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中國經濟正處於通縮周期。很多人都感覺到賺錢越來越難了。不僅是老闆們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受薪族們也遭遇收入增長緩慢或減少的問題。與此同時,大家也發現了物價總體走勢平穩,手裡的錢越來越值錢了。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從7月開始,社會將迎來以下5大變化,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在發生的事情。
變化一:利率在下降,存錢的人卻在漲
近年來,存款利率一直在下降。以3年期存款利率為例,之前的利率達到3.15%,現在已經降到1.8%,跌幅超過40%。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的目的,就是希望儲戶把存款拿出來用於投資和消費。此外,存款利率的下降,能夠減輕企業和購房家庭的融資成本,刺激貸款市場的反彈。
儘管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低,但是大多數儲戶的存錢熱情並沒有降低:一方面,現在股市、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品種的風險在上升,弄不好本金會受到損失。而把錢存在銀行裡面,至少本金和利息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很多儲戶存錢並不只為利息而來,主要是為了應對將來的失業、疾病等不時之需,如果把存款都拿出來消費,那就會失去抵禦風險的最後一道屏障。
變化二:買房需求萎縮,各地房價出現分化
現如今,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買房需求出現萎縮。這主要是90後年輕人都選擇租房,而不是買房。年輕人不買房的原因是房價還是居高不下,他們不願意掏光家裡所有積蓄,再去承擔幾十年的房貸壓力。此外,各地房價將出現明顯分化,之前跌幅較大的二三線城市,房價跌幅會明顯放緩。而像上海、深圳等房價收入之比超過40的城市,將會出現補跌行情。
變化三: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越來越多
近些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越來越多。資料顯示,靈活就業人員超過了2億人。未來靈活就業人員的數量還會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不景氣,求職人員的工作越來越難找。而為了生存下去,很多年輕人就只能去做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與此同時,不少中年人在失去了工作之後,只能從事個體戶、自由業者、臨時工等工作。
變化四:不婚不育的人群數量在增加
現如今,不婚不育的人群數量在不斷增加。最新數據,2025年一季度中國結婚登記181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15.9萬對,相比10年前高峰時期少了近一半。與此同時,2024年出生人口數量達到954萬,與2016年的出生人口數量相比,幾乎跌去一半。
年輕人選擇不婚不育的原因有:①結婚成本太高,光是彩禮錢就要20-30萬;②房價過高,很多人根本買不起房子,就無法結婚生子;③養育孩子的成本過高,實在承擔不起。根據權威機構數據:養育一個孩子從0歲到大學畢業,至少要花費68萬元人民幣。正是以上這幾個原因,導致很多年輕人覺得經濟壓力太大,就只能是選擇不婚不育。
變化五:「鐵飯碗」開始出現鬆動
現在很多之前被稱之為「鐵飯碗」的工作,也開始出現了鬆動的現象,而且這個趨勢在蔓延。主要體現在教師從過去的「終生制」改成「合同制」。同時,一些地方的公務員也開始縮編,編制崗位在減少,福利待遇在下降。此外,一些國企也開始優化部門、裁員、降薪。事實上,很多工作崗位的「鐵飯碗」已經出現鬆動,相關人員應該提前做準備了。
現在問題來了,從7月開始,普通人又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呢?首先,每個家庭都應該留足一定的流動資金,以應對失業、疾病等不時之需。再者,現在找工作比較困難,年輕人應該多掌握幾項技能,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最後,投資理財、購置房產應該看清趨勢,不要把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而對於剛需買房則要量力而為,每個月的房貸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