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進出口食品安全新規元旦上路,外商憂新規變相增設新障礙

上海參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觀展者給澳大利亞龍蝦拍照。(2020年11月6日)

中國政府從元旦起實施進出口食品安全新規定,這讓一些從事向中國出口食品的外商擔心,新規有可能為向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場供貨的外商設置新的貿易障礙。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市場,而且由於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近年來進口食品的數量和價值逐年不斷升高。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中國2019年進口食品總額為890億美元,當年成為世界第6大食品進口國。而另據法新社的報導,中國消費者2020年採購的進口食品總額已達1080億美元。又因為2021年前3季度的食品進口同比增長將近30%,因此2021年全年的食品進口可望比2020年又有較大的增幅。

根據元旦生效的新規,所有向中國出口食品的生產廠商都必須向中國海關註冊登記,而此前出於對消費者健康風險的擔心,只要求諸如海鮮類生產廠商作登記。現在連咖啡、酒類、蜂蜜橄欖油、巧克力以及其他幾種食品的生產廠商也必須註冊登記,接受監管。

由於新規細則今年10月才公布,一些外國廠商擔心根本來不及完成向中國海關註冊登記的手續,從而讓自己的商品一時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向中國出口食品的外國廠商經常抱怨說,他們會因為商務以外的原因受到懲處。而新規上路,就會讓更多的外國廠商面臨監管甚至懲處的風險。一些外國廠商乾脆說,這些新規對進口商品而言其實就是貿易障礙。

法國阿達姆斯律師事務所(Adaltys)駐上海辦事處律師勒諾(Alban Renaud)向法新社表示,元旦之日,「進口的幕簾就會被拉上。」

勒諾認為,新規雖然上路了,未知數其實還很多。

「會不會允許一定的寬限空間?如果申請註冊已在辦理,但尚未獲得批准怎麼辦?如果有人申請太晚了又怎麼辦?」

一位從事進口業務的商人告訴法新社,「你需要有證明,否則貨物到港會被罰款。」

他警告說,公司如果出示的文件不對,其貨物就會被卡關。

根據法新社的報導,進口商已經在抱怨,申請註冊的細節公布太晚,相關的註冊登記網站直到11月才開通,而且註冊登記的過程也遭遇各種不同的困難,比如說有些信息根本就沒有英語翻譯。

有一位駐北京的外交官告訴法新社,有的公司甚至被分派了錯誤的國家代碼,比如將一家葡萄牙進口商註冊成西班牙進口商。

中國嚴格的零容忍防疫政策已經對外國食品廠商和中國進口商的業務造成衝擊,因為北京常常聲稱,進口冷鏈食品傳播病毒或核酸檢測呈陽性。去年北京一個市場在切割進口鮭魚砧板上驗出新冠病毒,導致很多超市和商家連夜下架鮭魚。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表示,新冠病毒通過食品傳播的可能性極低。

北京的歐盟商會日前表示,很多外國廠商仍在等待獲取中國的授權文件,因此「呼籲中共當局及時提供批准文件,以便讓所有合格的公司順利完成過渡,並避免擾亂進口食品的作業」。

歐盟曾經要求中共當局將新規延遲18個月實施,但是未獲接納。

前述駐北京外交官還向法新社表示,除非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否則一個月內中國的進口食品作業可能會受到衝擊。

法新社曾聯絡中國海關尋求評論,但是未獲回應。

「元月1日過後首批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將來自韓國和日本,」另一位外交官向法新社表示。「所以是我們的朋友拿到了測試(中國)這牆到底有多厚的特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