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折騰這些幹啥?」
「本來就有病跟,再鍛鍊不要命啦?」
......
你認為,人上了年紀後,到底是靜養保元氣,還是鍛鍊強身體?
一、上了年紀後,該不該動?
健康長壽是大家都希望的,那該如何做到呢?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有人又說生命在於靜止,到底哪個說法才是對的?
《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3.6萬餘名平均年齡62.6歲的受試者進行了5.8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每日進行6.25小時的做飯、走路、做家務等輕度鍛鍊,可讓早亡風險下降50~60%。
哪怕是每日只進行1小時的輕度鍛鍊,也可以讓早亡風險下降40%。而那些每日久坐時間>9.5小時的人,全因死亡風險會增加2倍多。
尤其是年紀大的人,更加需要堅持進行鍛鍊。《英國醫學雜誌》上一項研究指出,65歲之後運動能力越差、死亡風險越高。其中,步行速度慢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22%、坐站能力差會讓死亡風險增加14%、握力差會讓死亡風險增加15%,如若日常活動都困難的話,風險會進一步增加30%。
但老年人運動一定要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如果本身有嚴重的、進展性的基礎性疾病,運動反而會自己負擔,日常則建議以靜養為主。如果身體沒有問題的話,則日常建議每周進行3~4次的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
其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鍛鍊遠比長期靜養更有利於健康長壽。
二、怎樣運動才算是適度運動?
雖然鍛鍊有益健康,但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和強度至關重要。
《歐洲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針對2萬多對雙胞胎長達45年的追蹤研究指出,適度動可延緩衰老、降低死亡風險,但運動一定要控制好量,過度運動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身體衰老和運動量之間呈U型習慣性,不運動以及過度運動的人衰老速度均會加快。只有適度運動的人,才能有效延緩身體衰老的速度。
長時間過度運動會讓心血管一直處於高負荷狀態下,心臟、血管會一直處於高壓狀態下,可能會誘發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甚至會引起心肌損傷、心肌炎等問題。
想要知道運動強度是否合理,可通過2大標準來判斷。
1、2h疼痛原則
世衛組織推薦成年人每周應該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但這對於年紀大的人群來說有點勉強。所以可以根據美國骨關節炎協會提出的「2小時疼痛原則」來判斷,運動後持續疼痛>2小時,則要適當減少運動量。
2、心率
運動過程中的最大心率應該保持在(220-年齡)的60~85%左右為宜,這屬於有氧運動的強度。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問題的老年人,運動要先諮詢醫生建議。
三、60歲後,這5種運動一定要慎重
老年人在選擇運動時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點,這幾個運動建議不要做,否則很容易傷害身體。
1、倒著走
倒著走路需要身體有足夠的平衡能力、反應力,對於身上有膝關節炎症、前足痛等問題的老年人來說,很難將步態控制穩。在過程中一旦摔倒,很可能會骨折,對健康的威脅極大。本身有頸椎病的人群,倒著走還可能會加重症狀,甚至會導致眩暈。
2、憋氣運動
不少老年人患有肺氣腫,進行憋氣運動時很容易因肺泡破裂而導致氣胸,且憋氣會讓心臟負擔加重,會引起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出現。在憋氣結束後,回心血量會猛地增加,血壓也會隨之上升,很容易誘發腦血管意外。
3、仰臥起坐
老年人的頸椎和腰椎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還可能有骨質疏鬆問題,在做仰臥起坐的時候會損失頸椎和腰椎,也容易讓血壓過度波動導致眩暈。
4、彎腰夠腳面
這個動作可以很好地伸展筋骨,但並不適合老年人。在動作過程中會對脊柱、谷歌、肌肉造成負擔,且老年人關節較為僵硬、平衡能力差,大幅度的彎腰可能會摔倒或導致牽拉損傷。
5、撞樹鍛鍊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的血管會變得越來越脆,撞樹時很容易導致血管內的斑塊脫落,增加腦梗、心梗的發生風險。且容易發生肌肉拉傷、頸椎損傷,本身骨質疏鬆的人還可能會骨折。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進行運動肯定比不運動要好,但運動要注意量力而行,過度進行運動只會起到反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