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長三角房地產製造業網際網路全涼了;炸了!中國銀行吞百億存款;

揮別中國!「美國製造」越來越有吸引力;糧食大戰:20多國祭禁令,中共火上澆油;中概股完了?中共恐慌性救市?最富區域正… 巴隆:拜登無足夠政治資本取消對中國產品關稅,也對改善通脹無關鍵作用

巴隆:拜登無足夠政治資本取消對中國產品關稅,且對改善通脹無關鍵作用

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的驚滔駭浪之後,2018年美國時任總統川普對中國發起的關稅貿易戰,被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評為「活死人」狀態,既不有效,但又很難停下,美國總統拜登近期不太可能取消或調降,對中國進口產品所加征的關稅,原因是政府內部有雜音,且有漫長程序要跑。

巴隆金融周刊引用BCA Research公司地緣政治分析師格特肯(Matt Gertken)的話說,在北京當局支持俄羅斯、鎮壓香港民主運動之下,現任的美國總統拜登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本去取消這些關稅,而是蕭規曹隨,繼續沿用。

這些關稅是基於美國貿易法「301條款」所施加,如果要撤銷,就要基於301條款所規定,重新審核檢討這些關稅,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任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這樣的檢討流程要跑六到九個月。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全面取消這些關稅可能使美國通膨少掉1.3個百分點,但是面對現今高達8.3%的通膨率,這樣的改善沒有關鍵作用。

因此,分析認為,華府對北京的貿易戰仍將持續下去,畢竟讓美國消費者買中國進口的枕頭少付幾分美元,無法挽救遭封城重創的中國經濟,也對拜登的政治聲望沒有改善。

美SEC將88隻中概股列入確定除牌名單

美國證交會(SEC)最新將88隻中概股,由「預定除牌名單」轉入「確定除牌名單」,包括小鵬汽車(09868)、嗶哩嗶哩(09626)、華能國際(00902)等。

美國在2020年12月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外國上市公司連續3年,向美國上市公司監督委員會提供核數資料,否則美國證交會有權除牌,目前「確定除牌名單」上有128隻中概股。

炸了!中國地方銀行侵吞百億存款,受災人達100萬

河南省至少3家銀行—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上蔡惠民村鎮銀行與柘城黃淮村鎮銀行已凍結100億人民幣存款,據信受衝擊的存戶達100萬人。

日經報導,這3家銀行全是服務鄉村人口的小型、地方性銀行,儘管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禁止銀行接受業務地區外的存款,但上述銀行全提供全國客戶線上服務。

1名透過網路App,在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存款200萬人民幣的上海男子說,「我的朋友推薦這家銀行,說它利息高,但我現在無法進入App」。該行4月18日告知客戶停止線上銀行與手機App服務,以進行系統升級作業。

這名男子說,「當我4月19日致電詢問如何提款時,他們說,我的名下沒有存款。在我舉報後,人民銀行說已對該問題展開調查」。

中國2015年實施存款保險計劃,提供每位存戶高達50萬人民幣的保障,但存戶憂心出問題的銀行沒有正確的收款紀錄,廣東1名存戶說,「我擔心我的存款不被認定合法,也就是我無法獲得存保權益」。

中國銀行協會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國有1630家所謂村鎮洋行,共握有1.69兆人民幣資產。由於其規模,使得它們往往鮮少披露訊息。

糧食大戰:20多國祭出禁令,中國火上澆油

由於俄烏戰,烏克蘭今年糧食恐大減50%,歐洲糧倉著火,蘊釀出糧食危機的完美風暴。IMF總裁喬治艾娃日前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示警,全球民眾能否以合理價格買到食品很令人擔憂。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也點出問題核心,他說,現在是完美風暴中的完美風暴,如果不開放烏克蘭敖德薩的港口,問題會惡化。

糧食危機引發各國糧食保衛戰,最新消息是,馬來西亞以該國境內供給不足為由,宣布自6月1日起停止雞隻出口;印度也在5月14日宣布暫停小麥出口禁令,一舉推高全球小麥價格。

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最新數據,截至5月28日,全球有20多個國家實施糧食的出口限制令,包括埃及、阿根廷、印度、印尼、馬來西亞、伊朗、土耳其、哈薩克等國家,限制品項涵蓋小麥、玉米、麵粉、植物油、豆類、雞肉、糖等,伊朗還將番茄洋蔥也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去年及今年都在全球搜刮糧食,去年中國以不到20%的世界人口,大量囤積了超過全球1半的玉米、白米等主要糧食。總計今年前4月砸了1642.4億人民幣買糧食,較去年同期增加21.5%。

揮別中國!「美國製造」越來越有吸引力

在美國,提起棒球帽和書包,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沃爾瑪里便宜的中國貨。但是在距離紐約曼哈頓11英里的紐瓦克,一家供應鏈完全在美國的紡織品公司卻有著傲人的業績。

紡織品公司Unionwear總裁米契·卡恩(Mitch Cahn)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今年我們的業績特別好。很多原本從其他國家進口這些產品的公司無法負擔進口的成本,改為購買當地產品了,

Unionwear總裁卡恩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我們賣的定製棒球帽大約是8到10美元一頂,」他說,「我們假設一個公司可以從中國以2.5美元的價格購得這頂帽子,之後加上關稅,加上運輸到港口,加上空運,加上運輸到消費市場,還要加上最後的包裝,對外國貨物的檢測…現在這頂帽子也要賣8到9美元了。」

他說,在新冠疫情前,他的公司生產的棒球帽要比進口產品貴大約30%到40%,而書包則要貴25%左右。「但是現在,我們兩個產品線都完全能與進口產品競爭。」

不僅是中小型公司,大型公司最近也出現了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苗頭。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今年年初宣布,將在密西根州投入70億美元擴大電動汽車和汽車電池的生產。

美國半導體製造公司美光科技(Micron)去年10月承諾,在未來10年投資1500億美元進行晶片的研發和製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是在美國進行。

韓國電信巨頭三星(Samsung)承諾將在德克薩斯州投資170億美元建立半導體工廠,服務北美市場。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說,」公司希望供應鏈變短,他們希望靠近顧客群,他們對於波動的能源價格和不斷升高的運輸成本感到憂慮。「

他說,在現在情況下,有大約20%到30%的公司能夠在不加價,不減少利潤率的情況下將供應鏈帶回美國。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尼克·維亞斯(Nick Vyas)對美國之音說,「這個邏輯就是縮短供應鏈,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供應鏈。「

「從前,公司只考慮一個底線,那就是成本。但是現在我們要考慮三個底線:我們要考慮成本,我們也要考慮供應鏈的彈性和可持續性。」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530/175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