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樓開綠雨試新茶:江南小巷裡的蘇式早茶

江南人對早茶是有執念的,以前的水鄉江南,每天早上幾乎都上演著這樣的場景:陽光明媚的清晨,人們在樹蔭下的青石板路穿行,手裡抱著一份早報去小巷轉角的麵館等一碗頭湯麵;而有格調的小姐和少爺們,則是相伴去老宅邸或園林庭院裡享用早茶,古樸的屋檐下倒映著青磚綠瓦,坐在百年歷史的蘇式園林里,品一口香茗一口點心,好不愜意。園中水流潺潺、鳥鳴啾啾,再伴以婉轉悠揚的蘇州評彈,便是江南人悠哉早晨的完美寫照。

圖片來源:小紅書©魯小美出行日記

江南人對早茶的這份講究,還要追溯到清朝中後期。自古就被譽為「魚米之鄉」的淮揚一帶,人們的生活相對富足,特別是河鮮、果蔬尤為豐饒,食材和點心的製作也更加精細考究。作為碧螺春的發源地,江南本土茶館和茶文化更是興旺,這也造就了當地人習慣每日清晨就開始為今日的「生活滋味」做足準備,縷縷炊煙伴隨著船歌裊裊,用一壺茶,一疊點心,一碗頭湯麵,開啟一天的愜意生活。

「早晨一碗麵,賽過活神仙,一望二三里,麵館四五家」。蘇州人的清晨,是被一碗湯麵喚醒的,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裡就有提過:「眼睛一睜,頭腦里便跳出一個念頭:去吃頭湯麵」。在講究的蘇州人眼裡,吃麵就得早上吃,還必須要是第一鍋最清冽的湯,這樣的麵條最為爽滑,因此稱為「頭湯麵」。儘管蘇式面多達幾百種澆頭,但當地老饕的面里往往沒有太複雜的內容,幾棵青綠的菜心和細蔥,在文火慢吊出的湯頭裡點兩滴香油,一碗下去潤氣舒心,再不急不緩地喝上一杯清茶,便是一個清朗舒適的早晨了。

圖片來源:左小紅書© Ponyyy小馬右小紅書©程全你

如果說粵式早茶做的是「加法」,那麼江南淮揚一帶的早茶文化則更像是做「減法」。不單單是蘇州「清湯寡水」的蘇式湯麵,揚州的早茶也將這種「大道至簡」的飲食哲學推上了頂峰。

在揚州,清晨隨便拐進一家茶館,要一壺早春剛下的新茶,一碟燙乾絲,就是揚州最基礎的早茶標配了。而這盤看似簡單的燙乾絲卻大有講究,首先一定要選揚州當地的大白豆腐干,用精緻的刀工切到粗細勻稱,「飄」出均勻的20多層,用開水反覆洗燙,去除豆味的同時保留韌性的口感,最後拌以生脆的嫩薑絲和蝦仁干,淋上本地特調的麻醬油,一盤混合了鹹甜香鮮的燙乾絲就完成了。吃的時候務必要搭配茶水,清甜的綠茶能完美激發出乾絲的勁道和層次感,用一筷子夾起一大簇,綿密的口感堆上舌尖,細嚼之後餘味悠長。

圖片來源:網絡

朱自清曾這樣評價一份合格的燙乾絲:「不妨礙你吃別的」,絲絲縷縷、味道至簡,為接下來的茶點和菜餚打開味蕾。

老江南人有一種對糕點的傾注和執著,江浙種稻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蘇式糕點就已經成為蘇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地糕點講究「不時不食」、「鮮活本味」,一切遵循自然四時,選用最佳狀態下的時令食材,春餅、夏糕、秋酥、冬糖,四時八節,應季而點;光是包子這一種,每個季節的應季餡料就層出不窮,比如最家喻戶曉的蟹黃湯包,選用的是秋高氣爽時節的上等螃蟹,用料是實打實的蟹腿肉和金黃的蟹膏,還有春天的薺菜包、秋冬的野鴨菜包......更別提集山珍海味於一體的五丁包,「海參滋養,少用而不過補;雞肉味美,少用而不過鮮;豬肉油香,少用而不過膩;冬筍鬆脆,少用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用而不過軟。」

圖片來源:上小紅書©張很cool下小紅書©Hui

與揚州一牆之隔的泰州,總結出了江南蘇式早茶的「一茶三點一面」:一茶,即一盞茶一份燙乾絲,叫一個茶頭;三點,即包子、糕點、油糕;一面,即江南各地的湯麵。五類食物,要依著順序來吃,以清茶和乾絲開場,各式點心承接,鮮香的湯麵作為點睛之筆,從淡到濃,從清到重,悠然品味箇中滋味,好生自在,又甚是風雅。

圖片來源:上小紅書©yo波下小紅書©魯小美出行日記

江南的生活,隨意而舒適,就像行走在夢裡。每逢江南煙雨時節,清晨的細雨落在小巷裡的石板路上,伴著炊煙泛起一縷薄霧。這裡的很多早茶館都是標準的蘇式老宅,老木橫樑、尖拱的屋頂,很多茶客就在這裡悠悠坐著,有時會聽聽小曲兒,甚至下一盤象棋,用一頓早茶不急不慢地消磨掉上午的光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TRENDSTravele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