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政局動盪,高層內部各種異象頻現。圖為示意圖。(Mark Schiefelbein- Pool/Getty Images)
中共政局動盪,高層內部各種異象頻現。日前,中共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一項新的條例,引發各界猜測。有分析認為,這個條例的推出,是中南海變局公開的一大關鍵信號,也再次旁證黨魁習近平權力喪失的跡象。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習近平主持會議。該會議還研究了其它事項。這一般是涉及高層人事調整。
中共新華社7月1日報導,馬興瑞不再兼任新疆黨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陳小江任新疆黨委委員、常委、書記。
報導稱,當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舉行領導幹部會議,中組部協助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黃建發在會上宣布了上述決定。這也意味著,一直由姜信治兼任的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已移交給黃建發。
這是繼今年4月李干傑、石泰峰職務對調之後,又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之間的調整。這段時間,網絡一直盛傳中共統戰部長李干傑被調查的傳聞。
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報導聲稱,設立這個機構的目的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重大任務落實」,並強調「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云云。
中共黨魁習近平自十八大上台以來,跨機構設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多個領導小組,並親自擔任這些機構的一把手。習通過「小組治國」,架空了中共政治局常委及國務院等職能部門,為所欲為,強化集權。
6月30日,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在海外X平台發文說,「如果習依舊大權在握,這個新機構看起來完全多餘。」他還提到,結合近期習近平忠誠派系的軍方高層頻繁遭到清洗的狀況,這可能意味著習近平正逐漸失去掌控力。
旅美學者吳祚來在X發文表示,中央將成立協調機構防止一人說了算,協調機構將協調元老與常委,常委與政治局委員的意見建議,對重大決策進行確認或否決。以前呢?是誰一個人拍腦門做決定。
吳祚來認為,北戴河會議,將決定四中全會,四中全會,次定二十一大與習的命運。中共前黨魁胡錦濤在二十大上被架走,是習違背了與元老的承諾,導致團派特別是胡春華出局。李克強事件一直無法交待清楚。最重要的是,現在習玩不轉了,留崗待退。
原本應在去年秋季舉行的四中全會迄今未開。各種跡象表明,中共內部已經亂套了,而且問題很嚴重。
大紀元5月份從權威人士處獲知,自去年4月以來,習近平就已開始失勢。習近平雖然表面仍在台上,實則大勢已去,中共元老溫家寶、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張又俠等已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關鍵因素。現在習只是在配合演戲,告訴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時政評論員周曉輝7月1日在大紀元撰文分析,首先,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出爐就是在弱化習近平的地位,進一步印證了習確實喪失了權力;其次這個機構不會是一個常設機構,而只是一個過渡性機構,作用與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顧委類似。
作者認為,非常時期的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成員的任務是決定重大事情的方向,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但不會越俎代庖。這個機構的推出,正是中共的控局者為即將到來的高層變局做準備,也是再次旁證習權力喪失的跡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新華社另一則消息稱,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黨刊《求是》雜誌將發表習近平的文章,大談「團結奮鬥」。
時政評論員鍾原7月1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此次設立「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有關細節並未透露,但等於原來的決策機制被正式取代。這是中南海變局公開的一大關鍵信號,《求是》雜誌借用習的文章大談「團結」,暗示了中共高層權力的激烈博弈,而四中全會仍沒有確定召開日期。
作者認為,這是極度異常的做法。新的決策機構的權力應超越了政治局,否則就沒有必要設立了。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的決策權被新機構取代,還通過政治局會議確認,政治局、政治局常委、總書記、書記處都同意把權力轉移給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可見這一機構已經掌握了中南海的實際權力。
作者表示,新決策機構的設立,意味著也產生了一個新的決策核心層,更多官員應該是來參加權力交接儀式,明確今後需要聽從誰的命令。新的決策機構已經開始正式運作,不想再等四中全會。
作者認為,新的決策機構如果正式掌握了權力,政治局就只能聽命行事,儘管四中全會還沒開,但權力實際提前完成了轉移,也等於為四中全會做足了鋪墊,並對外公開,剩下的恐怕就是如何走形式了。政治局會議公開了中南海的變局,或許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或許是無法再掩蓋了,還可能是各派勢力鬥爭太過激烈,不得不提前攤牌。(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