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在北京工作餐都吃什麼?CBD中央商務區的煩惱



  CBD,中央商務區,帶動北京經濟發展和體現北京現代化程度的重要區域。商業顧問、清潔工、媒體人、停車場收費員、餐廳服務員……數十萬人維持著 CBD的正常運轉。一頓午餐,一個關於「吃「的最基本的煩惱,折射出CBD及這個城市的的整體生態。

  


  Kiki,27歲,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商業顧問。午餐是韓國餐廳的套餐,花費35元。Kiki公司樓下有一條美食街,她說:「吃遍了幾十家餐廳後,根本找不到想吃的餐廳。」

  


  韓瑩,26歲,建築設計師,月薪7000元。午餐是一葷兩素的盒飯,花費10元。韓瑩不在意午餐吃得怎麼樣,他認為年輕人來北京,不是為了吃中午這口飯的,是要努力尋求機會實現理想的。但他又說:「我倒是對房租的價格很有意見。」

  


  楊光明,31歲,停車收費員,與妻子一起每月收入約3000元。午餐是饅頭加盒飯,花費8元。露天工作的楊光明覺得暴雨和風沙都影響他就餐,最近的高溫也讓他吃不下。來自湖南的他說:「這裡的菜都沒有辣椒!」

  


  Nate,23歲,美國人舊金山市駐北京機構工作人員。午餐時間,他和一朋友在街邊吃飯,午餐是醬爆雞丁、魚香茄子、米飯和啤酒,共花費44元。 Nate喜歡北京街邊的小攤,但不喜歡北京的空氣。他說:「只有空氣好的時候,我才會出來吃飯。」

  


  胡蕾,22歲,室內設計師,月薪未定。午餐自帶。胡蕾工作的第一天就被擁擠的買飯場景嚇了一跳。「每天買飯跟搶一樣。」為了避免跟別人「搶」,她每天晚上都會提前把第二天的午餐做好。

  


  李喆,31歲,北京電視台編輯。午飯是油爆大蝦、油菜雞蛋、米飯、免費的小米粥西瓜,花費15元8毛。李喆每天中午在單位食堂吃,單位每月發的伙食補貼基本夠用,吃膩了大鍋飯還可以去食堂別的餐廳換換口味。「但做新聞常加班顧不上吃飯,等餓了跑到食堂,飯都賣沒了。」

  


  小辛,28歲,收藏品公司客服人員。小辛手裡捧著的食物,大多是給同事帶的,只有水果盒是自己的午餐,花費5元。小辛只吃水果的原因是維持身材,但更重要的是:「飯太貴!」

  


   胡明明,21歲,大三學生,軟體公司實習生,實習月薪2000元。午餐是煎餅果子,花費3元。胡明明說自己很幸運,實習拿到工資,樓下還有整個 CBD地區最實在最便宜的煎餅果子當午飯。

 


  孫玉珍,48歲,專門負責某公司老總辦公室的保潔工作,月薪1500元。午餐是涼麵和燒餅夾裡脊,花費8元。孫玉珍說平時都用公司每月發的200元伙食補助,在食堂吃飯,偶爾出來換換口味,但花費不會超過10元。「公司里的飯,吃來吃去都是那幾樣。」

  


  王波浪,22歲,造型師,月收入按他的話來講是「十分隨意,活多的時候多拿,活少的時候少拿,沒活的時候不拿。」 王波浪這天忙得沒吃上午餐,只用一瓶綠茶來補充水分和糖分,花費3元。他說:「我們這行就是太隨意了,容易傷胃。」

  


  Mana,26歲,影視公司編導,月薪6000元。午餐是母親親手包的餃子和同事帶來的鴨脖子。Mana的母親經常給她準備工作午餐,帶到公司用微波爐熱一下就能吃,但Mana每月還是要花掉500元午餐費。「我愛吃小零食,也喜歡跟同事分享,錢嘛,就難省了。」

  


  於浩民,34歲,廢品回收業老闆,月收入2000元至3000元不等。午餐是一盒方便麵、兩根火腿腸和一罐啤酒。每天,於浩民和他的同伴輪流開車收購各公司的辦公用品,中午車開到哪兒就在哪兒吃飯。他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在輪到同伴開車的日子裡,自己可以在飯後喝一罐冰鎮啤酒。

  


  夏天塵,25歲,《時尚先生》市場部工作人員。午餐是茶餐廳的燒臘雙拼飯,花費30元。夏天塵還記得兩年前,10多元錢就可以吃一個質量不錯的蓋飯,而現在則要20多元。「現在10多元錢的蓋飯,怎麼吃都有一股潲水油的味道。」

  


  高思蓓,24歲,影視後期製作。午餐是便利店買的壽司拼盤、滷蛋和飲料,共花費18元1毛。高思蓓的同事們經常一起聚餐,但她覺得過度頻繁的聚餐會讓她吃不消。「我儘量只參加人均40元以內的聚餐。如果聚餐,我會在第二天中午吃省點。」

  


  嚴瀅,18歲,餐廳送餐員,月薪1700元。午餐是餐廳提供給員工的燴麵。嚴瀅每天至少要送餐20趟。兩點半,午飯點過了以後,她的午餐才開始。嚴瀅說:「經常吃著吃著飯,一個訂餐電話打來就得丟下飯碗。等回來,飯都涼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