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反右

北大才子這句話只是早說了20年
2022-08-17

瀋陽人,男,1936年生。兩歲時父親過世,生活艱難,作過報童,賣過冰棍,對社會的苦難有很深的感受。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57年在五一九運動中,寫高度集權是危險的大字報,呼籲不要高度集權,防止史達林的悲劇在中國重演。1958年因此獲罪,戴極右派帽子,開除學藉、團藉,...

湖南教育世家他全家九位親人遭殃(圖)
2022-08-12

1953年,毛澤東的文字學老師、楊樹達教授一家人攝於長沙嶽麓山。(網絡圖片)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曾經是大陸學術界大名鼎鼎的人物:1949年以前,他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

一個女教師不幸的一生
2022-08-11

我叫趙世秀,北京西城區玉桃園小學(原馬相小學)退休教師,一九二五年出生在河北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小縣城。優越的家庭環境,讓我從五歲就上小學,12歲上河北省立第五女子師範初中部,童年的幸福無憂,使我在後來的人生路上一直學不會提防人心的險惡。不過,即使我有足夠的心計,也提防不了毛澤東的...

浙江美院反右中的三個冤魂(圖)
2022-08-06

倪煥之、趙琦和吳明永這三位極富藝術才華的年輕教員的右派冤案,雖在一九七八年已得到改正,但反右運動迄今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他們的生平事跡和蒙冤而死的往事卻早已隨著歲月湮沒無聞。我對他們的所知雖亦有限,但凡是親歷其境之事,卻仍記憶猶新,永遠無法忘懷。我是在深切的懷念中,本著無可旁貸的責任來寫這篇悼念文字的。

我所見的反右風濤
2022-08-03

接下來就是反對丁陳反黨集團了。我在多次的黨組會上,已經看出丁玲與周揚之間的分歧,也知道了他們的分歧是從30年代開始的。但是老實說,經過了這幾年,我對於文壇的這些是非已經不像初來時那樣天真了。我想反正我又不知道你們過去爭些什麼,我最好是不介入。從人來說,我對周揚是較有好感的。因為他...

一場反右三代受害——父親、我、兒子
2022-08-01

一九七○年我作為70屆的初中畢業生,已不會再去嚮往那廣闊天地,也沒有了當年老三屆畢業生那種戴著大紅花,坐著軍用卡車在鑼鼓的歡送聲中熱血沸騰的激情。嵌入這一屆畢業生記憶中的,是對寒冷的北大荒、黃土高坡的懼怕。能去服兵役在當時是很奢侈的追求。我是全校經過政審篩選被批准當兵接受體檢人員...

當時夠殺頭罪的這五個字誰寫的?
2022-07-30

華良晚年生活有幾分滿足了。故土難離,他不僅回到了桑梓之地,故鄉宣城,而且老婆孩子戶口都由五七難友幫忙解決了。更重要的是拖延二十多年扯不清道不明、未定性難結案的所謂反革命反標案,也隨著大批右派改正一風吹了。說起這場噩夢,要不是在舊檔案中查出了他確實被內定為右派分子,也屬於落實政策范...

老革命怎麼成為共產黨的「死敵」
2022-07-29

我叫楊楓,1928年出生在山東省萊州市朱橋鎮後趙村貧農之家,1944年6月6日參加工作,1947年2月7日加入中囯共產黨,1980年離休回家至今。世界本是大舞台,世上所有的人都在自覺和不自覺地在歷史變革中充當各種歷史文化角色,我也不例外。回顧歷史,我不但是個正面的革命角色,還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