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鄧小平差點四換總書記 曾欲讓趙紫陽替換江澤民

作者:

1989年六四事件後,江澤民代替趙紫陽擔任中共總書記。但江上台後,不想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當時鄧小平曾設想讓趙紫陽復出取代江,改組中央政治局。(JOHN GIANNINI/AFP/Getty Images)

1989年六四事件後,江澤民代替趙紫陽擔任中共總書記。但江上台後,不想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當時鄧小平曾設想讓趙紫陽復出取代江,改組中央政治局。但中共左派元老薄一波李先念等人,以鄧小平已經換過3任總書記為由進行阻止。

六四事件後,中共黨內高層對於是否繼續改革開放出現意見分歧。中共改革派領袖趙紫陽因在六四事件中,反對武力鎮壓學生和市民而被迫下台。之後,由多個左派中共元老推舉的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

六四事件以及隨後的東歐共產主義各國解體,1991年8月蘇聯發生後來間接導致蘇聯解體的八一九事件,引發政府內部對戈巴契夫(Mihail Sergeyevich Gorbachov)式的社會主義改革產生疑慮。1989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判定改革開放進展過快。

但踏著六四愛國學生鮮血登上中共最高權力座位的江澤民,並沒有認真執行鄧小平定下的改革開放政策,而是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李鵬一同執行保守的經濟政策。在國內掀起了一場所謂「社會主義教育、反和平演變」的極左路線的運動,對鄧小平是陽奉陰違。

1990年1月,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李鵬強調:「在治理整頓期間,一些改革措施要圍繞治理整頓來進行。」所謂的「治理整頓」,實際上拖慢了經濟改革的進程,並有重新轉向全面公有制、結束改革開放的苗頭。

而鄧小平在同年3月對媒體說「特別要注意經濟發展速度滑坡的問題」、「確實保證這十年能夠再翻一番」。

自1991年春天起,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使用筆名「皇甫平」以不完整的方式,在65天內發布三篇文章,內容核心為:「撫今憶昔,歷史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的唯一道路!」

「皇甫平」其實是《解放日報》黨委書記周瑞金、評論部主任凌河和上海市委政研室處長施芝鴻組成的三人小組使用的筆名,上司是上海市委書記朱鎔基,其幕後操縱者是鄧小平。

對此,在京媒體《當代思潮》發表批評文章,強調分清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重要性。此後,《高校理論戰線》、《求是》、《光明日報》等紛紛發文批評「皇甫平」的理論。

在「皇甫平」發文期間,朱鎔基升任國務院副總理。在他調任中央之初,有人暗喻他為「中國的戈巴契夫」、「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派」。甚至北京一家大報社的社長,在1991年9月1日的社論中連寫兩句「要問姓社姓資」。

在這種背景之下,1992年初,時年88歲的鄧小平被迫南巡,並對江下達「誰不堅持經濟建設,誰下台」等最後通牒,並重申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以對抗在中共黨內升溫的保守主義,並促使中共中央及各級政府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快經濟改革與發展中。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鄧小平帶著全家老小,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1992年4月,鄧小平在視察首鋼時講到,朱鎔基懂經濟,不服氣不行。還說對朱鎔基用晚了。

人們猜測鄧小平是打算用朱換江。江當時也感覺不妙。

5月,江到玉泉山看望中共「十四大」報告起草人員時,起草者看到江情緒不高,面色不好。江還對起草者說:「報告一定要寫好,不管十四大誰來做這個報告。」

他是總書記,還會有別人作這個報告嗎?對政治十分敏感的「筆桿子」們感到:江澤民話中有話,他對自己的地位缺乏信心。但是,鄧「換馬」的想法在老人中得不到支持。

陳雲明確表示:「江李體制不能變。」薄一波說:「事不過三,你已經換了三位領導人了。」(三位領導人是指: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

據報導,鄧小平事後還曾和楊尚昆、萬里、喬石等傾向於改革派的人商量,準備讓趙紫陽復出,並且在1992年的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徹底改組中共中央政治局,這件事令江大吃一驚。

但鄧小平讓趙紫陽復出的計劃,最後也在中共黨內左派元老薄一波、陳雲、李先念等人的阻止下而破產。

同年6月21日,支持江澤民的李先念在北京病死後,江對自己可能下台寢食難安,於是又偷偷去找鄧小平,做了「深刻」檢討,用眼淚加明誓效忠鄧小平,最後江得以保留職位。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16/102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