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為了擺脫中共對稀土的控制,大膽設想去太空挖礦,並且首先開採月球資源。圖為中國稀土。(STR/AFP/Getty Images)
鑑於全球地緣政治日趨緊張,歐盟為了擺脫中共對稀土的控制,日前提出一個大膽設想,去太空挖礦,並且首先開採月球資源。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導,當地時間9月9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報告稱:「全球秩序已遭受巨大衝擊。非歐盟國家可能不再能夠穩定供應低碳能源技術所需的關鍵材料。」
報告指出:「作為回應,人們可能會愈發重視包括太空採礦在內的先進開採技術,而月球採礦正是其中之一。」
鋰、銅、鎳和稀土等金屬對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至關重要,但歐盟內部開採量極為有限。有數據顯示,歐盟幾乎絕大部分的稀土從中國進口。
歐盟委員會擔憂,關鍵能源供應國可能會像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一樣聯合起來,推高價格並「限制對關鍵材料的獲取,繼而對歐盟的戰略自主權和清潔能源轉型構成嚴重挑戰」。
事實上,在歐盟提出「太空採礦」之前,美國、日本等多國政府機構已經開始進行研究,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
在歐盟內部,盧森堡已將自己定位為歐洲的太空採礦中心,希望利用機器人開採月球和小行星。這些天體被指富含稀土、鋁、鈦和錳,以及黃金、鉑金等貴金屬。
歐盟委員會估算,2018年至2045年間,太空資源的價值可達1700億歐元。
但報導同時提醒說,鑑於當前人類的技術發展水平,工業化規模的太空採礦仍然被認為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且即使在太空開採出稀有金屬,如何將其運回地球,目前來看也是一大技術難題。
今年3月,BBC援引美國私人太空採礦公司AstroForge投資人維克多·維斯科沃表示:「要完全實現小行星採礦,可能耗時數十年。」但他同時認為,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如果帶回幾微克被證明可行,擴大規模就相對簡單了」。
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副教授伊恩·蘭格則表示:「在太空採礦可能相對簡單······但在太空中複製這個過程將會困難得多。目前還很難說現有技術是否可行,或者是否必須開發全新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