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法國鄉村躺平記

  「Sophie,你現在在法國住在哪兒啊?」

  「Bourgoin-Jallieu。」

  「啥?」

  「你肯定不知道了,法國人都沒聽說過。論位置,就是在法國東南部,距離法國第二大城市裡昂市中心50公里,坐火車25分鐘,開車不堵40分鐘。東西橫跨整個城市也就6公里。就這麼點地方,跟國內相比,那就是個村啊!」

  「那你天天在村里幹嘛呀?」

  「上課嘛,看電視,睡覺,散步,種花種菜吧。」

  「感覺除了上課,你就是30歲的人過上60歲的生活嗎?」

  「什麼30歲的人過上60歲的生活,我媽60歲,恨不得天天在外旅遊,我是30歲的人過上90歲的生活!」

  作為鄉村愛好者,其實這並不是我和小葉第一次住在村里了,在搬到這裡之前,我們還在一個更村的地方呆過兩年,甚至那個地方名字裡就有一個「村」字。那是位於法德邊境的小村莊裡,整個村只有1200人,出門左拐就是田。有一次我開直播,我正直播著,結果一腳踩空,滑到地里。等我再回到頁面,發現大家在問,咦,小so去哪兒了?我回答說,沒事,就剛剛掉田裡了。

  我媽在了解我的生活情況後發出爆笑:「整個村只有1200人?還說什麼有個小診所和市政廳,我們在住的小區都不止1500人吧。」

  是啊,為什麼在城市長大的我,要跑到農村去呢?

  我決定把這個鍋甩給葉老師,因為在認識他之前,我真的是一位只能住在市中心的人。在成都生活的時候,我朋友對我的評價是,我這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成都的三環道,一輩子都只能去個春熙路。我說,那我們家又沒車,去不了遠地方。那我比我爸媽好,他們都只在一環晃。而我自從26歲到法國留學之後,一個人怕危險,都是住在市中心地鐵公共交通能到的地方。

  後來我和葉老師在一起了,那會兒他剛好是工程師學制的第一年結束。法國的工程師學制文憑,在國內被認證為碩士畢業生,但在法國,比起一般的碩士文憑,工程師好像更有含金量,在找實習,找工作時也更有優勢。他讀的是工程師學院的學徒制,整個三年一邊在單位工作,一邊要在學校上學。但也可以理解為法國某通訊行業公司給他出錢讀的書,他不僅掙了三年的工資,還讀了工程師。葉老師上班和上學的地方有200多公里,所以,從第一年開始,就需要大半年換個房子。自從搬到一起之後,我住的地方越發離譜。先是離開了大城市,來到了衛星城,然後從衛星城,來到了城鄉結合部,再那之後,每次給別人說我們住在哪,首先得說一遍名字,然後拼出來,最後說在哪個省或者哪個大城市附近,別人才能定位到。更關鍵的問題是,我不會開車。葉老師還會說,你看,我還專門找了走100米就有公共汽車的地方(只是碰巧)。可是,這村裡的公共汽車,半個小時才來一趟。不過幸好我是自由業者,平時也不需要出門上班。

  被拉到村里來之前,我猜想可能自己會難以適應,城市的燈紅酒綠和鄉野的落後樣子,那怎麼能比嘛。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誰知,到了村里生活,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奢侈。村裡的空氣比起城裡來,感覺能把人直接淨化的程度。伸出頭就能看到成片的田野和湛藍的天空。走出門去,附近的狗狗貓貓,幾天就認成熟人,只要經過都要求摸摸。吃完飯出去散步,抬頭就是漫天繁星,人生第一次知道燦若繁星,原來不是科幻片,而是紀錄片。附近的農戶會送土豆番茄,也會賣特別好吃的水果。我以前總是說,味道都差不多啊,我吃不出來。後來嘗過好吃的,還是覺得確實有區別!我媽以前老愛說,什麼番茄沒有番茄味,黃瓜沒有黃瓜味,我一直理解無能,後來真的吃到地里新鮮的番茄和李子,哇,酸味和甜味直衝天靈蓋。後來葉老師從學校畢業,學徒制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他重新在現在的地方找了工作,我們也就舉家搬到這裡來了,我們住了整整3個月Airbnb,才租到市中心的一個房子,終於算有個窩了。

  去年6月是我們認識4周年,也是我們決定走入婚姻的日子。結婚後一個月,我們住進了自己買的房子,也就又從市中心搬到了城郊。我們兩個中國人出現在這個小城市已經很神奇了,居然現在還住在整個城市最「村」的地方。我的家在方圓4里內,沒有任何高樓。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一大片夕陽西下,還能看到遠處的山巒以及近處的樹林。就算是在家裡,只有站在陽台或者窗邊,那最多的顏色都是綠色。往下一看,鄰居阿姨有一整面牆的繡球花讓我欣賞。

  每天吃完飯,我和葉老師會一起去散步,2分鐘走到農田,4分鐘走到森林,6分鐘走到小小自然保護區,但8分鐘又可以走到高速公路。我的家背後居然就是幼兒園、小學,城市裡還有幾個初中和高中,這裡的小孩感覺從出生開始就在這裡一直讀到上大學。

  還記得,我們剛來到這座城市時,有一天我們開著車往城市邊邊上開去兜風時,葉老師驚奇地發現,這個城市居然有肯德基;而我也看到,肯德基的對面居然有一整個醫療片區,3座醫院,外加無數專科醫院門診,我們倆同時說,如果住在這裡,那真的好爽啊。

  可能國內的朋友看了覺得搞笑,但法國人跟我們的測量單位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在法蘭西買房記那篇里寫的,對於法國人來說,20年以內的房子都是新房子。我們城市的居民雖然只有3萬人,但也在法國被歸類為中型城市。以前其實有很多人問過我,最喜歡法國哪個城市?我說,最喜歡巴黎,因為法國只有一個城市,那就是巴黎,其餘都是農村。

  但現在我有了更詳細的分類,有機場、地鐵的是特大城市,有電車的是大城市,有超過4條公共交通線路的是中型城市,然後只要有紅綠燈的都算城市。還有一條隱形標準,有肯德基的城市不算小城市!插播一條冷知識,在法國,麥當勞遍地都是,但是肯德基並不多見,而我們和朋友們又真的很喜歡吃肯德基的雞翅桶。所以,葉老師看到肯德基會這麼激動,因為如果住在這裡,他可以隨時吃到肯德基的炸雞翅,我可以走過街就看上病。

  說起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我的總結就是:人生就是不能隨便地許願,特別是跟葉老師這種人一起,因為像我們這種人,隨便許願就當說屁話了,但是像他這種以運氣走天下的人,他說什麼事能成,就什麼事能成。比如當時在疫情期間找工作非常難,他自己沒注意時間,簽證過期前兩個月才開始找,面了兩家人家都說,你這個來不及了,平時我們入職都要辦2-3個月,疫情期間都是半年的,你這個太晚了。我當時都已經在看哪個海運公司靠譜了,準備打包回國。結果還剩3周的時候,一個公司直接打電話到他的手機上:請問你是XX嗎?我們這裡有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你看看有興趣嗎?這個工作需要法語和中文都是母語級別,然後要求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對工業領域特別是汽車領域有興趣。所有人聽到這個描述後都說:「這不就是他嗎?」於是,葉老師說,不是他找到了工作,是工作找到了他。那個工作的地方就在我們現在這個城市。

  除這種大事以外,生活中的小事那就更多了,我出門5分鐘,開始下雨,大得都動不了,他來接我,剛出門雨就停了。當然,葉老師的運氣主要遺傳他媽,他媽在拼多多上竟然成功提出了500元的現金。我決定以後不拜菩薩, 專門拜她。有了這樣一個運氣頂天的老公,於是,一年之後,我跟他就在我們說話的地方,買了一個房子。

  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看房,還是現在每天住在這裡,都發自內心地覺得:自然環境太好了。連這附近所有的路都是用鳥的名字命名,比如什麼啄木鳥路,翠鳥路,林鴿路,連幾個公寓的名字也是跟鳥有關。但是不要說開發商掛羊頭賣狗肉,在這個區域的任何一間房子,打開窗子,走下樓去,真的隨時隨地能看到各種鳥,耳邊都是鳥叫聲。除了鳥,還有狗狗和貓貓。無論何時,在小區附近逛,都能遇到有人遛狗,有時我們晚上12點出去散步,也有人在遛狗。我們住的公寓一共3層,共9戶,我們是最中間的,當時買房的時候,仲介開玩笑說,你們冬天都不用開暖氣了,上下左右的人都在供暖,你們在中間肯定很暖和的!我們這9戶,除了我們以外,每一戶人都有寵物, 甚至有些還有幾隻。剛進來的時候,遇到隔壁有兩隻狗狗的鄰居,她問我有沒有養寵物,我說還沒有。她開玩笑說:「你們居然沒有寵物!你的買房合同里沒寫嗎?必須要有寵物才能住進來的!」

  還記得剛搬來兩周的時候,鄰居們就邀請我們去參加了一次

  鄰居同樂會。以前只是在課本上讀過,應該就是鄰居在一起,互相認識,聊聊天,吃吃東西,喝點小酒。我以為他們經常搞這樣的活動,結果他們說:「沒有啊,是第一次。」原來就因為是我們來了,所以他們才辦了一個。

  在歡迎會上,我和葉老師觀察了一下,鄰居們大多50多歲左右,年紀最大的是當時看房時遇到的超熱心老太太 Hélène,還有幾個據他們說平時工作不忙。我拍著葉老師的肩膀說:「哇,你又是這裡唯一的正常人啊!」為什麼是又呢?因為我們平時一起玩的好的朋友里,有人在上學,有人在失業,有人在gap year,還有我自由業,他真的是唯一一個朝8晚6的上班族。

  每次大家講起這種話題,都會說:「雖然葉老師三分之一的工資都是交稅,但至少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常和國內的朋友分享,在這種國家上班,那都是為國家上的。法國公布的稅後中位數收入就是1700歐,比這個高,就比一半人高了。這裡實行的是階梯稅價,掙得越多,交得越多。如果要比例來說,一個普通的工薪職員,工資單上的毛工資是2700歐,公司實際要花出去3600歐,到員工手上只剩1900歐 ,中間的差額上繳國家。就算是自己做生意,開餐館,那也是「替國家先保管一下, 營業額55%都要交稅。」然後如果還買了房子,那每年又得交一筆。我的好朋友是搞金融的,算是比較能掙錢了,但是她都說,每年到11月1號,就非常想打人。因為自己想不通剩下兩個月,都不知道到底是在給誰上班。

  當然哪裡都有高薪的人,我也認識一個月要掙8000歐的,但真的鳳毛麟角。但是呢,這邊的教育和醫療不怎麼花錢,當然如果要去卷私立學校,那一年也要1—2萬歐,公立學校還是不要錢。醫療部分主要是社會保障和補充保險,葉老師一個月的補充醫療保險就要180歐,公司和個人各出一半,但是我們倆看了這麼多病,還住過院,幾乎一分錢都沒花。每次有人聽到說,我老公是程式設計師,總會以為是美國的高薪工程師。其實葉老師在法國一個月稅後2000歐,對,真的只有2000歐。我不是針對他,而是整個法國市場都偏低。可能也因為他是工業領域,不是科技公司。而且這個工資對於法國的程式設計師來說,也不高,那如果是對於在法國的中國人來說,那就是很低。而且我相信,這個工資不管換不換算,對於很多國內的朋友來說也覺得那怎麼夠。我曾經看過他工作,同時用中英法三國語言打電話,處理三個廠幾條生產線的設備調試問題,就這麼厲害,一個月到手拿2000歐。但葉老師每次都會很驕傲地說:「我覺得真的不錯啦,比一半人都掙得多了!畢竟法國中位數才1700歐嘛」。

  有人說法國不捲,但倒也沒有,就論我們身邊的,上班還是很緊張。有時候真的連看手機的功夫都沒有。但是法國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休假 :只有上班,才有帶薪休假;只有上班效率高才能早點回家,早點休假;只有多掙錢,才能放假玩得爽。跟很多法國人交流過,他們都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要會玩。只有會玩,會享受生活,才是找到人生存在的意義。你的一切:學習、工作,都應該是為了讓自己更爽而存在。當然,什麼都是雙刃劍,這樣的心態也造就了法國人喜歡給別人添麻煩,充滿戰鬥精神的一面,生活中也常常為此困擾。

  葉老師還有個人生slogan,常常拿出來炫耀,這也是我的朋友們公認的:除了不會掙錢,什麼都很厲害。

  比如,如果有洗碗機擺碗大賽,他真的必須衝進世界前三,每次開洗碗機,都會震驚於他怎麼塞進這麼多碗碟筷子,甚至還有鍋。再比如,我去學高爾夫球的時候,他晚上來找我,我跟他稍微說一下,他直接打到旁邊人都來請教他練了多久,他一抬手環:5分鐘吧;再比如,我們一起去遊戲廳,他玩滑雪項目,旁邊圍了一堆人拍ins;還有,他還會自己修車,每一次加完油,不管在哪兒,不管什麼時候,他都一直會記錄下來。而且他真的特別警覺,也很敏感,學什麼都快,我有時候覺得他像是一個獵人,隨時隨地都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如果說他是拿死工資的,挑戰來自生活。那我的情況就靈活一點,我是自由業,雖然在家,但是跟他是掙一樣的錢。所以他經常說,他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過上我這樣的生活。身為自由業者,不用出門,不用社交,不用坐班,只要有網就可以工作,全世界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然後還有大量的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

  不過我說你只看到好的,沒見過賊挨打,我跟他說:「我一個人在家也會很孤獨啊。不像你,每天還可以去見到同事,出到外面,還別人去面對面交流。」葉老師說:「你這個動詞用錯了,不是可以,而是必須,我是必須出門工作,必須出去掙錢,如果有的選,我也想像你一樣不出門啊!」

  雖然很多人都羨慕自由業者時間自由,但是自由業跟很多職業一樣,也是有kpi和okr的。靠天吃飯,靠人上路。起碼對我來說,一個自由者的每月kpi就是必須焦慮三天:活多了做不完,活少了怕沒飯吃。特別是我認識的一些人,甚至是很好的朋友,他們是各平台的頭部作者。當你看到他們不斷產出精彩的內容,不斷獲得甲方的投放,不斷創造自己事業的高峰:參加活動、發文章、出書、開講座,看著無論大環境怎麼改變,他們都風生水起。看看他們,再看看自己,想要找個地方發文章,都完全沒有方向,更別說我的終極夢想——出書了。而且我深刻地知道,我不是什麼運氣不好,而就是因為我不夠認真,不夠努力,永遠三分鐘熱情,不夠堅持。我只能一次又一次騙自己說:「哎呀,我也不是全職做這個,主頁還是教書啦,做不好也是正常的。」但每說一次,就會覺得自己非常失敗。但葉老師也一直一直一直跟我說,不要累著,一定要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給自己這麼大壓力,什麼事都做不了。

  我壓力大的時候,他就會讓我去陽台站站。我們有兩個陽台,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一個朝北一個朝東,本來沒有種花種菜的習慣。是真的沒有,之前在村里租的房子,直接有個院子,我們都沒種過。到了這兒就更不可能了,我通常都會跟別人說,陽台上放了六個輪胎的就是我家。是的,葉老師在陽台上擺了6個輪胎,一個千斤頂,兩個頂天的鐵架子全是他修車的工具,還有兩架自行車。

  但是在這待久了,看到每家每戶都有種花,路邊也是好多花花草草,我們倆還是決定種點東西。首先經過他兩周的冷啟動,再加上我的暴力催促後,他終於把陽台收拾出來了。那第一個應該種什麼呢?中國人嘛,不種點菜都對不起這個血脈。於是我們決定先從最簡單的蔥和蒜開始,真的是超級簡單,把從中超里買的一把小蔥的頭切下來,把蒜的皮剝了,就這兩樣直接放進水裡,長兩天根,然後我們又去買了土,把長出根的蔥蒜放進去。每天我做飯時,都讓葉老師去剪一點,結果他真的只剪一點。我說,你多剪一點!這頓用不完,下頓還可以用的。結果葉老師說:「不,現在有新鮮的,那我就要每頓都吃新鮮的了。」

  我倆的朋友圈裡有好多養花種植達人,看著別人發的那種排列精美,如畫仙境般的成果,我們覺得真是厲害。我們倆其實真的很喜歡花花草草,動物自然,我們真的經常去什麼動物園、植物園、鳥類公園,幾乎每個周末都會開車去找找哪裡有好地方去躺躺。但是我們真的一點兒都不了解。日常交流大概是:「哇,樓下那個紫色的花花開了好多!」「我今天看到那邊那個黃色的花結了果子。」「停車那邊那個紅色的花變得好大一束,旁邊掉了好多松果」幸好,家附近的花太爭氣了,一種顏色只有一種,所以只憑顏色都可以精準定位。輪到自己種的時候,就去花草市場,看看哪個便宜,問問好不好養,拿幾盆回來養著。現在都開滿了花,卻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我們家一般大事聽我的,小事聽他的,但是你別說,生活中全是小事。但葉老師不光說得多,自己也會做更多。可以說,我在家裡就是只負責做飯和簡單收拾,其他所有打掃衛生的工作都是他來。比如說,種花種菜就是他的任務,他每次都會收集家裡洗澡前放掉的冷水去澆花。對,這就是他的種植工作,就是只澆水,定好時間去澆水,偶爾施個肥。除了蔥蒜,和一些便宜的小花花之外,我們還種了土豆和芹菜,本來沒想種著吃的,就是覺得可以增加一些肥料,把它們放進盆里,結果土豆和芹菜太牛了,居然自己就長出小苗,還開出了花。原來芹菜的花是淺綠色的,土豆的花是白色的。葉老師在上班過程中,收到了我的圖片,隨即點評到:種植奇才!因為我們一直選的level太低的植物,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失敗過。唯一一次把我著急的,就是我們試著種鄰居給的繡球花,我們按照網上說的方法養,結果兩天就蔫完了,我傷心得要死,葉老師說沒事,多澆澆水看看,結果真的第二天就重新展開,煥發生機!

  我媽對我這種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人開始種芹菜、種土豆、種花花很是搞笑,但我說,其實也學到很多東西。她問我,那你有什麼感悟,說來聽聽?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好多時候都覺得植物沒得救了,已經死了,結果過了兩天,又活過來了。比如要是以後有小朋友,我也很想和Ta一起種菜,希望他明白,遇見再大的事情,太陽也會升起,植物總會發芽。哦,這就是盧梭的自然教育,cue一下他,因為畢竟我當年來法國就因為他。去年我和葉老師在Bourgoin的市政府結婚,市長幫我主持婚禮時問我,為什麼會到這裡來。我說可能是因為命運,我是因為盧梭才到法國來了,後來又來到這裡,發現盧梭竟然就是在這裡結的婚!

  今年回國的時候見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說,生活好像很累很焦慮的樣子,他們不斷地問我法國的生活怎麼樣,在法國買房子了嗎?自由業者到底是在幹嘛?為什麼我可以這麼開心,這麼快樂?

  其實這個問題還挺多人問過我。我小時候是讀的菜場小學,那會大家都差不多。但自從我上初中開始,就接觸了很多很多跟我完全不同階級,不同家世,不同財力的朋友,我常常說,無論在哪個群體裡,我都是最窮的。葉老師說,他出國以後也是這樣。我想就算是在國內生活的朋友,也很少能體會我們倆那種,「不打工,就吃不起飯,也上不起學」的體驗。其實我們都覺得,比起很多人,我們已經很幸福了。至少我們的家庭不是累贅,至少父母暫時不需要我們守身邊。 於是我們兩個常常會被問到,你們是怎麼做到,雖然沒什麼錢但依然這麼幸福的。我想了一下,大概是,我小時候雖然沒錢,但是爸爸媽媽給了我全部的愛,所以我不會覺得有錢等於有愛,沒錢等於沒愛吧。

  在村里生活,好像就沒有什麼煩心事了,如果有那就出門散20分鐘步,如果還不舒服,那就再散20分鐘。我知道說出來很誇張,但是走在大地上,看著那些田野,花草樹木,貓狗鳥蟲,還有朝陽、夕陽、星空,仿佛一切都在給我注入能量,心裡總是想著:人不就是為了在世間這樣活著嗎?

  有很多朋友問我,住在鄉下,會覺得孤獨嗎?我覺得,這樣的情景就像是Antoine-Saint-Exupery筆下描寫地小王子在荒蕪的沙漠裡遇見了蛇。小王子說:「在沙漠裡有點孤單」蛇跟他講:「在人群里也會孤單的。」我相信,如果你的內心是孤獨的,那麼你如何都逃脫不了。

  對我來說,幸福的意義,是我們擁有的-我們想要的。只要你想要的比擁有的少,那一定能幸福的!而且我已經有藍天、白雲、陽台、樹木、花草、土豆、芹菜了。還有我的75寸大電視和可隨時讀取整個世界的Nas系統了。當然還有我的躺平負責人葉老師!

  這篇文章截稿的時候,我正好是過完了34歲的生日,以前覺得30歲好可怕,但是自從28歲真正跟小葉談戀愛之後,覺得時間好像暫停了。好像35歲也沒那麼嚇人,40歲也就還好。

  以前每年生日,我們都會去不同的國家慶祝,但是因為今年已經在泰國呆了十幾天,我又回國呆了兩個月,所以這次生日,就決定兩個人在家吃個小蛋糕算了。(雖然最後還是在鄰居家裡玩到了11點才回來)。

  最後整理後記時,法國的抗議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正好遇到天天35度以上的天氣,我跟葉老師天天都感嘆,房子真好,永遠26°。但我們地處偏僻,所以從來沒真正直面過那種情節。很多朋友都來問我安不安全?我只能照張照片給他們,附上配文:「這個地方,犯罪分子都看不上。」 不過他要真來了,我也沒什麼辦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三明治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