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男人不願再當「冤大頭」:舔狗經濟正在崩塌

最近,一段在遼寧某地燒烤店拍攝的視頻引發大量關注。三位打扮精緻的女子深夜聚餐,吃完飯卻拿不出218元飯錢,理由包括「手機沒電」「錢包丟了」等,遲遲不願付款。她們試圖電話聯繫男生來買單,打了十幾個電話,無一人願意埋單。最終,她們只能抵押身份證才得以離開。

店老闆無奈表示:「現在的男人精明多了,沒確定關係誰還願意當冤大頭?」這句話戳中了無數網友的心。評論區一片唏噓:「舔狗經濟真的完了。」

在另一個類似事件中,模特出身的楊女士在一次相親中,將男方帶到高檔餐廳,點了3萬元的菜和紅酒。男方起初並無異樣,但飯吃到一半時突然藉口去洗手間,之後再未返回。楊女士只得刷爆信用卡買單,事後將事件曝光。但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批評她:既然是你點的,就該你付錢。

事後男方也出面回應:「我本來想真誠交友,結果她一開口就點了兩萬塊的酒。我不是來找祖宗的。」他的態度代表了越來越多男性的心聲:不再願意在感情中被當作提款機。

所謂「舔狗經濟」,指的是男性在戀愛關係中過度討好女性、無限制付出金錢和精力的現象。這種「舔」不僅被視為浪漫的標配,還被各類營銷手段所利用。鑽戒、奢侈品、鮮花、香水……仿佛愛一個人就得不斷買買買,才算「有誠意」。

但如今,這樣的劇本正在迅速崩塌。

曾在社交平台流傳的一段相親視頻中,女方第一次見面就看上一個售價4.5萬元的包,直言「你送我唄,表示誠意」。男方驚訝反問:「我們才第一次見面,你就要4萬多的包?我不是來面試財力的。」隨後憤然離去。

還有一位女主播曾調侃:「男人現在比女人還清醒。他們知道,有錢自然不缺女人;沒錢就自己拼,哪怕單身也不再當舔狗。」

這並不是冷漠,而是清醒。數據顯示,2025年5月,某電商平台男性購買女性禮物的訂單量同比下滑48%,千元以上的禮品訂單減少超過60%。反觀男性自用商品,如釣魚竿、遊戲主機等,銷量暴漲120%。

戀愛、婚姻市場也逐漸降溫。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僅為683萬對,創40年來新低。相親平台數據顯示,76%的男性拒絕承擔戀愛中的高額消費,「寧願單身也不當接盤俠」。

豆瓣「反PUA聯盟」成員激增至50萬,他們倡導「三不原則」:不跪舔、不貸款、不做備胎。一個95後男生在相親資料中寫道:「我可以為你撐傘,但我拒絕跪著打傘。」

如今婚戀市場上的性別比例也在失衡。一線城市的線下相親角常常是女多男少,男性逐漸「消失」。不少人直接退出婚戀圈,選擇把時間和金錢投入到自己身上。

消費降級背後,是經濟與信任的雙重崩塌

舔狗經濟的崩盤,並非簡單的性別對立,而是更深層的經濟結構變化與社會心理的轉向。

在過去幾年裡,情人節、七夕、聖誕節、生日、紀念日等成為「愛情消費陷阱」,男人在關係中不斷被動投入。尤其是月收入不到一萬的年輕男性,早已無法承受一輪又一輪的「節日收割」。

一項調研顯示,85%的男性主動削減戀愛消費支出,優先保障房租、交通、飲食等「生存性支出」。情感消費正在退位,「高質量單身」成為一種潮流選擇。

舔狗經濟的坍塌,也連帶衝擊了多個行業:

電影行業急速下滑:戀愛群體不再頻繁約會看電影,2024年中國電影票房較上一年減少124億,降幅超過22%;

奢侈品銷售腰斬:LV、香奈兒等品牌七夕檔銷量斷崖式下跌,上海專櫃反饋「男性顧客明顯減少」;

醫美行業步入寒冬:2025年,頭部醫美品牌營收、利潤雙雙縮水,部分企業市值腰斬;

婚介所出現倒閉潮:全國婚介機構數量已從1.2萬家銳減至3800家,倒閉率超六成,北京高端婚介甚至出現全年「零訂單」。

「撈女經濟」同樣受到重創。曾靠男性金錢維持生活的部分女性,如今陷入信用卡債務泥潭,無力維持高消費生活,有人甚至試圖通過高額彩禮結婚「回血」,但在經濟普遍下行、男性理性覺醒的現實下,這類算盤早已難打響。

「防火、防盜、防撈女」已成為網絡熱詞,表達的是普通男性對不對等婚戀關係的警惕與厭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不是我不願意結婚,是婚姻太像投資,失敗的代價比創業還慘。」

一位年輕男性坦言:「不願意談戀愛了,不敢聊呀,一聊天她就香水沒了,該過生日了,房租到期了,哎呀口紅也沒了,對吧,感覺我跟她一聊天,像我給她聊成家破人亡了一樣,所以我就相信,低質量的戀愛就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舔狗經濟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愛情的消亡,而是戀愛市場正在重新被「規則」與「平等」洗牌。過去那種用金錢換情感的模式走到了盡頭,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愛的本質。

感情不該是單方面的付出,更不該以物質為前提。

或許,「不跪舔、不被騙、也不委屈自己」,才是這個時代最健康的情感觀。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阿波羅網時方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901/227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