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江青究竟對毛澤東有多少真愛

江青毛澤東寫信、談話或在會議上發言,從來不稱呼「毛澤東」或「潤之」,總是稱呼「主席主席」的。生前最後一句話卻是:主席,我愛你!江青從「善解人意」的好妻子搖身一變成為發動「文革」的急先鋒,她對毛澤東的感情有什麼變化?本文試圖通過梳理延安時期、建國初期、「文革」期間等幾個關鍵時期江青的行為和表現,窺見其內心真實情感之一斑。

一延安時期

江青1937年8月奔赴延安,次年11月24歲的江青和45歲的毛澤東結婚,1947年3月隨中共中央離開延安,轉戰陝北。在延安十年間,她和毛澤東一起經歷了「情投意合的戀愛」,以及「驚天動地的婚姻」。

江青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江青雖說連高小都沒有畢業,但是在上海演藝圈裡刻苦學習,懂得文學,有文化修養。她跟毛澤東的共同愛好是京劇。她當時在延安演《打漁殺家》中的蕭桂英,深得毛澤東喜歡。閒暇時,那架老式的留聲機就在窯洞裡唱了起來。知道毛澤東喜歡京劇,投其所好,她在延安搜集一批京劇唱片,毛澤東聽得入神,有時用腳拍打著地磚,打著節拍,有時嘴裡也哼哼幾句。江青在這時候也就唱起京劇來。

那時候,毛澤東的窯洞裡客人很多,江青給客人沏了茶,就退出了,絕不在旁邊插嘴。來了外國記者或者國民黨統治區的客人,江青規避不露面。有的時候,毛澤東也要她出來一下,亮個相,她也只是握個手,點個頭,遞上一盤花生米或者陝北紅棗,就走開了。她顯得很靦腆,如同一個大姑娘。

新婚之初的日子是平靜的。她跟毛澤東相處得不錯。她給毛澤東織了新毛衣,給他做了充滿辣味的菜。閒暇時,那架老式的留聲機就在窯洞裡唱了起來。知道毛澤東喜歡京劇,投其所好,她在延安搜集一批京劇唱片,毛澤東聽得入神,有時用腳拍打著地磚,打著節拍,有時嘴裡也哼哼幾句。江青在這時候也就唱起京劇來。

與毛澤東結婚承受「約法三章」

儘管中共中央同意毛澤東與江青結婚,但中共中央依然認為有必要對江青「約法三章」,以便明確其在黨內的地位。內容如下:

第一,毛、賀的夫妻關係尚在而沒有正式解除時,江青同志不能以毛澤東夫人自居。第二,江青同志負責照料毛澤東同志的起居與健康,今後誰也無權向黨中央提出類似的要求。第三,江青同志只管毛澤東同志的私人生活與事務,20年內禁止在黨內擔任任何職務,並不得干預、過問黨內人事及參加政治生活。這個「約法三章」來自王若飛的筆電。因國民黨軍隊一九四七年進入延安時獲得後公開。王是當年中共中央秘書長,他記下的這個會議記錄是可信的。

從1938年毛澤東和江青結婚到「文化大革命」爆發這二十多年間,江青對於他個人生活的照顧,還是盡了責任的,而且確實按照「約法三章」中所規定的,江青沒有「參政」,也沒有怎麼「出頭露面」。但事情在勝利進城以後稍稍發生了一些變化。而那個「約法三章」實際上對江青已經漸漸地淡出了政治的視線,沒有什麼效力了。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久,毛澤東就奔赴蘇聯訪問。就在這個時候,遠在莫斯科的毛澤東收到了江青要求去新解放區「看一看」的電報。應該說這個要求很正常,毛澤東同意了,但卻也來了個「約法三章」。毛澤東的信是通過電報發給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轉交給江青的。信中說----

少奇同志閱轉江青:

1月1日來電已悉。同意你去新區看一看,但須得少奇同志同意。如果他同意的話,則應以中央政治(策)研究室研究員的名義由中央組織部寫介紹信給新區黨的組織。因此還須和廖魯言同志談好,並得到他的同意。到新區後注意只收集材料,不發表意見,並須顧到不要給當地黨政以較多的麻煩。以上統向少奇同志接洽,由他作決定。

毛澤東

一月四日上午四時

在毛澤東的家書中,往來信件最多的要數江青。僅在「文化大革命」中,就不下數百件。從這封信中,不難看出毛澤東對江青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對她要求去新解放區「看一看」給予「約法三章」,並作了具體的限制:一是「須得少奇同志同意」,並且規定只能「以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員的名義」,不能以其他的特殊身份;二是必須徵得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秘書長廖魯言同志的同意;三是「到新區後注意只收集材料,不發表意見,並須顧到不要給當地黨政以較多的麻煩」。最後,毛澤東又補充一句:「以上統向少奇同志接洽,由他作決定。」收到毛澤東的電報後,江青按毛澤東的要求,徵得劉少奇的同意和廖魯言的支持,去了一趟「新區」,而且確實沒有給當地黨政機關和領導帶來什麼「麻煩」。

二建國初期

1949年進北京以後,毛澤東與江青矛盾顯著增多,開始出現較深的裂痕,用一位衛士的話說:「他們吃不到一起,住不到一起,行不到一起,更談不到一起。」

衛士揭秘:「四個合不來」不能完全怪江青

毛澤東建國後一直粗茶淡飯,不講究飲食和營養,而且吃飯不定時,工作忙起來常忘掉按時進餐,而江青進京後生活日益考究,講究營養和味道,按時進餐,保持健康,這樣兩人就很少能吃到一起了。

毛澤東一直保持戰爭年代養成的夜間工作的習慣,黑白顛倒;而江青因身體不好,早睡不熬夜,也就很難住到一起了。不過一直到60年代初,他們還都是住在一套院子裡。毛澤東外出視察,都是工廠、農村和重要部門,而這個時候江青則以治療療養為名,4次去蘇聯,有時一住幾個月,回國後又不斷巡迴於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廣州和著名風景區之間,因此,同行的機會也就不多了。

至於談不攏,按照江青的說法是,毛澤東「他這個人是很寡言的,話不多。有時談起來,多數都是談政治、經濟、文化、國際、國內,海闊天空」。就是說,很少談私生活和感情問題。而毛澤東對衛士長說的話層次似乎更深一些。毛澤東認為,「江青使我背了個政治包袱」,「江青這個人,誰跟她也搞不到一起」,「她一來了我什麼事也搞不成。她這個人到哪兒哪兒掃興」。當然這個話也可能是毛澤東不高興時說的,也有點極而言之的味道。

客觀地說,這「四個合不來」並不能完全怪江青。從江青的角度說,據衛士們觀察,「她很注意關心毛澤東,揣摩毛澤東,迎合取悅於毛澤東」,「希望能討毛澤東的歡心,希望他能與她協調一致」,「她有時心裡有想法,並不說,而是希望毛澤東能夠理解,能夠先說,如果經歷多次,毛澤東仍不有所表示,她才會按捺不住地爆發,甚至又哭又鬧」。這些描述應該說是可信的。恐怕年齡的差異和生活經歷的不同,也是重要的因素。建國時,江青年方35歲,而毛澤東已56歲,開始向老年期過渡。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毛澤東已是73歲的老人,而江青才52歲。21歲的過大年齡差異當然不是夫妻生活中絕對不能相容的,但也是不容忽視的。

江青關心毛澤東:看他太累就陪他打麻將

建國初期,江青還是比較關心毛澤東的。據衛士回憶,江青看到毛澤東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十分疲倦,就設法讓孩子們拉他出去散步,或者自己和衛士們陪他打一下麻將。有時,她讓毛澤東去看電影,他不願意去,江青就說:「看一看吧,你不看,小鬼們也看不上。」毛澤東聽了,就去看電影了。

不過,毛澤東與江青生活經歷不同,生活品位、生活習慣和政治修養也不一樣。1956年,毛澤東已62歲,依舊愛吃紅燒肉。江青考慮主席的年紀大了,肥肉吃多了不好,膽固醇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出現血栓,不讓廚師再做了。衛士們也有同樣的想法。毛澤東沒吃到紅燒肉,很生氣,等弄明原因後說:「我吃飯不要她管,今後我吃我的,她吃她的,就這麼辦了。」從此,兩口子雖仍在一個餐桌上用餐,但各人是各人的菜。不過,廚師端上為毛澤東做的菜,江青仍堅持夾幾片嘗嘗,看做得好不好。而江青的菜,毛澤東從不動一筷子。他就是這麼倔。

毛澤東不修邊幅,過於節儉,有時顧不到形象。江青則愛整潔,注意穿著,有時管管毛澤東。毛澤東有時領情,有時不領情。江青愛嘮叨,說毛澤東改不了農民習慣之類的話。毛澤東聽了很生氣:「我就是農民的生活習慣,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

三「文革」期間

江青身邊的工作人員都可以證明,「毛澤東並非「文革」初期就厭惡江青」。我們很多人都看到了,當時(指「文革」初期)江青主要住釣魚台,下午只要不開會,她幾乎每天都要去看毛主席,即到毛主席那裡去。我還說,江青去看毛主席,或到毛主席那裡去,和別人(包括周總理)不同,因為她是回家啊。至於毛澤東不讓江青到他那裡去,有些厭惡見她,那是70年代以後的事情。據汪東興告訴我們,到1970年代,即「文革」進行好幾年後,毛主席覺得江青經常來看他,對他的休息和工作是一種打擾,不願意讓她來。(閻長貴語)

江青是毛澤東搞「文革」的鐵桿支持者

1966年7月8日毛澤東在韶山滴水洞寫給江青的一封信。那個時候,毛澤東對江青比較信任,認為她在發動「文化大革命」過程中有功一開始,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還是比較困難的。許多老幹部對此不理解,劉少奇、鄧小平等在第一線工作的中央領導同志有不同意見。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說,中央有「鎮壓群眾」、「圍剿革命派」的問題,才說中宣部是「閻王殿」,「文化大革命」初期才會有所謂「造反派」與「保守派」之分。毛澤東要衝破這重重阻力而把「文化大革命」發動起來,是不容易的,他需要有人支持。而這個時候,江青成為搞「文化大革命」的鐵桿支持者。當時,江青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經常向毛澤東匯報文藝界的情況。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從文學藝術界入手,是與江青經常向他匯報文藝界的「問題」分不開的。江青對「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青首先是在尋找搞「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澤東要發動「文化大革命」,就要尋找突破口。在哪裡選突破口能夠既打得準確,又能與政治問題聯繫起來呢?毛澤東當時一時還找不到。這時,江青到了上海,在柯慶施的支持下,與張春橋姚文元聯手,策劃了《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此文一發,引起全國震動。文章中所涉及的問題,牽涉到中國的政治全局,引起了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這些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不得不對即將發動的「文化大革命」表示自己的立場。因此,《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成了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江青對中央作出搞「文化大革命」決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劉少奇等在第一線工作的中央領導人,支持了以彭真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所寫的《二月提綱》。但毛澤東卻激烈反對《二月提綱》。由此引起了毛、劉之間的矛盾。在這個問題上,江青站在毛澤東一邊。她不僅支持毛澤東的意見,而且組織人寫出一份文件,專門批判《二月提綱》。

在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過程中,無論是請林彪表態支持「文化大革命」,還是組織人寫批判「三家村」的文章,江青都起了重要作用。還有,「文化大革命」首先是在高校搞起來的。而在高校中,北京大學又是各高校中最敏感的。那時,江青、康生等人經常去北大活動,物色「造反派」,而他們如願以償物色到了聶元梓。1966年5月25日,聶元梓等七人在北大貼出了一張反對校長和黨委書記的大字報。江青和康生立即拿來大字報的手抄稿交給毛澤東。6月1日,根據毛澤東的批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這張大字報,也是由江青具體落實的。這張大字報的公開發表,對於發動各高校起來造反,起了重大作用。

毛澤東去世時江青痛哭:醫生你們快救救主席

在我看來,江青對毛主席一直都很崇拜、尊重並充滿感情。她給毛主席寫信、談話或在會議上發言,從來不稱呼「毛澤東」或「潤之」,總是稱呼「主席主席」的。她經常說:「我是主席的學生、哨兵。」「文革」期間,每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她從未忘記。那天精神也特別好,非常興奮,主動邀請身邊的工作人員同她一起吃長壽麵,並對大家說:「咱們一起祝主席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葉永烈在《江青畫傳》一書中寫道:「9月8日子夜,毛澤東氣息微弱。當9月9日零時剛過,才10分鐘,毛澤東停止了呼吸。張玉鳳奔出主席臥室,疾步走向毛主席書房,向守候在那裡的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汪東興報告噩耗。不過一箭之遙的江青,得到報告,馬上奔了過來。後來,姚文元曾經這樣描述他在現場的所見:「她頭髮散亂,神情慌張,進門便撲在主席遺體上,一面痛哭,一面呼喊:『醫生啊!你們快救救主席呵!你們為什麼不救救他呀!』她嗓子都啞了,仍不肯離去。其悲痛之狀,催人淚下。姚文元所述應該是真實的。不管怎麼說,江青跟毛澤東從1938年結合,到1976年畢竟有著38年的夫妻感情。」楊銀祿認為,葉永烈的話說得很到位。

臨死以前

江青被捕後,在身體日趨虛弱的時候更常常想起主席。她身邊放著主席的手跡,衣服上別著主席的像章,床頭上放著一張與毛主席在中南海晨起散步的照片。(楊銀祿語)

江青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主席,我愛你!

1991年3月15日,江青在北京酒仙橋的住處高燒不退,隨即被送進公安醫院。與其他病人一樣,江青要填寫住院單。她在住院單上寫的名字是「李潤青」。「潤」是毛澤東早年使用的字,「李」是江青的姓,「青」則是江青的「青」,這表明了她對自己和毛澤東婚姻的懷念之情。

江青常常想起毛澤東。她的枕邊保存著毛的手跡。在衣服上別著毛的像章,床頭柜上放著一張她與毛澤東在中南海晨起散步的照片。每天清晨,當新的一天開始時,她都要背誦毛的詩詞或閱讀毛的《選集》。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她曾要求去天安門廣場上的毛主席紀念堂,同時要求允許李訥帶一卷白紙到公安醫院來,她可以給毛做一個花圈。但她的這兩項要求遭到了拒絕。

江青死前一天,也就是1991年5月13日晚上,她曾在一張《人民日報》的頭版一個位置潦草地寫了一句話:「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還在這張報紙上認真地寫道:「主席,我愛你!您的學生和戰士來看您來了。江青字」。這是她在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江青服刑10年後自殺:主席,你的學生來見你了!

江青終年七十七歲。

最早報導江青自殺身亡的是1991年6月1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說來自北京的消息,「江青上吊自殺」。《時代》沒有透露消息的來源。消息還說,江青自殺是因為「不願忍受咽喉癌的痛苦折磨」。

日本《文藝春秋》周刊發表了江青的所謂「絕命書」:

「毛主席領導人民經過二十多年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取得革命勝利。現在被鄧小平、彭真、楊尚昆一夥反革命修正主義吞併了領導權。主席除劉未除鄧,後患無窮,國禍民殃。主席,你的學生和戰友來見你了!」

幾天以後,6月4日晚11時,中國政府證實了《時代》周刊報導的主要內容,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公告全文如下: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本社記者獲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醫期間於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殺身亡。江於在1981年1月被最高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83年改判無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醫。

公告沒有概括江青的一生,沒有提及她曾官居高位,也沒有提到她曾是毛澤東的妻子。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挺習黨媒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923/44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