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老照片:在西人眼裡 他們都是中國人

作者: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上海商業印刷廠,(1927年6月號)工人在刻寫用來彩印的石版。該公司男女雇員逾3000人,福利相當不錯。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年輕的馭者,(1936年12月號)有時候,這種慢條斯理的動物會在北平的交通堵塞中與汽車糾纏不清。一條從北平通往張家口的鐵路已修成,大大加快了與內蒙古間的貨運,但車輪並沒有把這原始的「沙漠之舟」擠出歷史舞台。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蒙古族顯赫人家的女孩,(1923年2月號)她的祖先在戰場上勇不可當。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發網作坊,(1923年9月號)有的商家在民間收購人們剃掉的頭髮,以之為原料製造出口產品--西方女性束髮用的發網,兩名少年正利用釘了鐵釘的木板編結髮網,但活計絕大多數時候由少女和婦女承擔。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景德鎮,(1920年11月號)瓷器畫工當中,高手工做一天的收入可以是生手的幾十倍,他們的報酬並不按工作時間計算,而是根據其畫作的水準及完成的件數。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廣州某女子高中,(1927年6月號)中國學校里有700萬名男女學生,他們帶來了重整山河的曙光。許多年輕女性投身於知識普及事業,比如在印刷廠的機械部門工作,翻譯外國著作,編撰課本等等。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1927年6月號)受過新式教育的中國女性在人數上尚不足觀,影響力卻與日俱增,其中許多在教會學校或國外完成學業,並在生意場、專業領域或社會生活中找到了施展所學的機會。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滿族人,(1911年12月號)並非所有的中國人都恨滿族人。雖然後者是名義上的統治者,但其實往往是中國人自己管制自己;見過滿族人的並不多,或者即使見過也認不出來。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少年中國,(1920年11月號)這幅畫面所代表的一類童年,愜意與活潑並不遜於任何一名歐美男孩。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露天食肆,(1936年2月號)引來眾人獵奇的似乎是攝影師,倒不是案上堆得高高的各色面點。麵條是以大師傅的巧手製成,煮好後盛在小碗中饗客。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中國北方的馬車,(1927年6月號)這開放式的座駕沒有安裝彈簧,行路時顛簸不已,但為城市普通階層和農村居民提供了方便價廉的運輸工具。頂篷是連馬一起蔭庇的。

西人眼裡的中國 民初人物與生活特寫

青年救亡運動,(1944年3月號)學生話劇和歌曲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華夏地理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06/38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