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大的要來了?」 食品搶購背後

但現在,一切的邏輯都發生了變化。隨著恆大等一系列房企的爆雷和多地出台各類嚴格限制房產交易的規定,加上人口的迅速老化,地產投資的邏輯基礎已接近終結。而疫情期間中國進一步擴大了貿易順暢,全國經濟幾乎完全寄希望於出口。但隨著各國陸續重開,拜中國在疫情期間各種騷操作所賜,大家把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的步伐只會不斷加快

無中生有的大搶購

2021年11月1日,一則平平無奇的通知出現在中國商務部網站上。這則通知是關於保障冬季蔬菜等物資供應的。實際上啊,每年11月初,商務部門都會例行公事地發布這種通知,內容都是一些官話套話,平平無奇。但這次的通知里增加了一條「鼓勵家庭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卻讓許多人腦洞大開。很多人結合最近日益劍拔弩張的台海局勢,認為這是中共即將發動侵台的信號。各路自媒體像鯊魚聞到血腥味兒一樣撲了上去,結合中共當局各種所謂「硬氣」的表態,展開了無窮無盡的意淫。什麼「早上開戰,晚上台灣人民一起看新聞聯播」「統一以後去台灣哪裡買房」之類的無下限意淫層出不窮。有台灣網友說得好,這副嘴臉像極了一個肥宅,每天寫小黃文幻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到正妹。

那些沒出社會的小粉紅們是嗨了,可他們的父母,在行動上似乎又完全表現不出這種樂觀。這一消息一出,大家似乎得到了某種信號,不約而同地奔向超市展開瘋狂搶購。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江蘇常州一家超市的推車都被用光;江蘇南通有居民一次買了六百斤大米,足夠一個三口之家吃上一年。網上甚至還流傳著一段視頻,一群阿姨們為了搶超市僅剩的一點食用油大打出手,被人嘲諷為「為解放台灣開展超市練兵」。全世界吃瓜群眾,包括本應該戰戰兢兢等待「被解放」的台灣人民都有點懵了:不是說解放軍神兵天降兩小時解放寶島嗎?這備戰備荒的架勢是鬧哪樣?難道是國軍或者美軍要進攻北上廣深,中國人民要深挖洞廣積糧?

從現實來講,商務部的這條善意提醒,更可能是針對中國的過度防疫來的。畢竟最近這輪新冠疫情,因為中國依然抱著已經毫無意義的「清零」目標不放,各地發展出各種千奇百怪的「嚴防死守」新標準。多個地方出現突發性的封城、封樓、封社區,很多人突然被關在家裡幾天甚至一兩周,沒有足夠的食物,基本生活都出現問題。為了避免這種給「大國抗疫」抹黑的事情發生,政府提醒人民未雨綢繆也是好心,畢竟似乎中國人民也都以中國這種誇張的運動式防疫為自豪不是嗎?

引發當下這種烏龍,中國政府也感到相當不爽。這幾天官媒直接出面闢謠,叫大家「不要想多了」。人民日報連續發出多篇文章,甚至還強調「中國每天加工的米麵可以供全國人民吃兩天」——這種牽強的解讀恐怕對於緩解一般民眾的恐慌沒什麼幫助。換成是你,問你太太「咱家裡還有多少吃的」,你太太答覆你「我的廚藝可棒了呢」,你什麼想法?

實實在在的大漲價

大搶購本身也許是一場無厘頭的烏龍,中共會不會在近期侵台也不是我們這檔節目討論的問題,我台有很多欄目會給您非常棒的分析。但搶購這一行為本身蘊含著某種合理的心理驅動。尤其是在童年時代經歷過大饑荒、青年時代經歷過80年代末的惡性通脹的50後,也就是我們80後的父輩,「買不到吃的」可以說是一種已經被植入大腦深處的恐懼。這種恐懼能被一則通告、幾篇自媒體煽動出來,當然也是建立在已經開始的食品漲價上的。

按照中共官方的說法,中國大米、小麥兩大主糧的自給率都接近100%,糧食供應不應存在什麼問題。但中國畢竟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人民可不是光靠吃澱粉主食就能過的。各類副食乃至加工食品,在居民消費中占有更高的比例。我們就在超市裡一項項來看。首先來看看肉類區,這裡可能是整個超市裡價格最便宜的區域。由於前幾年各地大躍進新開養豬場,最近的豬肉市場價格已經要讓養豬企業賠到自殺。市場上豬肉價格跌到了個位數,倒是為降低中國當前的CPI統計數字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過再看看別的區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比如蔬菜區,由於世界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農藥、塑料薄膜和物流成本的飆升,加上各種隨機的封城封路,多地的蔬菜價格直衝天際。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5塊錢一斤的黃瓜,10元一斤的捲心菜,甚至還有20元人民幣一斤的菠菜,這差不多是豬肉價格的兩倍了。

[page]最後我們來到各類副食品、加工食品區域。之前受制於萎靡不振的消費,食品生產企業一直在默默承受著上游原料、能源等各種成本的上漲,但如今也實在撐不住了。從本欄目三周前提到的醬油巨頭海天味業宣布漲價開始,各家食品企業陸續啟動漲價風潮。從調味品、到飲料、休閒食品、加工食品、甚至到日用品等很多領域的企業都發出了漲價函——實際上,連豬肉價格都已經出現反彈的態勢了。而肉類區里從來就沒有跌過的牛羊肉,那是早就漲到了奢侈品的水平。

這麼一圈超市逛下來,如果您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主婦,對於各種食品價格的波動都特別在意的話,很難不生出焦慮情緒。更不要說許多人在魔幻的2021年因為各種原因,收入已經大打折扣,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觸動人們脆弱的神經,就有了開頭提到的那一幕。

漲價沒什麼的大家都漲,但…

有一說一,我們要是只談論中國物價上漲,那確實有點為黑而黑的嫌疑了。今年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恢復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混亂,通貨膨脹可以說是全球性的。在全世界橫向比較來看,中國的物價上漲來得已經算很晚的了,雖然現在來勢洶洶,幅度到目前位置也算溫和。這一波基礎消費品漲價潮,可謂是雖遲但到。只是來得有點太過迅猛,倒也真讓很多分析家吃了一個小驚。

2021年的中國人的手機上,每天都在被推送各種「西方國家物價飛漲到處缺貨民不聊生」的內容,而中國的各種消費價格指數倒是不動如山。某些帶節奏的所謂專家,把這說成是因為中國實體經濟強大,什麼都能生產。可實際上呢?最新出爐的上市公司三季報數據,消費行業的各大龍頭股普遍出現嚴重的業績下滑。茅台的業績增速跌到了最艱難的2016年的水平,靠不斷漲價維持盈利神話的一號國酒現在居然降價了。光明乳業、金龍魚、涪陵榨菜的業績增速也都出現明顯下滑,毛利率也大幅下降。還有很多別的數據昭示出同樣的問題,比如9月手機出貨量2144萬部,同比減少8.1%,只達到今年3月峰值的六成。9月汽車銷售額3535億元,同比下降11.8%。

以至於有人陰謀論式地猜測,最近這輪疫情和更加誇張的折騰,是不是就是為了掩蓋塌陷的消費故意安排的?這樣可以把消費低迷的板子甩到防疫上頭嘛。

在這麼黯淡的市場環境下,食品行業企業的漲價,真的是他們自己其實也不想的。他們也只是迫於成本端的抬升,被迫漲價消化一部分成本壓力罷了,畢竟中國的生產價格指數PPI已經漲到天上去了。連他們自己都知道,這可能會影響到銷量。而且除了渠道話語權或者產品壟斷性強的白酒之類行業,像調味品、加工食品這些,市場競爭極強,一旦漲價就意味著市場份額丟失。所以這次率先漲價的也都是金龍魚、海天醬油這類行業巨頭,他們實在撐不住動了,同行小兄弟才敢跟隨。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壓力山大的無奈之舉。居民消費上不去,誰日子都不會好過。

今年中國PPI和CPI的剪刀差,創了人類歷史的記錄。上游的價格飆漲必然會傳導到下游,但中國的物價「穩定」了大半年直到目前才開始反應,而且目前還只局限在一些利潤較薄的必須消費行業。這真的不是中國人民之福,只能說中國人的錢袋子已經萎縮到了誇張的地步。畢竟眼下是全球空前的流動性泛濫時期,有些國家人民在股市樓市掙了錢,有些國家賣石油掙了錢,實在不行的還有政府發的錢,大家都是有錢沒地方消費才導致物價上漲。

我們負責任的中國政府,堅決不發錢養懶人,堅信「大家都發錢等於沒發錢」的經濟學常識。不但不給人民發錢紓困,還主動藉此機會搞節能減排,玩共同富裕,盡顯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不討好人民短期利益,高瞻遠矚服務於全社會長遠發展的大格局觀。別的國家人民抱怨大科技公司和某些特定行業掙錢太多啦,政府扭扭捏捏地要問他們多收點稅,都要在議會吵吵幾個月。在中國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出現,一則半夜發出的政府公文,就能一夜之間把教培行業、遊戲行業幾千萬個高薪崗位一鋪清袋;對大多數中國人名下最值錢的財富——房產徵稅,這麼重要的事情從提出到拿出試點方案,也根本要不了一個月時間。而且這個過程中,也犯不著開出什麼全民醫保、子女撫養免稅之類的大禮包討好目光短淺的人民。這裡我只能又又又又一次衷心感慨:我們中國,真的是太厲害啦!

用打擊消費來遏制通脹,我們負責任的中國政府用十幾億人的家庭、事業和夢想作為代價,成功地讓中國物價的全面上漲比世界推遲了大半年。

眼下這姍姍來遲的漲價,就更難讓人看到消費提振的希望了。在消費如此萎靡,政府也壓根沒有什麼刺激意願的情況下到來的物價上漲,就像一個已經百病纏身的人還不得不起來嗨,會進一步抑制居民消費。支持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至少有一架是徹底不中用了。

「大的」可能真的要來了

如我們8月份節目裡講的,2000年之後中國崛起為世界工廠,奠定了中國經濟的基石。而2008年之後的貨幣寬鬆和房地產大時代,中國誕生了一批口袋鼓鼓的城市中產,有了錢,消費自然能起來。

但現在,一切的邏輯都發生了變化。隨著恆大等一系列房企的爆雷和多地出台各類嚴格限制房產交易的規定,加上人口的迅速老化,地產投資的邏輯基礎已接近終結。而疫情期間中國進一步擴大了貿易順暢,全國經濟幾乎完全寄希望於出口。但隨著各國陸續重開,拜中國在疫情期間各種騷操作所賜,大家把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的步伐只會不斷加快——哪怕最enjoy低人權紅利的企業家也受不了一言不合就斷電封城啊,跟中國合作太深被自己母國調查出問題的危險也是很要命的,還不如趁早走為上。這種態勢下,中國的出口還能發動多久,很多分析者和我一樣都不樂觀。

經濟三駕馬車眼看全都要趴窩,很多海外反共人士是不是要開心了,經濟完蛋了土共還能撐幾天?哎呀你們太naïve了,總加速師跟你們一樣開心呢。不論是收拾中國本土的「大科技」,還是各地土地收入收歸中央,或是沿海外貿熄火,這些其實都進一步加快了中央政府集中資源、「利出一孔」的進程。人民少一點消費,出口部門也不要拿太多產品去換美國人印的綠紙了,咱們把更多的資源用在大國重器上,把核彈頭造到1000枚,再往海里多下一批餃子,大家還能順便用電子糧票實現共同富裕,不香嗎?人民群眾不能選擇,但可以適應,所以考公務員的人數又創了新高。

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瘋狂的國家社會主義路線,最後的走嚮往往就是戰爭。雖說各方專家都判斷中共當局會在近期內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不大。但先不要說已經接近瘋狂的宣傳煽動,就從他們現在這個經濟布局來看,很多人日思夜想的「大的」應該還是會來的。先不要說這戰爭不會是粉紅們意淫的綜藝表演,必然是慘烈且勝算渺茫的。哪怕對於不會被直接波及的中國普通人來講,真正「大的」,恐怕還要厲害的多。到底怎麼個大呢?對於小粉紅來說,就業方面的情況,可以跟他們的父母諮詢;吃飯方面的情況,可以跟他們的爺爺奶奶諮詢,大概就是這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