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學習

認知邊界決定人生上限,學習,是唯一的攀登之路(組圖)
2025-07-02

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用這句看似矛盾的箴言,揭示了人類認知永恆的困境與希望。這句話的矛盾在於,雖然我們承認自己無知,但這正是獲得知識的起點。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這種謙遜的態度促使我們不斷探索未知,從而突破認知的局限。我們每個人...

重溫古詩詞: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圖)
2025-06-20

《絕句》夏元鼎〔宋代〕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大意:到崆峒山訪問道士來到了湖湘邊,我讀了萬卷詩書越讀越感覺愚魯。踏破了鐵鞋也尋不到的詩情靈感,實踐中得來竟全然不費什麼功夫。賞析:首句直接點明了詩人的行蹤與目的。崆峒山,作為道教聖地,是詩人尋...

指點迷津的十句話!(送給所有人)(圖)
2025-06-14

有時候,一句話,可以讓人想通一些事,明白一些道理,讓你瞬間豁然開朗。所以,人在迷茫的時候,一定要多學習,多看書,學會深度思考,以求自我醒悟。以下指點迷津的十句話,句句簡單,但句句意義深遠,值得我們好好去領悟!1、朋友之間要保持距離,這樣的友誼才能長久朋友之間,走得太近,真的不好,...

班主任坦言:學習後勁兒足,班級前10名的孩子,大多都來自這4種家庭!(組圖)
2025-06-13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不止聽過一位父母有這樣的擔憂:孩子小學階段時,學習狀態挺不錯的,考試成績也不低,能穩居全班前幾。但一上初中,感覺懈怠了,精氣神大不如以前,就像是長跑運動,越跑越沒氣力。很擔心這樣下去,到了真正的衝刺階段,孩子學得很吃力,最後跟不上掉隊了。正所謂路...

如何學好不喜歡的科目(上) (圖)
2025-06-06

學生通常希望只學習自己選擇的科目,但所有的附加科目對於完整的專業學習來說仍然很重要。儘管你可能討厭這門課,但只要心態開放一點,並遵循十個有用的技巧,就能學好這門課。(Sean Gallup/Getty Images)你不得不學習一門你不喜歡的科目,光是想想就很痛苦。這是不是聽起來...

他被世人稱為北宋奇人,靠「算」躺贏人生,留下預言至今無人能解(圖集)
2025-06-06

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大奇人,被後世譽為神算子。小學課本里的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就是出自他的口中。他每天都出門散步,人們就在他經常散步的途中修建了許多的房屋,都在期盼著他走累了可以進去歇一歇。他就是北宋奇人——邵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窺...

一個媽媽最大的遠見:小學階段,允許孩子做4件小事,養出自律娃(組圖)
2025-06-05

一個媽媽最大的遠見:小學階段,允許孩子做4件小事,養出自律娃現在的媽媽們實在是太焦慮了,孩子上一二年級時,真的是很考驗親子關係,媽媽嫌棄孩子寫作業慢、寫作業玩、寫作業晚......反正在孩子最需要鼓勵的時候給孩子貼很多壞標籤。然而當我們可以做到這4件事時,你就可以輕鬆收穫一枚自律...

兒子問「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媽媽的回答顯高智商,值得你學習(組圖)
2025-05-20

一位媽媽給我講了她和兒子之間的一段對話。我聽後,覺得她的回答很有智慧,值得學習。01那天傍晚,兒子放學回家,神情異常安靜。他一進門,低聲說了句:媽,我今天被打了。我心猛地一沉,但強忍著情緒,平靜地問他:你告訴老師了嗎?他搖頭。那你打回去了嗎?他低著頭,小聲說:沒有…...

成為君子,讓生命紮根(圖)
2025-05-18

▲《典籍里的中國》劇照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在華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人格,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的追求。而在塑造君子人格的漫漫長路中,讓生命深深紮根是關鍵所在。《論語》是生命面向生活的學問,作為儒家經典,其中蘊含無盡的智慧,為我們指明了人生方向—&md...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在2件事上不管孩子,越不管,越有出息(組圖)
2025-05-13

我一朋友吐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帶了。你跟他說話,他回你一個哦;你催他學習,他翻個白眼;你讓他早點睡覺,他偏偏要玩手機玩到半夜。你明明是為他好,可他就像防賊一樣防著你。我聽過不少這樣的吐槽,家長一邊罵孩子不懂事,一邊掉眼淚:我天天圍著他轉,飯也做了,家務也幹了,作業也陪了,...

美高中生學習就業兩不誤 年薪7萬美元(圖)
2025-05-10

美國學習焊接的高中生,還沒畢業就找到工作,年薪高達7萬美元。(示意圖)(DANIEL MIHAILESCU/AFP/GettyImages)《華爾街日報》周五(5月9日)報導,美國費城天主教高中賈奇神父高中(Father Judge)17歲學生伊萊賈‧里奧斯(Elijah Rio...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孩子有希望!(組圖)
2025-05-09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孩子有希望這句話,確實道出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關鍵。這一理念背後蘊含了教育責任的分工與平衡,值得我們深入探討:1.家長不護短:理性引導勝過過度保護•直面問題: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若能以成長型思維看待(參考心理學家Carol Dweck理論),將錯誤視...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學歷史?(一)(圖)
2025-05-07

很多學生認為歷史很無聊,因而特別討厭歷史學科。如果教師能正確地研究和教授這門學科,歷史會相當有趣。(Shutterstock)歷史很無聊,這是事實。但老師還是會教它,學生也會學它,有些學生甚至還很感興趣。但為什麼還是很多學生特別討厭歷史呢?我們將探討造成這種感受的一些可能原因。如...

別不當回事,父母最大的任務:相信和接納孩子(圖集)
2025-04-11

擁有十年實戰經驗的心理指導師盧嘉偉,在一次演講中對台下父母們說:你這一生中最大的任務,就是相信和接納你的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也有屬於自己的優點,任何時候都不要拿孩子身上的短板去和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比較這一點,蘭媽自己算是深有體會了上次的一篇文章里,蘭媽說到大女兒嫉妒心強,...

加拿大中小學大量使用電子設備不是好事
2025-04-04

大量數據證明,這種大規模的全盤數位化,有待商榷。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最新報告結果發現,中學生過度使用數字設備,與數學、閱讀和科學成績下降有關。這一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原因很簡單:電子設備易分散注意力,學生很難抵制想玩遊戲、刷一下線頁和找朋友聊聊天的誘惑。教育局無論在設備上安裝多少過濾器,總有學生能找到辦法和鑽到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