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六神磊磊|全程在演,根本沒講:哈佛蔣雨融演講為什麼稀爛

作者:
這個演講最大的問題,就是虛浮矯飾,像小孩子硬畫了一個大濃妝。技巧上,它是老中式的學生演講比賽技巧,加上西式的套路和普世大詞,縫合而成的這麼一個產物。許多國內的80後、90初,恐怕都有親切感,一些動作,如單臂上舉,雙臂大張,適時哽咽……都是我這輩人小時候熟悉的。好像應該配上勇救哈佛集體財產的故事,加上「我要為這一切奮鬥終身」才對。

 

file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演講。

因為有很多爭論,這才好奇去看的。一共八分鐘,幾乎是全程腳摳地才看完。

原來的標題大致是《守護我們的人性》,看完之後,感覺可以替她重新取個標題,叫《今天我要搞個大的》,更貼切。

還有很多人安慰「你不用聽別人意見」「你表現已經很好了」。

好和壞,其實無非是一個標準問題。

丘處機的武功,用牛家村標準,就很好;用華山論劍的標準,就很糟。

完全取決於你把哈佛當華山,還是當牛家村。

如果是一個中學演講比賽,或是一個公司的團建節目,以蔣雨融的表現,沒什麼好苛責的,甚至能說還不錯。

問題是,這是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而且是作為代表發言。

那標準就得是時代之聲,是當代青年的胸懷抱負和最深關切。

不是非說要昂昂若千里之駒,不能泛泛若水中之鳧,可也至少要真誠、務實、言之有物。

所以網上那些自作多情的安慰都不適用,所謂「換你去你不緊張?」「她還是個青澀小姑娘」,都是扯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這樣的講台,贏了可以稱譽光赫,而一旦沒達到標準,就縮回「青澀小孩子」的庇護所,沒這樣的事。

否則你問問那些沒得到演講機會的同學服不服?

這個演講最大的問題,就是虛浮矯飾,像小孩子硬畫了一個大濃妝。

技巧上,它是老中式的學生演講比賽技巧,加上西式的套路和普世大詞,縫合而成的這麼一個產物。

許多國內的80後、90初,恐怕都有親切感,一些動作,如單臂上舉,雙臂大張,適時哽咽……都是我這輩人小時候熟悉的。

好像應該配上勇救哈佛集體財產的故事,加上「我要為這一切奮鬥終身」才對。

可是,它又強行嵌套在一個美式精英范演講的框架里,跟菠蘿餡東北餃子一樣,你就不就蒜它都不對。

她還一直誤用和濫用技巧,而且是大劑量的濫用。

「如果有任何一個女性買不起衛生棉……」關注點沒錯,但說到這時,毫無鋪墊,突然強行哽咽,讓人錯愕、跟不上。

讓人忍不住想替她接一句,如果有任何一個女性買不起東西,那絕不是我。

她的嘆息、感動、哽咽,都像是預製菜,像插播好的固定表情包。並且,許多表情還像是網絡卡頓延時了,晚了半秒,聲畫都不同步。

反覆練沒問題,至少練到聲畫同步對吧。

演講的內容,不但很空,而且是分裂的。

它完全分裂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沾沾自喜,另一部分是「深表同情」。

具體地說,就是對自己的現狀的沾沾自喜,以及對所謂另一個世界的苦難的深表同情。

這兩部分,完全無法融合,以一種尷尬的狀態並存,讓人不適。

她一上來的狀態,就是滿臉寫著「今天我要搞個大的」。

索取到最大掌聲的幾處,都讓人錯愕,都是硬上情緒,沾沾自喜式的:「我們的共同點是都來自哈佛!」「我在哈佛的專業是Internationaldevelopment」,「我遇到了32個不同國家的77個同學」,並伴隨著大幅度肢體動作,甚至單臂大迴環。

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洋溢著一種准精英的自得,以及不斷向全場擠眉弄眼暗示「你懂的」的優越感。

讓人總想起宋濂所說,「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而其所嚴重缺乏的,恰恰是作為真正精英的自我加壓、使命在身、道阻且長的責任感和迫切感。

所以剩下的「人間苦難」話題,無論怎麼蹙眉、哽咽、作鬱陶之狀,都讓人覺得無法信服。

就說這個排比句:

「如果世界上有哪個女性買不起衛生棉,我便不配稱富足;如果一個女孩因懼怕騷擾而不敢踏入校門,那便是對我尊嚴的踐踏;如果一個小男孩死於一場他從未發動也從未理解的戰爭,我的一部分也和他一起死去。」

這是一種網絡時代的病,突然間,不知為何,華而不實的排比句大行其道,中文網際網路上也是這樣。

《文心雕龍》說,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一旦沒了真情實感,堆砌詞藻就會是最討人厭的東西。

她明明好像去過不少地方,參與了許多項目,但對「苦難」的認知,似乎只來源於網絡自媒體

有哪怕一個超出普通網民的認知的嗎?沒有。

比如開篇就說自己到了蒙古,可很遺憾,沒有聽見任何在蒙古的真實感受。同理,說同學在坦尚尼亞,也沒有任何打動人心的紀聞。

仿佛只在乎填滿履歷,歷數一堆打卡點,之後歸結語居然是:我們的共同點是都來自哈佛!現場竟掌聲雷動,讓人聞之尷尬。

她總說苦難議題,那麼有批判、有抨擊嗎?倒是有,唯一一處,就是開頭心機地批了一下谷歌,說是翻譯不接地氣。

揶揄那幾個網際網路巨頭和資本,這在當今世界任何角落都最安全、廉價的批判。除此之外,就迴避了一切需要勇敢、思辨和深度認知的東西。

概括起來就是,炫耀了一些不值得炫耀的,關切了一些假裝關切的,迴避了一切應該迴避的。

的確,話也不能說過重,比她表現糟糕的演講,其實多得是。

來自一些學者的,來自一些官員的,很多都遠糟糕過這樣一個年輕學生。

相比於空洞造作,更壞的永遠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只不過,這個演講有一種很典型的意義。

它體現了,一個巨大的新生群體,是如何沉迷於大詞,滿足於堆疊標籤,並且,誤以為這就是自我認知的深度。

在有真知灼見之前,就已先學會了一套空洞的話術體系,假裝深刻,扮演勇敢。

看了一下蔣雨融在網上的回應,仍然是通篇大詞,她自己都已意識不到毛病了。

哈佛選擇了蔣這個姑娘,應該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試圖在被打壓的情況下表明態度,但無疑,挺失敗的。

試問,目睹一個所謂的准精英、學生代表說著陳詞濫調,卻似乎從頭到尾只關注自己的呼吸、尾音、關注插入表情包,你相信他們能對時代有什麼深刻的洞見,對世界的創痕有什麼體察?

事實上,看到這個演講,我對為什麼那麼多人會信川普,倒是又多了一分感性認識。

試想,假如是個真正吃不起飯、買不起藥的人看到這個演講,會覺得更親切,還是更隔膜?哪怕再鈍感的人,怕都會擔心這人並不真關心我,她地位越高,就越不會關心我。

倒還不如信那瘋老頭,至少丫次次都明確說出誰是壞人,比如一切都怪拜登對不對。

最後,也還是要為蔣雨融解釋幾句。

很多國內網民對她的怨懟,其實原因也很複雜,很多倒不在於假大空,甚至也不在於真真假假的所謂「關係戶」,而是覺得她「諂媚」。

說白了就是:你都站在了那個位置,為什麼不說咱們好?

你至少應該說歡迎來中國看看,這是及格線。明明大好機會,卻沒能讓我們自豪長臉,很讓人生氣。

有一說一,這是真有點委屈她了。你以為她沒有迎合咱們這邊?負責任地講,她真的有。從演講的選題到第一個故事,都用心迎合了。

那個開篇故事,說坦尚尼亞朋友不會用中國洗衣機,谷歌也翻譯不明白中文說明書。這就是煞費苦心。

暗含意思是中國製造很牛,銷遍全世界,哪哪都離不開。

只可惜,這種迎合對網民來說太隱晦了,也小家子氣了,給太少了。大家已經是被短視頻洗禮過無數遍了,好比都習慣了超大杯,免費續杯,你還在摳摳搜搜贈積分,大家不買帳。至少應該說馬斯克認為最傑出的造物是咱洗衣機,第二才是他家那些子火箭,或者說哈佛拆了幾台去研究,這才行。

路還很長啊。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06/222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