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帝制禍首楊度投共:視毛澤東為真命天子?

——楊度說過毛澤東是「得天下者」嗎?

作者:

把《毛澤東年譜》與《楊度集》並置一處,看看在北伐期間,二人履歷是否有所交集:從1926年7月北伐開始到1928年底北伐結束,毛澤東一直在南方活動,他所涉足的最北端,大抵便是武漢;此間,楊度則在北方尤其是北京活動,1928年秋,從北京遷往上海,其時毛澤東已經上了井岡山,他們的距離,看似更近,實則更遠了……所以在北伐期間,二人並無交集,楊度從不曾預言毛澤東是「得天下者」。後世如此臆造,除了神化毛澤東,還有一重考量:懷抱帝王學的楊度,雖淪為過街老鼠一般的帝制禍首,卻未心灰意冷,反而屢仆屢起,一直在物色明主,尋覓真龍天子。

文革期間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圖源:AFP/VCG)

「他是中國最複雜、人格分裂最嚴重的人:拿過秀才,參與過公車上書,當過滿清四品官,和康有為梁啓超、黃興是好友,跟汪精衛、蔡鍔、齊白石是同學,慫恿袁世凱稱帝,贊同孫中山共和,北伐時說毛澤東能得天下,營救過李大釗,是杜月笙的師爺,入過佛門和國民黨,最終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共。他是誰?」

謎底並不難猜:楊度。不過謎面錯漏百出,不堪入目。譬如楊度的功名,不止秀才,還是舉人;他是否參加公車上書,以及公車上書本身,皆成疑問;他與梁啓超是好友不假,與康有為則一直不大對付,讀其1898-1899年日記,可知他最喜歡吐槽的人就是康有為,1906年底,他和梁啓超、熊希齡聯袂籌劃憲政會,以促進清廷立憲,終而胎死腹中,失敗因素之一,恰是對康有為的安排與康有為的意願;他與蔡鍔交情莫逆,有始有終,不過從未同學;1920年代,他幫國民黨做事,是否入黨,則在兩說之間;後來他南下上海,寄身於杜月笙門下,其身份卻非傳統的師爺,杜月笙在他面前,執弟子禮甚恭;1929年秋,他加入中共,最可信的說法,應是潘漢年介紹,周恩來批准……

我最感興趣的一點在於:北伐戰爭期間,楊度是否見過毛澤東,並預言「得天下者,此人也」?

此說流傳甚廣,不僅響徹江湖,甚至為一些學術著作所引述,如秦暉名著《走出帝制:從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群言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346頁,注釋二)。當然,以秦暉的頭腦,還不至不假思量,人云亦云。他根據「迄楊度死時毛澤東還未成為中共最高領袖」,對楊度預言毛澤東將得天下的說法表示懷疑,不過轉而提出一種新說:身懷帝王學的楊度,也許沒有相中毛澤東,而在中共內部另有屬意,「如直接單線領導他的周恩來等」。誠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要辨析此說真偽,最直接的辦法,即把《毛澤東年譜》(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與《楊度集》所附「楊度生平年表」並置一處,看看在北伐期間,二人履歷是否有所交集:從1926年7月北伐開始到1928年底北伐結束,毛澤東一直在南方活動,他所涉足的最北端,大抵便是武漢;此間,楊度則在北方尤其是北京活動,1928年秋,從北京遷往上海,其時毛澤東已經上了井岡山,他們的距離,看似更近,實則更遠了……質言之,我所閱讀的二人年譜、年表和傳記,並無一字提及他們的會面,假如確有其事,毛這廂可以不提,楊度那廂絕對不會漏過。

話說回來,不要說北伐期間,縱觀二人平生,也許都不曾見過一面。說「也許」,因為我曾推論,他們有過一面之緣,後來則漸漸存疑。

楊度與毛澤東都是湖南湘潭人,一家在姜畲鎮,一家在韶山沖,相距不遠,照現在的車程來算,大約四十分鐘。楊度長毛澤東十八歲,差了一代人。青年毛澤東曾是楊度的讀者。唐德剛《段祺瑞政權》一書至少兩次提到,毛澤東最看重普魯士,曾說「如果把中國比作東方的德意志,湖南就是中國的普魯士」。如果唐德剛沒有誤記,那麼毛澤東之言顯然是對楊度《湖南少年歌》之詩句「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的化用,當然,毛澤東讀過《湖南少年歌》,並不奇怪,若未讀過,那才奇怪呢。

這裡需要介紹一個人:蕭瑜(蕭子升)。他是楊昌濟的弟子、青年毛澤東的密友。他所著《毛澤東前傳》,第十三章直接以「楊度」為題。據其回憶,「毛澤東曾對楊度和他的政治行動感到極為興奮和熱切」。可為佐證的是,1916年春,毛澤東曾致函蕭子升,信中有言:「思借《君憲救國論》一閱,兄處既無此,以後隨意覓之可也。」《君憲救國論》正是楊度的大作。

蕭瑜和毛澤東都是楊昌濟的得意弟子,加上蔡和森,並稱「楊門三傑」。楊昌濟則與楊度交情匪淺。他們相識於留日期間,既是同鄉,也是校友:都曾入讀日本弘文學院,楊度早楊昌濟一屆,儘管他年少於後者。楊度與嘉納治五郎的對話《支那教育問題》,令楊昌濟「推許備至」。1917年,方表回湖南,楊度賦詩送別,「並寄華生午亭」,華生即楊昌濟字。1920年1月17日,楊昌濟病逝於東交民巷的德國醫院,年僅五十歲,死前道:「吾意正暢。」楊度前往其居所豆腐池胡同弔唁,據《毛澤東年譜》,彼時毛澤東正與楊開慧、楊開智一道為楊昌濟守靈。如果二人見過一面,大抵便在此時此地。

楊昌濟是志節之士,一生無意於名利,身後潦倒,友朋遂發起募捐。那一篇呼籲「諸君子知交,慨加賻助」的《與梁煥彝等為楊昌濟逝世啟事》,收入《楊度集》,看來出自楊度之手。發起者共二十九人,包括蔡元培、章士釗、范源濂等,楊度名列第六,第二十八名,署名毛澤東。

1926年,蕭瑜在楊度手下做事,二人曾談及毛澤東,楊度詢問相當細微,包括毛的性情、功課、文章、書法、古典文學和哲學修養,以及「真正的才分」等。需要注意,楊度竟問毛澤東的相貌是否如傳言所云十分醜陋、是否有弒父之心,這兩點,都是帝王學對明主的評判標準。不過由此來看,楊度應該沒有見過毛澤東(當然,蕭瑜《毛澤東前傳》並不全然可信,書中云:「一九二六年張作霖在北平開府,自號大元帥,楊度應邀出任教育總長。楊在接任之後,仍邀我到教育部幫他辦事。」此說顯然有誤,靳雲鵬組閣,因張宗昌保薦,曾內定楊度為教育總長,然而這次組閣並未成功,所以楊度無緣出任張作霖政府的教育總長,「仍邀我到教育部幫他辦事」則無從談起)。

鉤沉至此,足以確證:不論楊度與毛澤東是否緣慳一面,至少在北伐期間,二人並無交集,楊度從不曾預言毛澤東是「得天下者」。後世如此臆造,除了神化毛澤東,還有一重考量:懷抱帝王學的楊度,雖淪為過街老鼠一般的帝制禍首,卻未心灰意冷,反而屢仆屢起,一直在物色明主,尋覓真龍天子。

這一點考量,卻非無根之談,而有其歷史鏡像。帝王學是楊度安身立命之所在,深入魂靈,無以祛除。只不過,晚年楊度所相中的明主,不是毛澤東,而是蔣介石。1931年,楊度和章太炎到曾任湖南省長的趙恆惕家中作客,客人還有左舜生等。酒酣耳熱之際,楊度大發感慨:「可惜得很,蔣介石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蔣介石的武功,雖漢高明太何以過之,因為他不做皇帝,所以終於沒有成大功的希望!」聽者有心,這番話被左舜生記錄下來。此後不久,楊度便離開了這個紛亂的世界。對照其自輓聯,「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云云,此恨綿綿,竟無語凝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東方白

來源:百人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