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唐朝穿越甜點指南

作者:

古典文學往往留下很多關於傳統生活細節的線索,琢磨起來十分有趣。《楊太妃外傳》(據傳為宋人樂史撰)中就表現了這樣一個小細節,唐玄宗晚年因為過度思念楊貴妃,無心飲食,在這種情況下,「張皇后進櫻桃、蔗漿,聖皇並不食」。

這個似乎一帶而過的情節,其實涉及唐朝甜點的重要信息。須知,唐人最看重的甜味劑就是「蔗漿」。唐以前,麥芽糖和蜂蜜是主要的甜料,從南北朝時期起,甘蔗及其製品開始傳入中國。不過,當時製糖技術並不完善,唐人只會把甘蔗汁經過晾曬、熬煎做成濃縮的甜漿,稱為「蔗漿」,保存在缸、罐一類容器里,宮廷還會將大量的蔗漿存入冰窖深處,以便長期保存。於是,講究的甜品都是靠澆上蔗漿形成,如王維就有「蔗漿菰米飯」之句。

唐人大約口味比較重,春天吃新鮮櫻桃的時候,喜歡澆以蔗漿,增加其甜度。實際上,蔗漿澆櫻桃是唐朝長安春季最受追捧的高檔甜品之一,屆時人人都以能一嘗其甜鮮為榮,甚至在百官上朝之後的工作餐上,它也是招人喜歡的重要角色。

唐人品嘗櫻桃,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方式,就是以奶酪澆到鮮摘櫻桃果上,同時配澆蔗漿,簡稱「酪櫻桃」。這種美食早在三國時代就有了,只不過到了唐朝變得十分普及,堪稱春季的主打甜品,並且一直延續到宋元時代。這裡所配的「酪」是未經風乾的鮮奶酪,狀態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態、凝凍狀,所以,吃櫻桃的時候,是把這樣的乳酪像澆鹵一樣,澆到鮮紅的櫻桃上。以鮮乳酪的肥濃滋潤相配初熟櫻桃的鮮甜多汁,再輔以琥珀色的冰蔗漿,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

富有特色的一個情況是,在唐人那裡,奶製品甜點占了相當的比重。當時十分看重「酥」制的甜品,重要宴會上一定會有精緻的大型凍酥花糕。其中最流行的是酥山,說起來有點神奇,其製作工藝稱為「滴酥」,竟頗接近今日向蛋糕上擠奶油裱花的方法:將酥微微加熱到近乎融化,拌入蔗漿或蜂蜜,然後由婦女們拿在手裡,向盤子一類的器皿上滴淋,一邊淋一邊做出造型。甜酥「淋」成山巒起伏的形狀之後,經冷凍定型,便會牢牢地凍黏在盤子上。在連盤端上宴席之前,還會插些人工做的彩樹、假花作為裝飾。

酥山可以採用本色的白酥製成,狀如雪山,但也常常染成紅色或綠色。實際上,人們常喜歡採用染成粉紅色的「紅酥」製作精品「奶油冷凍花點」,韋巨源拜尚書令,曾經向中宗、韋後進獻「燒尾宴」,其中有一道「貴妃紅」,旁註「加味紅酥」,便明確顯示這是一種用摻有香料的紅酥製成的甜點。席上還有一道「玉露團」,旁註「雕酥」,則是把凍酥加以雕刻,形成精美的藝術化造型。總之,在唐人生活中,「冷凍奶油甜點」可謂異常發達,占據著類似今日奶油蛋糕或冰淇淋的位置。此外,糯米與麵粉、豆粉製作的甜點也很發達。驚人的是,當時可能已經出現了細膩的豆沙。《雲仙散記》中就記載說,虢國夫人府上有一位叫鄧連的廚藝大師,他濾掉熟豆泥中的豆皮,製成豆沙,美名「靈沙臛」。同時,將上好糯米搗打成糍糕,夾入靈沙臛做餡,還巧妙地將這豆沙餡塑出花形。經他巧制,糍糕的糕體呈半透明狀,於是豆沙的花形得以隱約透映出來,因此叫作「透花糍」。

實際上,唐人很善於把點心做成半透明狀,在滿足唇齒享受的同時也提供視覺美感。彼時流行一種叫「畢羅」的蒸食。晚唐時一位名為韓約計程車大夫,其家精於美食,尤其以「櫻桃畢羅」聞名遐邇,這種畢羅以櫻桃果作為餡料之一,蒸熟裝碟之後,皮內的櫻桃竟然果色不變,紫紅如鮮,在薄薄的粉皮之內朦影玲瓏。僅僅是想一想,就會覺得真是誘人啊!

當時也能把米粉染成多種顏色,做成七彩拼成的花糕,叫作「米錦」或「虹橋」,重陽節時必吃的花糕即為這種多彩的「米錦」。另外,用麵粉做成的甜點亦是豐富多彩,包括燙麵與發麵兩種,往往以豆泥或棗泥做餡。另外,油炸食品也很發達,叫作「寒具」,韋巨源所獻燒尾宴上即有一道叫作「巨勝奴」的「酥蜜寒具」,大致近似後世的糖麻花。當時有種誇張的說法,質量最好的寒具一旦入口咀嚼,其破碎的聲響能「驚動十里人」,可見唐朝的炸甜點是何等酥脆。

由於唐朝不僅皇家冰窖、官府冰窖發達,民間私營的商業性冰窖也不稀見,於是,甜食也隨著季節不同而相應變化,到了夏季,便會有冰制或冰鎮的美味助人消暑。例如,逢到盛暑天氣,宮廷中會做一種「清風飯」,是用糯米飯、龍睛粉(可能是瓊脂)、龍腦細末與牛奶一起拌勻,垂到冰井深處加以充分地冷凍,形成一道清爽可口的祛暑冰點。民間則流行把冰塊敲碎,澆上蔗漿,製成類似刨冰的冰品。

由於甜鹹糕點都十分發達,唐朝不僅出現了以點心著稱的名廚師,還出現了專營各式糕點的「糕坊」即點心店。非常幸運的是,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有面制糕點的風化遺物,其中包括千層糕,也包括做成花形、葉形的點心,讓我們在今天依然能夠一窺唐代美食的精巧與豐富。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悅食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03/49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