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澳大利亞袋鼠肉將登陸中國 警惕不能多吃

7月25日,商務部官網援引《澳洲新快網》報導稱,澳大利亞袋鼠肉有望最早今年年底走上中國餐桌。

報導稱,位於阿德萊德的肉類加工公司Macro Meats花了一年時間努力將這種澳洲最有特色的動物之一送到亞洲美食者們的舌尖上。公司常務董事博爾達(Ray Borda)表示,公司最早今年底可以開始向中國出口袋鼠肉。

報導稱,相關出口事宜都已通過審核,只是拿到全部諸如健康證明等文件還需要花些時間。

上海商學院食品學院教授胡國平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據其了解,國內有部分酒店已有袋鼠肉消費,這些肉都是通過走私渠道進入中國。

路透社報導,博爾達表示,新井物產貿易有限公司將成為袋鼠肉進口的中國總代理。該代理公司一名林姓經理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農業部正在審批相關事宜。

雖然還未獲得官方審批,袋鼠肉已在阿里巴巴網上悄然開賣。澎湃新聞記者在該網檢索發現,共有4家商戶公開售賣袋鼠肉,且均系認證的批發商戶,其中一家網店標價顯示,一斤袋鼠肉30元,一斤袋鼠腿肉32元。上述網店林姓經理表示,即將進口的袋鼠肉將區分高端和低端,品質好的肉價約60-70元每斤,而袋鼠尾巴等部位可能定價在20至30元每斤。

7月26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以顧客身份致電其中一家商戶,該商家稱自己做袋鼠肉生意已十幾年,肉都是從澳大利亞走私進來,沒有相關證件,該商家還稱其網店一個月的銷量數噸。

胡國平對澎湃新聞說,袋鼠肉在澳大利亞是常見肉類,尚未發現會傳播疫情,但通過走私進入中國市場的袋鼠肉,未經過正規檢疫程序,因而存在安全隱患。

袋鼠肉營養豐富但不能多吃

澳大利亞袋鼠行業協會官網對袋鼠肉的營養價值給予了很高評價,袋鼠肉有著豐富的高質量蛋白,低脂肪(不到2%),低飽和脂肪酸,並含有對心臟有利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另外袋鼠肉富含鐵、鋅、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

但是,一項科學研究顯示「袋鼠肉不像之前認為的那麼健康」。該研究發表在2013年4月7日的《自然醫學》網站上。科學家發現紅肉中普遍存在的左旋肉鹼與動脈中阻塊的形成有關,而後者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血管疾病。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醫學教授約翰•方德(John Funder)稱,每克袋鼠肉所含的左旋肉鹼比其他紅肉都多,消費者應該警惕過度食用。

吃袋鼠肉在澳大利亞歷史悠久

2013年6月29日,BBC在《為什麼在澳大利亞有吃袋鼠肉的問題》的報導仲介紹了澳大利亞食用袋鼠肉的歷史。文章稱,澳大利亞土著在過去就經常食用袋鼠肉,他們尤其喜歡美味的烤袋鼠尾巴。早期歐洲殖民者吃袋鼠一開始僅是為了果腹,但後來喜歡上了,因為它的口感與鹿肉、野兔或牛肉差別不大。

歷史學家芭芭拉•珊蒂詩(Barbara Santich)在她的書《大膽的口味》裡寫道:作為澳大利亞的美食遺產,袋鼠食譜經常出現在烹飪書里,將袋鼠肉與咸豬肉一起燉的袋鼠湯,當時更是備受推崇。直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移居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袋鼠肉等所謂的「叢林食物」漸漸失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澳洲新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