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女人身上有個神秘的小窩窩,它是女人的幸福之源

有一個穴位,它太神奇了!但它又太容易被人忽視了,下面好好聊聊這個了不起的穴位。

前段時間在北京台《生活面對面》專門因為這個穴位做了一期節目,把好多壓箱底的小秘方都披露了出來,正好趁著這勁兒,整理出一些文字,相信擁有了這個神奇穴點,你從此或許會告別那些難為你的色斑,肥胖,乏力,痘痘,痛經,失眠脾虛,體濕,內寒等等健康問題。

那這個穴位到底是?

它實在是太容易被你忽視了,因為它就在你的肚子上。是一個小窩窩。

猜到了吧?對,就是你的肚臍。每個人都有一個肚臍,但是你留意過你的肚臍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嗎?你又知道從你的肚臍里能看出你的健康問題嗎?你不知道吧?你的肚臍還能吃藥保健。

不得了,這個神奇的小窩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一下它。

你先得搞清楚,你的肚子上這個小窩窩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嗎?

在很久很久以前,當我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在媽媽肚子孕育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用嘴巴吃飯,不是用鼻子呼吸。所有的能量與營養全是因為一根小管子和媽媽連接著,得到補給,這跟小管子就是臍帶。

當我們出生以後,我們開始用鼻子呼吸了,也要用嘴巴來吃奶了,就不需要臍帶了。

醫生阿姨會在我們從媽媽肚子裡擠出來以後,咔嚓一聲剪斷臍帶,臍帶脫落以後形成的瘢痕就成為肚臍。

估計我們小時候都幹過摳肚臍的傻事吧?你是不是有覺得肚臍裡面很多黑黑的泥兒,很不乾淨呢?

那我們到底該不該摳肚臍呢?

實話告訴你,真不該摳,因為這是個重要的養生大穴,摳的過程中會刺激它使它泄氣,甚至感染髮炎。經常有小孩子因為摳肚臍而導致拉肚子。

你快看看你的肚臍眼是什麼形狀的吧?你發現過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嗎?有的人肚臍眼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圓,有的很癟,有的很深,有的卻很淺。這些都反映的我們的一些健康秘密呢。

一個好的肚臍應該是三個標準:圓,大,深。《診病奇侅》中講到:臍大容李者,壽相也。想想代表長壽的肚臍眼吧,能容進一個李子去,快掀開衣服看看你的......

大臍

小臍

那相反的肚臍又小又淺又癟的肚臍,一般常反映免疫力低下,體質弱,容易疲勞,為什麼呢?因為肚臍在母體內的時候,營養供給的足自然就粗大,另外我們也會看到有的肚臍是癟的,有的成橫條,有的成豎條,成橫條形的都代表腸胃失調偏向於便秘,成豎條形的都偏向於腹瀉。

橫臍

豎臍

還有的人的肚臍長的有點偏,要麼偏左,要麼偏右,中醫講左氣又血,偏左的話多反映氣虛或者陽虛,這種人常常表現出,怕冷,手腳冰涼,乏力沒精神,食慾不佳,腹脹,偏右,多反映血虛或陰虛,這種人常容易失眠多夢,身體酸痛,燥熱等.

肚臍偏左

肚臍偏右

再有你還得留意你肚臍的溫度,趕緊把手伸到你肚子上摸摸看是涼是熱的,若是溫的就好,但如果發紅髮熱,多代表內熱便秘痔瘡一類,但是如果肚臍周圍發涼就代表陽虛,內寒,多有腹瀉,或者痛經,免疫力低下。

這是溫度。好,我們的肚臍即看過也摸過了,感覺出一些問題了嗎?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現在開始你將學到一個既簡單又神奇的方法,從此你將節省大量的保健費用。

在錄製現場做了一個實驗,找了一位嘉賓貢獻出肚臍,把大蒜搗成泥敷在肚臍里,用艾草條艾烤,十分鐘以後,嘴巴裡面就出現了明顯的蒜味,令全場觀眾感到驚奇,這其實不稀奇,它證明了你的肚臍不但能診病,還能吃藥治病。

你的肚臍不光能吃出蒜味還能吃出酒味來,古書《理論駢文》中描述當時治療黃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臍上,用酒和糯米飯蓋之,至口中有酒氣為度。

目前的醫學也證實,藥物可穿透皮膚表面結構,而被人體吸收。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的地方,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穿透擴散,且臍下無脂肪組織,滲透力強。臍下豐富的靜脈網也是藥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條件。

古人有用花椒炒熱敷臍而單衣過冬的方法。那讓我們的肚臍吃點什麼呢?得看你有什麼問題:

臍療小秘方

去肝火:陳皮青皮磨成粉水調,貼敷肚臍,每日睡前貼,起床揭掉。

降血壓:吳茱萸磨成粉,用陳醋調和貼敷肚臍,膏藥固定,睡前貼,早起揭掉,七次為一個療程。

健脾祛濕:佩蘭20克,白芷、蒼朮各15克,獨活、廣木香各10克,花椒、艾葉各5克,桂枝15克。上藥研磨成粉,用溫水調和貼敷肚臍。

活血化瘀:當歸30克,川芎15克,細辛、三棱、莪朮各10克,乳香、沒藥、丁香各5克,冰片3克

小兒夜啼方:黑丑50克,研為細末,以米湯調成糊狀,於每晚入睡前1小時貼敷肚臍。

小兒遺尿方: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細末,以米湯調成糊狀。睡前2小時取藥糊適量貼敷肚臍,早晨去掉。

呃逆:選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細末後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敷於臍孔,連用2―7天。

寒症胃痛:可選用胡椒、乾薑、香附等,用黃酒調成糊狀,連用2―7天。

脾胃虛寒:胡椒,乾薑,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蜂蜜調和,貼敷肚臍,早餐後貼敷,晚餐前去掉。

月經不調:取當歸9克,肉桂、白芍、紅花、乾薑、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敷貼時取上藥適量,加醋調成糊狀,敷於臍中,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可適用於月經提前、推後或先後不定期者。

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臍療的禁忌

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質特別虛弱者,處在懷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過敏性皮膚者,特別是腹部皮膚有炎症、破損、潰爛者均不適合進行臍療。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有無藥物過敏史,避免在用藥時引起過敏。

要特別注意保暖。治療不要在室外進行,或者讓臍部對準風口。保持室內溫暖,適當覆蓋衣被。尤其是腹瀉、感冒、體質虛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兒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熱,比如艾灸,此時要特別留意皮膚的顏色改變和表面溫度,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給小兒施灸時尤其要當心,小兒皮膚嬌嫩,在治療過程中也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所以更容易燙傷,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過敏現象,立刻停藥。輕者可自行消退,如發生皮膚水泡者,用消毒針挑破,外搽紫藥水即可!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05/51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