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4日,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個鋼鐵市場中,一名工人從堆疊的鋼卷前走過。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年減0.1%,連續4個月呈現負成長;全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成長率年減3.3%,創22個月以來最大月度降幅。表明中國消費仍低迷,通貨緊縮壓力繼續加大,製造業活動繼續萎縮,企業經營困難。
星期一(6月9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延續下降態勢,降幅為0.1%。其中,城市持平,農村下降0.4%;食品價格下降0.4%,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5%,服務價格上漲0.5%。
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也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農村下降0.2%;食品價格下降0.2%,非食品價格下降0.2%;消費品價格下降0.3%,服務價格持平。
與此同時,5月份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也繼續下降,同比降幅由上月的2.7%擴大至3.3%,創下22個月以來最大月度降幅,PPI已連續兩年處於負值區間。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4.0%。
值得注意的是,分類來看,降幅最大的是採掘工業價格,下降了11.9%;而與民生關係緊密的食品價格下降幅度為1.4%,衣著價格則持平,一般日用品價格反而上漲了0.6%。
對於上述經濟數據,路透社9日的報導分析指出,儘管北京當局出台了一系列消費支持措施,但受到就業不穩定、新房價格停滯等影響,家庭收入壓力加大,民眾對消費支出繼續持謹慎態度,因此CPI指數繼續下降。
另一方面,美國關稅措施的衝擊,中國國內消費的持續疲軟,以及中國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等,是導致中國製造業活動繼續收縮的重要原因。
路透社的報導引述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經濟學家Zhiwei Zhang的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國企業(如車企)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已經「砍到見骨」;而中國的房價短暫回溫後又恢復了下跌趨勢,顯示房地產行業的狀況並未改善。這些都加大了經濟通貨緊縮的壓力。
在中國問答網站知乎上,有用戶提問:5月 CPI同比下降0.1%,PPI同比下降3.3%,如何解讀?
在這個提問下,公眾號Saka財經發帖分析:如果是在居民收入不下降的情況下,消費品價格(CPI)持續下降,對於居民來講,是花更少的錢,能夠享受更多的消費,是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連鎖反應的。如果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持續下降,企業賺錢效應會越來越小,而企業為了保證利潤,保證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採取措施「降本增效」,除了進行技術升級外,也會削減工人工資或裁員。這種情況下,很多居民的收入就會受到影響,消費就會失去最大的基礎,也會導致CPI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