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訪華期間,其女兒主愛(音)也首次登上國際舞台。出生於2013年的金主愛年僅12歲便開啟了自己的外交旅程,成為金氏家族「白頭血統」中最年輕的亮相者。
然而出乎外界預料,金正恩於3日上午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時,並未攜帶主愛出席。在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對抗美國霸權、主導構建新世界秩序的場合攜女兒登場,或會令中方不悅,同時對金正恩本人而言亦可能壓力過大。另一方面,主愛缺乏應對26國領導人同場的多邊外交經驗,這應該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儘管如此,分析普遍認為,此次訪華表明主愛或已被金氏家族內定為「第四代世襲接班人」。這是對金正日(金正恩之父)與金日成(金正恩之祖父)模式的延續。他們均曾以陪同訪華的形式向外界傳遞了繼承人人選。
由於朝鮮社會中仍存封建「男尊女卑」觀念,部分人士認為主愛難以成為最終繼承人,但隨著此次訪華,此類疑慮有望大幅減弱。
韓國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教授任乙出(音)分析稱,「這既是將金主愛定位為『未來領導人』的信號,也是朝鮮內部權力交接進程的一環」,「同時,通過國際舞台曝光來培養其外交敏感度的用意亦十分明顯」。
然而,年僅41歲的金正恩此時便推12歲女兒登上外交舞台,即便考慮到朝鮮體制的特殊性,也難免顯得非同尋常。這一舉動將引發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不安揣測。作為「最高尊嚴」的領導人,金正恩的健康異動不僅關係到政權存續與內部權力結構,甚至可能對周邊國家局勢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朝鮮當局對此類信號也保持高度敏感。

2日,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抵京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相關活動,中方人士熱烈歡迎。朝鮮媒體當日公開的照片顯示,金正恩的女兒主愛也隨行出席了此次活動。【照片來源:朝中社=韓聯社】

金正恩今年6月出席元山葛麻海岸旅遊區竣工儀式,其夫人李雪主及女兒主愛亦陪同出席。【照片來源:朝鮮「朝鮮中央電視台」=韓聯社】
此外,「父子之間無法分享權力」的邏輯同樣適用於朝鮮。金日成雖在1974年指定金正日為接班人,但直到1980年第六次黨代表大會才正式確立其地位。金正日亦在2008年內定金正恩為接班人,卻到2010年九月第三次黨代表大會才正式公開這一消息。

2011年7月,金正日與尚未脫稚氣的金正恩一同觀看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率領的友好代表團所贈的禮物。【照片來源:朝鮮宣傳網站截圖=韓聯社】
與金正日(38歲)和金正恩(約26歲)被確立為接班人的時機相比,年僅十幾歲的主愛突然正式亮相顯得過於倉促。考慮到朝鮮媒體迄今仍僅稱其為「親愛的子女」,因此不排除對外正式化進程先行一步的可能。
有分析認為,金正恩之所以採取如此不同尋常的舉措,或許與其個人成長經歷有關。他的生母高英姬系在日僑胞出身的舞蹈演員,並非金正日嫡妻。由於母親是第三任妻子且具有在日僑背景,金正恩自幼與父親分離,度過了一段「隱居式童年」。
韓國統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吳庚燮分析稱,「儘管金正恩屬『白頭血統』,但其正統性長期遭受質疑,少年時期的經歷或導致其形成某種補償心理。因此其試圖為子女賦予政治正統性,並從小培養其外交意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2010年以接班人身份隨父訪華時,曾與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但直至其上台7年後的2018年,才首次同習近平正式會晤。在此期間,由於在朝鮮與中國關係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張成澤被肅清,以及實施核子試爆等高度挑釁行動,金正恩長期未能獲得中國的「認可」,並陷入外交孤立。這一外交陰影或為此次主愛隨行的因素之一。

金正恩國務委員長的生母高英姬,她靜靜注視著身著軍裝作畫的金正恩。【照片來源:每日新聞=韓聯社】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金正恩在多邊外交舞台上首次亮相,此舉或僅是將主愛「當作道具」。試圖通過展示照顧年幼子女的形象,淡化「殘酷獨裁者」的印象,並營造更具戲劇性的效果。從過往案例來看,朝鮮內部繼承人內定程序仍遠未走完,而韓國情報部門判斷金正恩除主愛外還育有兩名子女,這些信息令該分析更具說服力。
東亞大學教授姜東完(音)分析稱,「為了穩固自身在國內外的政治地位,金正恩甚至將子女包裝為政治資本。這是朝鮮勞動黨宣傳鼓動部一以貫之的宣傳策略,而此次成果顯然又一次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