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出口「楓橋模式」 這國要嚴密布控了

—北京成功出口「楓橋模式」 這國也要布上監控

中國正在將其鄉村監控模式出口至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路透社引述當地官員和居民稱,中國警察正在試點採集指紋等個人數據,以防範社會不安定。

毛澤東六十年代發起的「楓橋」模式,以發動群眾搞「階級鬥爭」為目的,如今,習近平重新提出這一說法,以確保地方穩定。

索羅門群島與北京有安全合作關係。所羅門警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顯示,今年,中國警察走訪了多個鄉村,推廣所謂「楓橋」理念,通過遊戲方式讓兒童熟悉監控無人機。

中共外交部沒有回覆路透社的評論請求。

鄉村「網格化」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專家希爾曼(Ben Hillman)表示,中國鄉村實施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員負責監控一個片區。

希爾曼說,對中共來說,這是「理想的治理模式」,通過發動群眾,支持黨的議程並互相監控,從而將社會衝突扼殺在萌芽狀態。

他補充說:「這一模式推廣到中國境外,相當不尋常。因為該模式需要特定的社會和政治機制。」

索羅門群島一名社區負責人尼霍帕拉(Andrew Nihopara)向路透社證實,首都霍尼亞外圍的鄉村「鬥士1號」(Fighter1)已經開始與中國警察合作一項「楓橋」試點。不過,他不願透露更多詳情。

本月,索羅門群島皇家警察部隊在一份聲明中稱,鬥士1號村實施「草根治理」的楓橋模式,將收集民眾數據,以改善治安。

這份聲明稱,中國警察已向居民介紹了有關住戶登記、社區繪圖、收集指紋掌紋等信息。

聲明表示:「鬥士1號村是初步的嘗試,未來將在全國各地推廣到更大的地區。」

這引發人權方面的憂慮。

索羅門群島反對黨人士肯尼洛里亞(Peter Kenilorea)在電話採訪中表示:「這違背了我們憲法中所保護的個人權利,本應經過議會審批,經過法律的審核。」

中國大使館在微信上發布的一則貼文顯示,中共公安部2月在索羅門群島舉行了一次有關「楓橋經驗」的培訓班,將中國城鄉與索羅門群島社會結構進行比較。

(資料圖片)索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的中國大使館圖像來源: Charley Piring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官員:索羅門群島傳統鄉村不會接受楓橋模式

索羅門群島傳統治理、和平與教會事務部副部長奧邁(Clifton Aumae)向路透社表示,他不認為傳統鄉村會接受楓橋模式。

「這種制度無視我們的文化。我不認為它適合索羅門群島的傳統社區,這裡是以酋長為中心,負責維持秩序」,奧邁說道。

奧邁表示,其部委想要採取的措施是,按照法律重新恢復鄉村酋長的權力,以應對年輕人的反社會行為。

住在鬥士1號村附近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居民向路透社表示,當地社區是多民族,社會秩序急劇惡化、違法行為增加。

肯尼洛里亞則擔心,收集個人數據是走向專制體制的一步。「要管理貧窮、處境艱難的社區,還有更好的方法。」

所羅門警方的另一則發表在社交媒體上的聲明顯示,中國警察在走訪索羅門群島最大的省份馬萊塔16個鄉村時,也推廣了楓橋模式。馬萊塔省曾有反華抗議歷史。

2022年,北京與索羅門群島達成一項安全合作協議。2021年,索羅門群島曾發生反政府暴亂。抗議部分是由於馬萊塔政界人士反對索羅門群島將外交關係從台灣轉向北京。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913/227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