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洪耀南:說白了 俄羅斯經濟已撐不下去

作者:
普京高調出席北京九三閱兵,形同對外昭告:中俄「戰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頂。雙方深化貨幣合作、擴大能源與軍工貿易,試圖共同對抗西方制裁。但這場結盟,更像是兩個缺乏選擇的政權抱團取暖。習近平集合抗美集團集體亮相,十分風光,但中國本身也面臨內需疲軟、青年失業與資本外逃的壓力,對俄羅斯來說,這根「盟友繩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區的鐵鏈。

普京或許還能撐一段時間,但俄羅斯這個國家,還有多少未來可以揮霍?(美聯社)

當普京與川普在鏡頭前微笑寒暄,全球戰略觀察者不禁要問:這是烏俄戰爭的轉折點?還是一場精心排演的地緣劇碼?答案恐怕不在川普的「威嚇力」,而在普京的「求生欲」。

說白了:俄羅斯撐不下去了。

自2022年開戰以來,這場戰爭從未只是軍事衝突,更是一場全面燒蝕俄羅斯經濟根基的消耗戰。2023–2024年,俄國GDP年增率表面超過4%,看似強勢復甦,實則是靠軍費、補貼與能源出口堆砌出的短命紅利。普京一手營造出「戰爭帶動成長」的幻象,卻將整個國家推向經濟內爆的斷崖。

虛胖的戰爭紅利

這波成長靠三大引擎:軍事預算暴增、油氣出口創匯、對軍人家庭的補貼拉抬消費。但正如經濟分析者Alexander Kander所言,這是一場軍工的獨奏會,民用經濟則陷入停滯。製造業沉寂、零售業退潮,俄羅斯經濟幾乎只剩靠火藥與財政支票維生的空殼。一旦軍費見頂,這架單引擎飛機便會瞬間熄火墜落。

人民勒緊褲帶求生

在通膨壓力未解之下,俄央行曾將利率調高至21%,即使近期降至18%,依然讓企業融資困難、投資凍結,民間消費急速下滑。家庭支出縮水,薪資凍漲,食品在預算中的比重節節攀升。民眾從「祖國榮耀」回到「溫飽優先」的求生模式。

財政崩壞倒數中

2025年,俄羅斯經濟全面踩煞車。官方將全年GDP預測從2.5%下修至1.5%,IMF更悲觀地估為0.9%。第二季僅增1.1%,7月跌至0.4%,多個地區已陷入技術性衰退。

更嚴峻的是,國防開支已占GDP約8%,而「富國基金」從2021年的1170億美元縮水至2024年底僅剩310億,預計秋季前即將耗盡。為保軍費不減,克里姆林宮轉而砍削民生支出並加徵稅收,讓全民為戰爭埋單。這不是戰略部署,而是用國民未來為燃料的延命術。

中俄是同盟,還是拖彼此下水?

普京高調出席北京九三閱兵,形同對外昭告:中俄「戰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頂。雙方深化貨幣合作、擴大能源與軍工貿易,試圖共同對抗西方制裁。但這場結盟,更像是兩個缺乏選擇的政權抱團取暖。

習近平集合抗美集團集體亮相,十分風光,但中國本身也面臨內需疲軟、青年失業與資本外逃的壓力,對俄羅斯來說,這根「盟友繩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區的鐵鏈。

川普牌?是一根稻草,不是藍圖

在這片搖搖欲墜的地緣結構中,普京轉而押注川普——這位擅長談判、善於製造「可以開價的衝突」的強人領袖。然而,川普的「友誼」從來不是免費的。

近日他公開點名印度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將對其加征50%懲罰性關稅。這不只直接打擊俄羅斯能源命脈,更揭露出:即便表面友好,川普也只把俄羅斯當作交易籌碼,而非真正的普京的好朋友。

不是輸掉戰爭,而是輸掉未來

今日的俄羅斯,雖未在戰場上潰敗,卻在經濟結構上悄然瓦解。企業倒閉、資本外逃、三年內70萬人口出走,年輕人被推上戰場,老年人承受通膨衝擊。整個社會,從強人神話,退化為集體忍耐。

所謂「戰略自主」,其實是自我孤立;「多極世界」的口號,也掩不住日益深重的制度性困境。

普京或許還能撐一段時間,但俄羅斯這個國家,還有多少未來可以揮霍?

這才是我們,與全世界,真正該關心的問題。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901/227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