑說:
「天下好事,都讓你占完了。」

▲狀元詞人張孝祥(1132-1170)。圖源:網絡
01
話說,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的這位新科狀元郎,可是位敢跟秦檜和宋高宗較勁兒的刺頭。
在中國科舉史上,北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科舉,號稱千年科舉第一榜,這一年的科舉史上,蘇軾蘇轍兄弟,曾鞏曾布兄弟,理學大家張載、程顥,以及後來作為王安石變法核心干將的呂惠卿、章惇等人都名列其中,號稱中國史上前無古人的人才大爆炸。
而在中國科舉史上,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這一年的科舉榜上,擁有張孝祥、范成大、楊萬里、虞允文等千古詞人、將臣的科舉,也號稱為南宋科舉第一榜。
早在第一眼看到張孝祥的書法時,慧眼識珠的宋高宗就說此人書法不凡「必將名世」,對於張孝祥賦詩填詞的精絕,當時人就回憶說,張孝祥創作時從不打草稿,「筆酣興健,頃刻即成,初若不經意,反覆究觀,未有一字無來處」,對於這位宋高宗評為「詩書策」三絕的三絕狀元,當時人無法不服。
但他真的是個刺頭,宋代是個文治帝國,舉國上下對於狀元郎迷之若狂,因此當科舉放榜時,榜下捉婿、將那些未婚的新科進士攬為女婿,是宋代的達官貴人最為傾心的選擇。
因此,當狀元名字公布後,搶得先機的秦檜的姻親曹泳立刻圍住了張孝祥,曹泳急不可耐地表態要認張孝祥做女婿。
攀上了曹泳,也就等於拜入了隻手遮天的秦檜門下,榮華富貴似乎指日可待,但張孝祥「默然」不應,搞得曹泳好不尷尬。
實際上,這位拒絕秦檜一黨招親的狀元郎,不僅不給秦檜一黨面子,甚至連宋高宗都不給面子。
當選新科狀元不久,張孝祥就冒天下之大不韙上書宋高宗說:
「岳飛忠勇天下共聞。一朝被人誹謗,旬日間即死亡。結果敵國慶幸,而將士解體,非國家之福也。」
對於這樁明顯由宋高宗和秦檜親自操縱的冤獄,這位新科狀元,不惜賭上一生的光明前程乃至身家性命,為岳飛伸冤吶喊:
「如今朝廷以為岳飛冤枉,天下以為岳飛冤枉,只有陛下不知道他冤枉。應當儘快恢復岳飛的爵位,優厚撫恤岳飛的家人,表彰他的忠義,播告中外,以使忠魂瞑目於九泉,公道昭然於天下。」
與宋高宗聯手炮製岳飛冤獄的秦檜,對這位新科狀元恨得咬牙切齒,於是很快,在秦檜黨羽的運作下,張孝祥的父親張祁很快就被誣陷為「殺嫂、謀反」打下大牢,緊接著,鬥爭矛頭又轉向新科狀元張孝祥。
張孝祥還來不及展翅翱翔,前程仕途似乎就已經走到了盡頭。
但狀元郎不後悔。

▲秦檜執政後期結黨營私,甚至讓宋高宗感覺到了生命威脅。圖源:影視劇照
02
所幸的是,就在張孝祥高中狀元、旋即被誣陷迫害的第二年,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一代奸賊秦檜就一命嗚呼。
對於秦檜多年來結黨營私,以致尾大不掉的事實,需要依賴秦檜又忌憚秦檜的宋高宗,終於在秦檜臨死前決定翻臉,張孝祥高中狀元第二年,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入膏肓,為了探清虛實,宋高宗假意上門探望病情,當看到秦檜已經無法開口說話,只是一直流眼淚時,宋高宗這才放下了心。
秦檜一直心心念念,想讓養子秦熺接替自己的宰相位置,秦熺也以為相位非自己莫屬,便猴急猴急地假意向宋高宗打聽誰來接任宰相,沒想到宋高宗卻冷冷地回了一句:
「這不是你該參與的事!」(此事卿不當與)。
宋高宗隨後拂袖離去。
緊接著,隱忍多年的宋高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進攻,第二天,他下令強迫秦檜、秦熺父子雙雙致仕退休,並一起罷免了秦檜的孫子秦塤、秦堪的官職。
苦心經營幾十年,祖孫四人卻同日被皇帝免職,聽聞消息後,憂憤交加的秦檜在當晚便一命嗚呼。
在貶黜秦檜祖孫同時,宋高宗趙構又接著將秦檜的黨羽或免官、或罷職、或外放,並起用一些曾經被秦檜打擊的人來協助統治、樹立權威。
對於宋高宗而言,儘管他需要秦檜等投降派來協助自己鞏固政權,但當秦檜的勢力已經尾大不掉,他自己甚至需要在靴筒里暗藏匕首防身時,這種情況,早已遠遠超出了他的把握,所以,當初殺岳飛、用秦檜是他自己私心所然,如今貶黜秦檜黨羽也是鞏固皇權所然,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他宋高宗弄權才是核心。
在秦檜死後,逐漸掌控朝中局勢後,宋高宗有一次才對自己的親信楊存中說道:
「秦檜已死,朕終於不用在靴子裡藏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