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路透社:南海仲裁前 美中菲私下承諾克制

作者:
路透社星期四報導,在南中國海仲裁案判決之前,中國政府告訴美國,中國會保持克制,美國在做出類似保證的同時,也要求菲律賓承諾克制。有分析說,中共官方的高調實際上是給中國國內民眾看的,煽動「愛國主義」是要增加執政合法性。

菲律賓船上人員向阻止他們進入南中國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仁愛礁)的中國海警船打手勢(2014年3月29日)

菲律賓船上人員向阻止他們進入南中國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仁愛礁)的中國海警船打手勢(2014年3月29日)

在中國政府和官媒高調抨擊南中國海仲裁案裁決,誓言採取所有必要手段捍衛南中國海主權之際,中國一些民族主義情緒膨脹的「愛國者」,高呼制裁菲律賓並與美國對抗開戰,民粹者謾罵沒有就仲裁案表態的中港台藝人。不過,路透社星期四報導,在南中國海仲裁案判決之前,中國政府告訴美國,中國會保持克制,美國在做出類似保證的同時,也要求菲律賓承諾克制。有分析說,中共官方的高調實際上是給中國國內民眾看的,煽動「愛國主義」是要增加執政合法性。

路透社報導援引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的話報導,在仲裁案裁決公布前,洛倫扎納曾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通話,卡特告訴他,中國已向美國確保會保持克制,美國也做出同樣的保證。洛倫扎納說,卡特要求菲律賓也做出保證,菲律賓表示同意。

儘管北京多次指責美國在南中國海製造麻煩,官媒也在仲裁案結果出來後,抨擊海牙常設仲裁庭是受「外部勢力」操縱的傀儡,但路透社的報導顯示,相關各方私下仍然希望都能保持克制,不希望南中國海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避免升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中美關係專家郭憲剛星期四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對南中國海仲裁結果絕不接受的表態是正當的,而裁決出來後各方的表現也是冷靜的,關鍵在於各方未來會採取什麼行動。

他說:「中國政府一直是主張通過政治對話來解決,菲律賓新政府也基本上是主張通過對話,但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大家還是比較冷靜的。我覺得中國政府是要根據各方反應,形勢變化,來決定作出什麼樣的反應。比如你提到的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是要根據整個這個地區的安全狀況等等變化而定的。當然現在中國政府並沒有說要設,但是有權利這樣做。」

喊殺一片

不過,中共官方的高調錶態,尤其是官媒清一色對南中國海裁決斥責和渲染,令民間許多網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呈現出一面倒的喊殺喊打聲音,「祖國需要我,我就去當兵」等口號充斥網絡。這些被稱為「愛國賊」的網友與呼籲冷靜的網民不時展開激辯。

有網民認為,美國是南中國海問題的幕後黑手,要發起砸爛自己蘋果產品及上載照片的活動。不過,有網民譏諷是在翻用舊照片上網,是腦殘行為,因為蘋果產品多數在中國組裝。

中國網絡作家、時事評論人士莫之許星期四對美國之音表示,官方一邊煽動民間所謂「愛國主義」情緒,一邊又加強監控,防止任何人上街,聚眾或者抗議,因為這種被操縱的「愛國主義」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

他說:「它一方面希望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愛國主義熱情能夠支撐一下政權的合法性,同時也能夠打壓、對沖一下自由化的話語。但是,它又不願意把這把火燒得太高,對它的維穩體製造成衝擊的話不好。這次一開始,它就做了一些預防的動作,包括所謂『戰時狀態』,各種『通知』。我覺得,也就這樣了,不過在網上鬧一鬧。」

藝人挨罵

抗議南中國海仲裁的「愛國潮」蔓延到兩岸三地的藝人群中。以往,一些明星在一些問題上沒有表態,都受到過中國大陸「愛國網友」謾罵。這次,許多中港台明星轉發人民日報「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圖,表達「愛國心」則獲大陸網友激贊,不表態者則被斥責。

香港媒體報導,因沒有公開抗議仲裁而捱罵的包括香港巨星成龍、歌手蔡卓妍(阿Sa)和李克勤,以及台灣天后蔡依林等。只貼工作照被炮轟「別人都在關心南海的事,就你還有閒心」的阿Sa星期三發聲,以「無語」表達無奈,稱愛國不用常掛在嘴邊,在大陸捐款做善事不用公諸於世,並說大可取消關注她的微博。蔡依林因和家人到日本旅遊,被一些網民斥罵在敏感時刻還有心遊玩。

莫之許表示,這些「愛國賊」網友主要已被當局組織起來的五毛評論員、小粉紅為主,不過,他們在網上的音量很大,已經到了「民粹」的程度。

他說:「我覺得這些網友,一部分被這種教育或者宣傳蠱惑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有組織的五毛,什么小粉紅這類。他們這種都應該是屬於當前黨國利用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戰略的一部分。但是他們是虛火,會在網上鬧得很熱鬧,取其利,就是取得對沖自由主義話語的好處。」

此外,中國大陸一些網友抨擊台灣藝人發聲太少。被點名批評的包括大S小S、蔡康永、林志玲何潤東林志穎、郭碧婷、陳喬恩吳奇隆蘇有朋、羅志祥等,罵他/她們「都默不作聲!很心寒!愛國就要說出來」、「果然是來大陸圈錢的」。

與此同時,中國女影星趙薇在微博轉發相關新聞,沒有發表評論,也引發一些網友謾罵,有人留言攻擊「還有臉轉發」、「別裝了」、「想趁機洗白?」。不過,也有人為她抱不平,表示不轉被罵不愛國,分享了又被罵洗白,到底要她怎麼辦。

網絡恐怖

香港經濟日報星期四登載一篇署名評論,指南中國海仲裁結果出爐,多名藝人先成「炮灰」,因沒有在微博貼圖表忠,飽受大陸網民抨擊。只講立場的民粹,踢走不表態的自由,長此下去人人禁聲,理性討論的土壤還可存在?

評論表示,藝人不表態也被圍攻,與港台習慣的言論自由確實有距離,但實際上不止這次,去年9月,紀念抗日勝利閱兵,當時藝人趙薇、蔡康永、范瑋琪等就因沒發表相關帖子「中槍」捱罵。

評論說,掛著「愛國」的旗號,要求他人一一表態以示證明,這種網絡生態相當危險。危險之處,首先在於失去不表態的自由。有看法想表達,有言論自由,但若是想保持沉默,是否也應該有不表態的權利?可是在網絡的「高壓」下,人人也要跟隨集體聲音行事,讓貼圖變成保命符,有理無理,先貼再算,是否真心?甚至是否違心?其實無人知道,因為只要不貼圖,代價太大。評論還說,當迫使人人表態,危險之處更在於毫不鼓勵思考與討論,扼殺理性空間。在一片圖海的氣勢之中,反而更難助長思考、了解真相,剩下只講立場、不問是非的民粹。而當這種民粹日益高漲,人人敵我分明,就猶如一場網絡文革,令網絡不是更激發討論,反而變成是攻擊、政治審查之地。

評論強調,民族情感強,若好好利用,可團結人民,對一個國家而言不可或缺,但民粹則容易令社會失去理性空間,人人若要因不跟隨大隊而恐懼,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其實更不是好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715/77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