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熊倌兒|國格?注意,他要開始耍流氓了

作者:
流氓很好,流氓很輕鬆。你只要不把自己當人,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墨汁兒把心染一染,心黑了,齷齪事兒用「愛國」裱起來,膽氣壯了,丟掉臉皮,吼起來更有勁兒了。畢竟流氓庇護所是收容流氓的,美德是萬萬進不得的。你講科學,講良知,講正義,講道義,講的過「立場」嗎?講的過「愛國」嗎?

當一個人大談特談愛國時,代表著他要開始耍流氓了。

但凡有點兒道理,他會講道理,有點兒邏輯,他會講邏輯。

沒道理,沒邏輯,就要扯大旗拉虎皮,開始耍流氓了。

流氓很好,流氓很輕鬆。

你只要不把自己當人,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墨汁兒把心染一染,心黑了,齷齪事兒用「愛國」裱起來,膽氣壯了,丟掉臉皮,吼起來更有勁兒了。

畢竟流氓庇護所是收容流氓的,美德是萬萬進不得的。

你講科學,講良知,講正義,講道義,講的過「立場」嗎?講的過「愛國」嗎?

19世紀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在詩歌中用「象牙塔」(Tour d』ivoire)描繪藝術家脫離世俗、專注於精神世界的理想居所。

後來,這一意象被延伸到學術領域,或者學校,比喻遠離現實社會的喧囂與複雜。

如今看,這象牙塔里學者有,流氓也不少嘛。

往年,有些學生念書念傻了,舉報自己老師立場不堅定,是賣國漢奸,嚇得學校連夜發公告與老師切割。

學校與教師是僱傭關係,將之解僱似乎也並無不可。

但是學術或有對錯,辯駁即可,卻因呱噪或影響大小,在「愛國流氓」面前低了頭,這學術還是學術嗎?

如今出事了,學校非但不保護受害學生,還要踩上一腳,說她侮辱國格。

也是生不逢時,往前倒騰個一百多年,該校門口可以豎個貞節牌坊,此等「光榮」事跡書於碑文之上,必定遺臭,啊不,呸,必定「流芳百世」,萬人「敬仰」。

唯一缺點是後腦勺長了根尾巴,甚是醜陋。

史鐵生曾說過:「流氓」二字萬難自立門戶,唯冠以動詞「耍」,方才順理成章。也就是說,流氓是耍出來的。」

如果說學生舉報老師,還帶有一絲無意識犯蠢的流氓行徑。

那麼,學校的操作就稱得上耍流氓了,甚至是「惡毒」。

開除不算,還要「示眾」,「侮辱國格」的帽子扣下來,等著大眾聲討呢。

若非條件不允許,指不定還想開公審大會,遊街哩。

流氓性通常還伴隨著奴性,比如遇到甘肅兒童鉛毒案,某些「愛國」博主在涉及體制外時,大膽出擊,雷霆萬鈞,狂風驟雨。

可當觸及體制內,是非觀便被某種奇怪的立場扭曲了,偃旗息鼓,語重心長:「大家談歸談,不要被帶了節奏,小心境……」

一時不由讓人懷疑他們是性功能障礙,還是胯下空蕩蕩?

境外XX節奏帶的再快,還能快過下三路的節奏麼?

這種「欺軟怕硬」的模式,在叢林法則盛行的環境裡,會被某些人稱為「實用」或者「情商」。

對上奴顏婢膝是為了獲取保護、資源或避免懲罰;

對下耍流氓則是為了掠奪資源、發泄情緒。

面對他們認為比自己弱小、無力反抗或缺乏保護的對象時,則變得蠻橫無理、恃強凌弱、肆意侵犯他人權益、不講規則,以此獲得控制感和優越感。

其核心是極端的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缺乏穩定的道德準則和對他人的基本尊重。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公眾號「熊倌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715/224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