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陸上自衛隊發射自製12式陸基反艦飛彈。(示意圖)圖:翻攝U.S. Army
日本陸上自衛隊8日在靜岡縣東富士演習場,出動坦克、裝甲車、火炮和飛彈發射車等武器,舉行該國最大規模實彈射擊演習——「富士綜合火力演習2025」。外界注意到,這次演習不但再次演練了敏感的奪島課目,而且還首次展出了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HVGP)等先進遠端飛彈。
日本《共同社》8日稱,日本自衛隊年度「富士綜合火力演習」當天拉開帷幕,自衛隊出動45輛坦克和裝甲車、64門火炮和多型飛彈發射車以及3,000名官兵,同時還派出多種武裝直升機、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和無人機參演。日本防衛相中谷元等人也在現場觀摩。據日本《NHK》網站報導,作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實彈射擊演習,這次演習包括白天和夜晚兩部分,自衛隊消耗的彈藥多達76.6噸。

日本自衛隊六聯裝的12式反艦飛彈發射車。圖:翻攝自樞密院十號
「富士綜合火力演習」一向被外界看作是自衛隊的「煙火秀」,屬於向日本民眾展示存在感的公關行動。不過今年的該演習還是有些不同,關鍵原因就是這2種先進飛彈的亮相。
自衛隊現役12式反艦飛彈的發射車通常採用6聯裝,射程約200公里。而這次在演習中亮相的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發射車攜帶的飛彈發射箱尺寸明顯偏大,改用4聯裝發射模式。
根據此前美國《海軍新聞》網站報導,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雖然名字聽起來與12式反艦飛彈相似,但實際上是充滿日本特色的「欺騙」戰術,它屬於全新研製的遠端對地攻擊巡航飛彈。相比圓形彈體、以火箭助推/渦噴發動機為動力的12式反艦飛彈,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採用多面體隱形設計、小型渦扇發動機和腹部進氣道,並配備「GPS+地形匹配末端主動雷達」的複合制導模式,具備反艦和對地攻擊多種用途,其最大射程超過1,000公里。

日本自衛隊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與12式飛彈其實只有名字相似。圖:翻攝自樞密院十號
根據日本防衛省公布的計劃,未來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將優先部署在九州地區,該地區鄰近東海,扼守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大隅海峽。部署在這裡的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還將中國大陸沿海部分地區納入攻擊範圍。《今日俄羅斯》( RT)網站9日稱,未來該飛彈還將陸續部署到自衛隊艦艇、戰鬥機及潛艇上,進一步擴展其打擊半徑。
同樣首次在「富士綜合火力演習2025」中亮相的高超音速飛彈(HVGP),也是日本重點打造的「對敵基地先發制人打擊的利器」。該飛彈的全稱為「島嶼防禦用高競速滑冰翔彈」,名義上用於「島嶼防禦」,實際上是對敵方基地實施遠端打擊的高超音速武器。
據報導,該飛彈由日本三菱重工開發,能以超過5馬赫的速度飛行,同時可在飛行中機動變軌,躲避對手飛彈防禦系統的攔截。日本最初計劃讓該飛彈於2029年實戰部署,如今該計劃已經提速,預計最早將於2026年開始初步部署。

日本12式陸基反艦飛彈外觀。圖:翻攝陸網/中國國防報
從這次亮相的兩聯裝 HVGP飛彈發射車看,其飛彈去年曾公開亮相,屬於雙錐體高超音速飛彈,彈長約8-9米,最大射程900公里。該飛彈以越野卡車為發射平台,增強了它的生存能力、戰術靈活性和快速重新部署能力。據稱,該飛彈的升級型號還在研製中,預計將採用更先進的乘波體設計,長度超過10米,最大射程可達3,000公里。
根據日本方面的規劃,這些高超音速飛彈預計也將部署在九州和北海道地區,「保衛東海有爭議的島嶼」,並為日本提供可靠的威懾能力,「可對敵人基地發動先發制人的反擊」。日本雅虎網站稱,未來 HVGP飛彈的升級型號服役後,「就算將它部署在北海道,作戰半徑也能覆蓋整個西南諸島,連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在其射程之內」。

日本自衛隊四聯裝的改進型12式反艦飛彈發射車。圖:翻攝自樞密院十號

日本自衛隊高超音速飛彈(HVGP)發射車。圖:翻攝自樞密院十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