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國議員訪台成常態,北京針對不同訪客制定不同應對措施

台灣總統蔡英文8月15日在總統府會晤美國參議員馬基率領的國會參眾議員代表團.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惱羞成怒的北京當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連續舉行了為期一周的大規模多軍兵種實彈演習,解放軍發射的彈道飛彈還曾飛越了台北的天空。

但是由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埃德∙馬基(Ed Markey)率領的另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上周日抵達台灣訪問後,中共軍方雖然也因此在台海舉行了演習,然而演習的規模、火力和時間都遠不如佩洛西訪台時的反應強烈。

有專家和媒體認為,美國國會議員絕對不會因為中國政府的不滿與威脅而停止訪問台灣,而完全了解這一點的中國政府似乎也在制定計劃,以在台海以及台灣周邊海空域不同強度和烈度的演習來對不同層級外國政要訪台作出回應與反制。

台灣軍方通報說,馬基參議員星期一會晤了蔡英文總統並結束對台灣訪問時,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30架次的戰機和五艘軍艦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這比佩洛西結束訪台後,解放軍在台海舉行實彈演習,8月7日向同一海空域出動的機艦數目的一半都不到。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分析報導中指出,由於馬基訪台事前沒有走漏風聲,而且與佩洛西不同,他不是美國總統職位的順位繼承人,因此對他的訪問北京雖然在言辭上嚴厲譴責,在軍演等反制行動上卻虛晃一槍,幾個小時後就草草收場。

華爾街日報引述台北的數字報導說,過去兩年,一共有33名美國國會議員訪問台灣,誰也沒有遭遇佩洛西所遭遇的中方那麼強烈的反彈。

了解中方思考方式的人士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本月兩個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台引發北京不同的反應,說明北京在避免直接衝突的前提下,正根據其感受到的「冒犯」的大小調整其軍事應對方式或其他反制措施的強度和烈度。

某些防衛和政治學專家甚至認為,只要美方不採取被中方視為進一步「破壞」現狀的行動,北京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尋求降低有關台灣問題溫度的機會,即使中共軍方試圖在台海建立「新常態」,並在更靠近台灣的海空域進行更頻繁的軍演。

「通過直觀而又公開地確認其紅線,一旦氣氛合適,北京就有可能變換調門,採取較為溫和的策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迪對華爾街日報說。「北京了解強制性的統一選項代價太高,對中國自己的安全也會造成不必要的不穩定。」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那些認為北京並不尋求將對峙升級到武裝衝突邊緣的人特別指出,北京雖然發射飛彈飛越了台灣,但是彈道如此之高,對台灣並未構成實際的威脅。此外,中國軍機多次飛越台海中線,但是通常是急進急出,而且主要是在台灣的東北和西南角上,而不是在台灣的中部。

解放軍東部戰區在星期一舉行的軍事演習結束後,公布了一段軍機上拍攝的台灣西側澎湖列島的視頻,強調解放軍軍機已經飛臨澎湖列島的上空。台灣空軍副參謀長董培倫星期二被問及這一段視頻時表示,解放軍運用認知戰相關伎倆,誇大了他們多麼接近由台灣軍方控制的澎湖列島。

「解放軍對美很顯然非常克制不讓事態升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男國際研究院解放軍問題專家蔡志祥對華爾街日報說。他還表示,中國(共)很可能希望避免引發美國的軍事回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