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不時不食|秋風至,食糖水以潤之

七月節,暑去涼來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雖已立秋,各地暑氣未散

秋風漸起,燥氣當令

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入秋進補宜清,不宜滋膩

不食辛辣、不食肺

故「燥則潤之」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農田秋忙,蔬果繁盛。民間傳有:「曬秋」、「秋忙會」、「貼秋膘」、「啃秋」等習俗,多與秋收之喜、進補養生相關。

行至立秋,二十四節氣已過半,孟秋時節開始。雖節氣已至,夏日暑氣仍難消,「秋老虎」潛伏,不可不防。

長夏後,氣溫稍降,被酷暑壓抑著的食慾也隨之回增。秋燥氣干,宜進食潤燥清神之食,故糖水最適不過,秋來食,即潤之。

立秋食單

1

|赤豆湯|

《武林舊事》卷三記有「立秋日,都人戴揪葉、飲秋水、赤小豆」。唐宋起,便有以井水服食赤小豆的風俗,祈求日後身體安康。

傳至今日,雖鮮少有人遵此民俗,但在立秋時進食赤小豆,頗為合適。卻不以井水,只以些許冰糖、水,熬煮一碗赤豆湯。

食材|赤小豆、冰糖

步驟|

1/提前浸泡赤小豆

2/鍋中加水,放入赤小豆旺火煮沸

3/文火燜至酥爛,放入冰糖煮沸即可

赤小豆味甘微酸,文火慢慢熬煮時會散出一股清甜的豆香。在立秋日進食,可解夏日之暑,清熱益氣,潤秋日之燥。喝下一碗赤豆湯,也似古人般,朝西祈願身體康健。

/赤小豆與紅豆/

赤小豆呈細長形,較扁,顆粒較小;即使浸泡過之後再煮,也煮不爛,口感較硬。

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烹煮後,口感綿軟。

2

|元肉百合湯|

立秋節氣乃龍眼盛產之際,古時人常喚龍眼為「福圓」,常有祈願家中子孫高舉之意。而將新鮮龍眼曬乾後得來的果肉,即為桂圓,用以入湯熬煮,甘涼清潤,滋補潤燥。

食材|桂圓、干百合、冰糖

步驟|

1/百合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個小時

2/將浸泡好的百合洗淨,放入鍋中

3/加入桂圓,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慢煮

4/放入冰糖攪拌融化即可

「秋天潤肺,冬不受罪」說的便是一味百合。桂圓果肉的鮮嫩與百合的甘甜,熬煮入湯,喝下這一口綿密,便把夏日的暑氣、秋日的燥氣一併除去。

/龍眼、龍眼乾、桂圓/

龍眼即指鮮果,而曬乾後帶殼帶核的龍眼稱為龍眼乾,若是去殼去核,只留果肉,則將其稱為桂圓。故其三者實為一物。

3

西瓜銀耳湯|

《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道「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食瓜便是指:食用西瓜。

雖是如此,但夏日已食過多瓜果,西瓜乃寒涼之物,不可貪食過多。若以銀耳中和,潤肺生津,秋食甚佳。

食材|西瓜丁、銀耳、冰糖

步驟|

1/銀耳入水浸泡2小時

將已泡發的銀耳去蒂清洗,撈出

2/鍋中倒入清水,下銀耳中小火燉煮

3/加入冰糖,攪拌至冰糖融化後,盛出

4/待至銀耳完全冷卻,加入西瓜丁拌均

放至冰箱冷藏後即可食用

秋食銀耳,多養肺。熬煮後的銀耳口感綿密,待放至冷卻,再加以西瓜丁,一口吃下便覺清甜。但因瓜性寒涼,故勿與溫熱之物共食。

/咬秋何意/

在江南地區,每至立秋時,各家均食西瓜以「咬秋」,寓意酷暑難熬,忽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後,天氣漸涼,西瓜已至末季,故亦有再食一口,便與之惜別之意。

雖已至秋,卻也還躲不開夏日的燥熱,而往往這時,便想念起家中母親常熬的秋日糖水,豆子在水中翻滾出的清香、一口吃下銀耳的綿密、百合的甘脆香甜.......每一種味覺記憶都是腦海中的一幅場景。

倏爾秋至,年歲過半,雖已離家數載,仍想似家中般,熬煮一碗糖水以迎接秋日的到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古廚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10/16308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