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晚年有4個特徵,說明你命好得不得了!占上一個都能偷著樂!

老年人去醫院體檢時,最害怕聽到的就是一句話:「有點問題,建議住院觀察一下。」誰都怕老了以後臥病在床、拖累兒女,哪怕是點小毛病,也不想折騰。

確實,步入老年之後,健康已經不是簡單的「有沒有感冒發燒」這麼簡單,很多慢性病、基礎病一旦纏上,拖上幾年,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是翻天覆地的。有些人活得長但並不一定活得好,有些人活得舒服但年紀不大就離開了人世,區別到底在哪兒?

有研究發現,晚年「命好」的人,身上大多有幾個共同點,從身體、心理、家庭、社交這幾個維度綜合來看,不少人能躲開那些常見的坑,過得不光自在,還讓周圍人都羨慕。

第一,身體康健,無大病無災,精神豐盈

身體健朗是基本盤。有時候看著別人七十多歲了還能爬山旅遊,自己才剛六十多歲,天天跑醫院,這差距一目了然。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壓的比例接近60%,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

可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仍有一部分人年紀雖大,卻沒有三高、沒有大病,還能精神奕奕地做事、下廚、散步,不用人照顧,也不用吃一堆藥。有醫學研究顯示,作息規律、飲食均衡、定期鍛鍊是保持健康的三大關鍵因素。

很多長壽老人其實並沒有刻意去補品堆里找健康,而是日子過得有條理,菸酒碰得少,飯吃得簡單,反倒比大魚大肉吃多的人更不容易生病。

講到精神狀態,這點容易被忽視。一個人身體好,不代表心理就健康。有的老人雖然沒有大的病痛,但總是焦慮、煩躁、疑神疑鬼,整天提心弔膽,心理負擔重到影響睡眠和胃口。其實精神豐盈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研究發現,獨居老人的抑鬱症發病率是非獨居老人的兩倍以上。

情緒壓抑久了,也會影響免疫系統,讓本來能抵抗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反過來,有些人每天早上都按時起床、曬太陽、聽聽收音機、和街坊鄰里聊聊天,哪怕家裡沒什麼事做,也能保持一種自得其樂的狀態。這種心理上的強韌度,是任何保健品也換不來的。

第二,子女懂事,家庭和睦,晚景有人陪伴

說到家庭,那更是關鍵。年輕時誰不為事業東奔西跑,但老了以後,拼的不是收入和地位,而是有沒有一個溫暖的家,有沒有子女常聯繫,有沒有人願意陪你坐一會兒,說說話。

現在的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不是因為沒孩子,而是孩子太忙、太遠,或者關係本來就淡了。家庭的陪伴,是延緩老年人認知退化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決定晚年幸福感的最重要指標。

也就是說,不是錢多不多,而是有沒有人願意陪你吃頓飯、聽你嘮叨兩句。那些晚年生活充實、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患老年痴呆和心理問題的風險比常人低很多。

第三,有老友常聚,不孤獨不自閉,心靈有寄託

說起來,老朋友就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年輕時交朋友是社交,到了老年,朋友更像是一種情感依靠。現在很多老年人不太會主動聯繫朋友,怕打擾人家,其實越是不聯繫,關係就越淡。

有人說,能一起坐下吃碗麵、下盤棋的朋友,就是最實在的陪伴。有研究顯示,社交活動頻率高的老年人,其大腦灰質萎縮的速度明顯慢於社交圈子狹窄的人。

朋友之間偶爾聚一聚,說幾句以前的事,笑一笑那些年輕時候的小尷尬,比整天盯著手機刷視頻要健康太多了。有個小圈子,有幾個人能說上話,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心態豁達,看透得失,善於自我調節

當然,老年人最怕的,其實是心態崩了。什麼都看不開,對什麼都不滿意。一件小事能鬱悶幾天,一句話能翻來覆去想半個月。說到底,心態決定一切。有些老人特別愛比較,別人家孫子進重點大學了就不高興,別人退休金漲了自己沒漲就生氣。

可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有什麼是非比不可的呢?醫學研究指出,情緒波動大的人容易引發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血壓、血糖等指標,長此以往也會誘發更嚴重的疾病。

心態豁達的人,不是沒煩惱,而是懂得換個角度看問題,願意原諒,願意放下。這樣的人,即使生了病,也更容易康復,醫生最怕的,就是那種一點風吹草動就慌張、不信醫、瞎琢磨的患者。

還有一點,很多人沒意識到。真正晚年命好的人,大多數都很清楚自己的邊界感。不強求子女孝順的方式,不干涉孩子們的生活,自己也不自怨自艾。

反倒是那些整天打電話要求兒女回家,或者翻舊帳、抱怨早年辛苦的人,更容易陷入「心理孤島」。懂得把自己當回事兒的人,才會被別人當回事兒。哪怕住在鄉下,哪怕子女不常回來,也能自己找樂子、找活干,不等著別人給安排。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不僅是個體層面的問題,也關乎社會整體健康水平的發展。國家近年來也不斷推動老齡友好型社區建設,增設社區健康服務站、心理諮詢點、日間照料中心等,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改善老年群體的生活狀況。

可就算再多的政策支持,如果老年人自身不具備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也難以從中真正受益。健康不是一個簡單的指標,而是生理、心理、社會多個維度的結果。

一個人如果到了晚年,身體沒有大病,子女願意陪伴,有老朋友常聯繫,自己又能看開得失,心態放鬆,哪怕家產不多、生活簡單,也比一大堆存款卻整日煩惱的人過得有滋有味。所謂的「命好」,不是靠別人給的,而是自己養出來的。

願每個人到了晚年,都有這樣的「命好」,不折騰,不孤單,不憂慮,該笑就笑,該吃就吃,不讓自己白活這一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葉淨寒

來源:小婭談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