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培養一個自覺的孩子,你要學會用這6個心理學法則,效果立竿見影

有家長向我訴苦:

孩子暑假放學在家沒什麼自覺性,

就等著開學,家裡的混世魔王就有人捕手了。

很多家長都會困惑,

如何在暑假的時候,

幫助孩子建立好的規律作息,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這6個養娃法則,

囊括孩子的安全感、學習管理、情緒健康等多方面的內容,

幫你解鎖孩子的成長密碼,

養出一個幸福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懂得「關注」,換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孩子上幼兒園為啥鬧情緒?」

「孩子怕黑睡不著要怎麼辦?」

其實,每個孩子的安全感,

都是由父母的「及時回應」而建立的。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只能從周圍人的反應中,

判斷自己是否獲得足夠的愛。

足夠有安全感,才能騰出精力來做更多的事情。

父母做好這4點,安全感將伴隨孩子一生。

1、撫養人和成長環境的穩定。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

儘量由固定的撫養人帶,

最好是父母親自帶,不要頻繁更換撫養人。

2、撫養人的情緒關注。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肢體語言。

不要一邊跟別人談話、玩手機,

一邊敷衍他,這會讓他感覺自己被忽視。

和孩子說「晚安」時,不妨再加上一句「媽媽愛你」。

另外,類似「怎麼了,寶寶?媽媽在這,媽媽愛你」的話,說再多也不過分。

父母的愛意會讓孩子心中種下「穩定客體」的種子。

3、夫妻關係的穩定和諧。

如果長期感受到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形成災難性思維:

認為世界充滿不安,一切都會往最壞發展。

孩子只有感覺身後是穩定安全和諧的,

才能有勇氣真正走向更大的世界。

4.情緒問題處理得當。

無論孩子是哭泣或表現出脆弱,

父母都不要推開ta,

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會自己安撫自己,

只要感到焦慮,便會煩躁和大哭。

媽媽們需要幫ta平靜下來:

抱起來,安慰ta,幫ta放鬆,

懂得仔細詢問孩子當下的情緒,

並一步一步給予安撫。

在以後,ta她才會知道如何安慰自己。

學會讓爸爸介入,孩子才能學會向外探索

父親的陪伴,

應當貫穿孩子整個童年。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

爸爸多和孩子一起專注地聊天、閱讀,

孩子入學後很少出現行為問題和學習障礙,

青春期也很少誤入歧途。

也因為父親的引領,

孩子開始對周圍的世界發生興趣,

獲得自信,發展創造力和向外探索的能力。

1、父親陪孩子玩耍,激發孩子大腦的潛力。

父親身上的力量感、空間感、遊戲能力,

更適合陪伴孩子運動。

而懂得「玩」的孩子,更善於創新,

在「玩得好」的狀態下長大的孩子,

不畏縮,也不木訥,活力十足。

2、父親的出現,幫助孩子和媽媽從心理上分離。

孩子大多數和媽媽更親,

父親的出現,

有利於孩子從二元關係里離開,

建立向外發展的支持力量,

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

3、爸爸幫孩子更加健康地向外探索。

男性的理性與邏輯化指向秩序,

而男性所代表的威嚴和秩序感,

也容易幫助孩子去建立各種規則。

所以,爸爸的介入,

能幫孩子更加健康而合理地嚮往外探索。

敢於「慢下來」,孩子才能有好習慣

養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一個需要傾注大量耐心的過程,

過度焦慮、太多催促,

只會擾亂孩子成長的節奏,

智慧的父母,

都擁有敢「慢」下來的勇氣。

1、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時間表。

用鬧鐘、手錶等工具把時間「視覺化」,

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吃飯,

什麼時間玩玩具,什麼時間看書,

增強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性,儘量保證規律作息。

2、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自然後果。

當他因為磨蹭,而喪失了做某件事情的機會,

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提高速度。

3、利用"秩序敏感期"建立好習慣。

叮囑孩子把玩具放回原處,

使用的東西要歸類放好,

利用孩子對秩序的嚴格需求,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4、給孩子簡單明晰地布置任務。

因為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較差,

當你發出一連串的指令,

比如「擦桌子、收拾書包、穿鞋、趕緊出門」時,

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我要快點」,而是「我到底要做哪個?」

所以,要把指令清晰化。

告訴孩子這4句話,孩子懂得交朋友

交朋友是孩子生命里很重要的主題,

他們將在團體生活里學到如何珍惜自己,

同時也尊重他人。

有的孩子在交友過程中會遇到挫折,

比如害怕別人不和自己玩,

又或者在關係里過度委屈求全。

這個時候就很考驗家長的做法了。

1、如果孩子感到委屈,要教會孩子懂得選擇。

告訴孩子:自己是可以選擇朋友的。

如果關係不公平,那種朋友是可以放棄的。

孩子會明白:

友誼是雙向的,別人有權力不和你玩,

你也有權力拒絕別人的要求。

2、如果孩子不願意出去交朋友,要判斷孩子是不是「被孤立排擠」。

評估孩子是否缺少應有的社交技能。

如果孩子被孤立,

父母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

如果別人故意孤立你,排擠你,不管「理由」是什麼,

一定是ta錯了,媽媽永遠站在你這邊。

3、教會孩子主動一點。

給孩子提供廣泛參加群體活動的機會,

條件允許的話,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

或者鼓勵孩子參加某個聚會,

並告訴孩子:

如果喜歡某個小夥伴,自己可以勇敢邀請對方來自己家玩。

4、告訴孩子強大自己,才能收穫好的友誼。

一個50分的人很難和90分的人成為朋友。

一定要告訴孩子:

只有充實自己,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人。

掌握這4個技巧,培養出學習好的孩子

「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差距拉大。」

在教育界,「三年級現象」很出名。

不同於一二年級時的「臨時衝刺」,

三年級對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孩子進入高年級後,

想讓孩子在學習上有穩定的進步,

父母要記住這4點。

1、把目標定得小一點。

把大目標拆成小目標,

形成一個個具體的、可以完成的小任務。

比如:一天背下來10個單詞。

這樣,學習就會變得相對簡單,孩子就不會排斥。

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小目標時,家長記得給予孩子獎勵或者鼓勵,

或讓孩子休息10-15分鐘,

然後逐漸延長一次性集中做事的時間。

大腦感到快樂,才能形成正面的高峰體驗。

2、感到難以進入狀態時,可以用視頻來學習。

文字雖然適合深度學習,

但圖像和語言組成的視頻,

是最直觀、最接近本能的學習方式。

3、幫助孩子學著畫思維導圖。

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畫思維導圖,

把書本的內容進行分類和歸納,把大綱梳理出來。

這能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大概的知識框架或目標,

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4、學著複述每天學習到的知識。

只有當孩子把知識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才真正做到了理解、內化。

養成「運動習慣」,收穫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

李玫瑾就曾建議:

不要讓孩子一天到晚呆家裡學習,

不然他的大腦高度興奮,

小腦得不到刺激。

腦部神經沒有興奮透,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幫助。

1、愛運動的孩子,會贏在「專注力」上。

曾有研究顯示,國外1.9萬名學生,上課之前都要晨跑。

對比同齡人,他們不但更健康,而且更聰明。

為什麼呢?

因為中等強度的運動,

可以幫孩子集中注意力,

保持充沛精力,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2、愛運動的孩子,心理素質也會更好。

運動是肌肉的更新換代,也會有各種磕磕絆絆。

孩子的意志力,也會因此得到鍛鍊。

而且,兒童在運動後,

血清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會改變,

這有利於孩子釋放壓力、保持快樂。

為此,加拿大科學家制定了《0-12歲兒童體育素養發展家長指南》:

4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過早跑步跳躍,但可以多去公園和遊樂場;

4-6歲的孩子,需要家長示範如何跑步、跳躍,言傳身教中鍛鍊身體;

6歲之後,是孩子培養體育特長的最佳時間,滑雪、游泳、騎車、踢球都不在話下;

6-12歲,在家長的榜樣作用下,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運動模式。

學會「激勵」,收穫一個自信的孩子

想要讓孩子足夠自信,

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反而不用要求孩子太懂事,

要多多支持孩子去折騰、嘗試。

父母懂得「激勵」,

孩子才能養成獨立思考和表達的勇氣和能力。

1、為孩子尋找一個年長的榜樣。

對於孩子來說,榜樣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它能幫助女孩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有內涵的女性;

也能幫助男孩明白自己贊同和支持什麼,最關心什麼;

當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所在,更好地適應未來。

2、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

孩子表達時,少「評判」。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說教。

盡力對孩子的話題保持高度興趣,

做到兩點:

多詢問、少評論,

多說「你」,少說「我。

需要多教導、多解釋、多詢問。

3、多多觀察並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

相比於夸孩子聰明的天賦,

你更需要誇誇孩子的耐心、毅力和他的努力。

分享一個誇獎模型,叫FFC模型,翻譯成中文就是三步:

事實(Fact)+感覺(Feeling)+比較(Compare)。

孩子成績差,但總有做對一道題的時候吧,你就可以這麼說:

「這道題不用媽媽教,你自己做對了,

媽媽很欣慰,現在的正確率比之前高太多了。」

父母強調過程的意義,孩子才能真正從中得到享受。

相比給予孩子物質撫養,

心理撫養更為重要。

所以,把文章【轉發】出去吧

在孩子18歲之前,

多給孩子補充好的營養,

打好底子,

孩子走向未來時,

有了力量和安全感,

也多了一份自信和自律。

願我們育兒育己,

都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祝每個孩子健康長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凱叔講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