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早晚繁忙時間的雨天更令深圳人討厭的,是雨天過後到處攀爬的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
深圳人不怕颱風,不怕炎熱,就怕一場夜雨把2000隻非洲大蝸牛送到家門口。它們不請自來,把綠蘿當沙拉、把快遞當薯片,把孩子的鞋底當傳播病毒的順風車。你以為它們只是慢吞吞的「小可憐」,其實個個都是雌雄同體的繁殖機器,一年產卵2000顆,城市侵占計劃永不停歇。
有人不堪其擾,成為「蝸牛刺客」,用鹽和棍子,5小時幹掉1155隻,成就感有,但生理不適更有,只能一邊噁心,一邊繼續。也有外地人剛把非洲大蝸牛當異寵拍照,被深圳人大聲呵斥:光速丟掉!上百條寄生蟲正在攻擊你!
這兩天又是颱風天,這危害巨大的「毒王」,又馬上大批量捲土重來了,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它們不再打擾人類的生活呢?
令人抓狂的「惡鄰」
阿輝之前夜爬蓮花山,總是在路上踢到一些硬邦邦的外殼,也沒怎麼注意過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廣東大網紅——非洲大蝸牛。直到,大蝸牛悄悄爬近他家院子,攀附上他的辛辛苦苦用心栽培的綠植,將綠植當成「盤中餐」,啃下一片又一片的葉子,阿輝再也忍不了了。

一到雨天,這些大蝸牛便扎堆成了他的「惡鄰」,不僅霸道地聚眾當街擋道,很自信人類並不會踩死或者踢飛他們,還不請自來地吃上人類的「霸王餐」!他喜歡栽種花草,為此搬到一樓,但是深圳多雨潮濕,嬌艷的花草地下,是一群又一群扎堆存在的非洲大蝸牛,讓這份喜歡里又夾雜著不少其他複雜的情感。
孩子在一樓走路,也總會誤踩到蝸牛,鞋子不僅黏糊糊,還帶有不少的細菌和病菌,到處踩踏,則到處傳播。蝸不犯人,人不犯蝸,阿輝之前只是覺得蝸牛噁心,並無恨意,單純地敬而遠之,現在則是既噁心,又恨之入骨。動手!動手!不能讓它們再囂張下去!
他先是用夾子,把它們一個個夾走,丟到離家很遠的地方,結果第二天晚上,它們又出現了,陰魂不散。無奈之下,他升級了裝備——這次用開水。那天晚上,他屏住呼吸,找到了那堆互相纏繞在一起的蝸牛群,猶豫了一下,腳步往後掂了一些,一股腦將開水倒了下去。大難臨頭,各自縮,蝸牛們迅速縮進了殼裡,很長時間都沒有動靜。阿輝以為這次穩了,第二天起床,發現那班健碩的蝸牛連殼帶肉完全消失了,直到天黑,它們又出現在了原地。原來不怕開水燙的除了死豬,還有蝸牛。
被逼上絕路的阿輝,決定使用絕招——撒鹽,惡蝸還得惡刑治。他買了一大包可食用鹽,在夜深人靜的晚上,躡手躡腳地走到激情纏繞的蝸牛群邊,迅速地將鹽灑在了上面。霎時間,地上傳出一陣滋滋滋滋的聲音,像是鹽在侵蝕它們的身體,將它們化成水流向地面,只剩下人畜無害的空殼。事實也正是如此,這是阿輝用過的最有效的治蝸之法——撒鹽。到了第二天白天,他看到那裡只剩下了一堆空殼,這預示著它們失去了重回此地的機會,永遠葬身於此了。這招雖險勝,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每次阿輝當完「鹽魔王」,就會生理性噁心相當長一段時間,喪失了食慾和其他七情五欲。而那些蝸牛,總有世世代代捲土重來的機會。
無處不在的巨無霸」
非洲大蝸牛是殺不完的,小月在家附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用鹽和棍子消滅了2356隻蝸牛後,發現這種百害無一利的生物根本不可能得到徹底清除。那天晚上,她帶上棍子和鹽巴,下午6點半出門,晚上11點半才回到家,路上撿了一個搭子,兩人一起消滅了1155隻非洲大蝸牛。整整五個小時,他們把草地上的蝸牛用棍子扒拉到水泥地面上,然後撒鹽,蝸牛縮進殼裡,第二天只剩下一個殼。她一個人堅持了一個月的「滅蝸行動」。作為一個外地人,她在來到廣東不小心踢飛一隻大蝸牛,產生了心理陰影后,決定對他們趕盡殺絕。
阿輝也是外地人,相比於深圳人的見怪不怪,他們無法忍受這等生物對生活造成的消極影響。小月記得,她在消滅蝸牛的時候,有年紀大的本地人看到了,問她在給蝸牛餵什麼?小月回答是鹽,他們夸小月真是好人,還餵蝸牛吃東西,小月哭笑不得。儘管如此,蝸牛是除不盡的。就在小月偷懶說不想滅蝸牛的那天,在小區樓下,她一抬腳,又踢飛了一隻蝸牛。
他們消滅的這種非洲大蝸牛學名為「無斑瑪瑙螺」。據新京報此前報導,早在11年前,就被中國海關首次截獲。十年來它繁衍迅速,在南方地區幾乎未逢敵手,現已常見於深圳、廣州等南方城市,且數量上呈現逐年增多的態勢。深圳口岸眾多,素來有中國外貿第一城之稱,跨境物流交通四通八達,外來物種更容易由這些密集的網絡傳入國內。這種非洲大蝸牛快速繁殖,不僅因為它們對環境的適應力強,更是因為幾乎沒有天敵能夠制衡他們,除了部分人類滅蝸刺客。但只要不是它們主動找上門,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生活,人類也不會專門去尋找、剿滅他們。
這種蝸牛常晝伏夜出,棲息在枯枝敗葉或陰暗潮濕之地。受外界刺激後,它們還會分泌乳白色的黏液膜來封閉殼口,保持基本生存狀態。若是外界環境乾燥或陰冷,為了維持基本生命體徵,它們還會鑽入土壤中休眠,休眠期長達半年之久。在深圳這種溫暖潮濕、綠化程度極高的環境,它們的壽命可長達數年。而它們又為雌雄同體生物,一年中會多次產卵,一隻蝸牛的年產卵量在2000顆左右。
但人為剿滅其實還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小月發現,之前晴天的晚上11點左右,她在小區的花壇上也能看到蝸牛出來覓食,經過她的行動,現在那片區域已經很少遇見了。阿輝把鹽滅蝸牛的視頻發布在網絡上,有人評價他這是一種虐殺行為,並舉例香港一名男子因向非洲大蝸牛撒鹽,致其死亡,涉嫌殘酷對待動物罪而被當地警方逮捕。阿輝只認為,現實中並沒有人反對,而網上反對殺蝸的人,可能並沒有被蝸牛困擾過,所以他們無法理解。小月也不認為這是一種虐殺,她認為虐殺是緩慢折磨致死,以「虐」為出發點,以被虐的小動物的「痛苦」為樂,滿足自己扭曲的心理。而她唯一的出發點是讓它們儘快死去,因為他們數量泛濫得如福壽螺,並且危害實在太大了,過街老鼠都人人喊打,更何況非洲大蝸牛。
被大蝸牛支配的恐懼外地遊客太懂了
第一次在深圳見到非洲大蝸牛的北方外地人,總會發出感嘆:原來南方不僅蟑螂很大,連蝸牛都有拳頭那麼大。
一些不知其害的外地遊客,竟以為它們如本土的迷你蝸牛般無毒無害,舉在手上拍照把玩。阿輝每次看到這樣的場面,心裡總會大受震撼:原來真的有不怕死的人。
他每次都會極力勸阻他們放下,並且需要立刻進行全身尤其是手部的消毒。
小月曾經看到有人把大蝸牛當成了大海螺,並發出能不能食用的疑問。還有的遊客感嘆,這種「深圳特產」沒法帶走,真是萬分可惜,讓不少深圳人汗顏。廣東人從不願搭理這種蝸牛,是因為大家都清楚,非洲大蝸牛不僅能吃500多種植物,無論是種植的蔬菜禾苗,還是在蓋房子時候用的水泥;而且是全球百大惡性入侵物種之一,單只非洲大蝸牛可攜帶上百條寄生蟲。蝸牛|台男疑撿蝸牛回家當田螺食!
深圳疾控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劉陽副主任技師介紹:非洲大蝸牛的黏液和糞便裡面,會攜帶各種病原菌和寄生蟲,尤其會傳播一種以引起嗜酸粒細胞增多性腦膜腦炎為主要病症的食源性寄生蟲病,也叫廣州管圓線蟲病,危害比較大。
他表示:市民千萬別碰別吃這種非洲大蝸牛,因為一隻非洲大蝸牛可以藏有超100條廣州管圓線蟲。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食用被感染的螺污染的沙拉、蔬果、水,都易感染廣州管圓線蟲。廣州管圓線蟲會寄生在人的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讓人持續不斷地發熱、頭痛,最後導致嗜酸性腦膜炎。哪怕不入口,只是用手摸一下,都有可能因其身上攜帶多種細菌而引起皮膚炎、皮膚瘙癢、腫脹等。如果及時發現,線蟲引起的腦膜炎,還能通過驅蟲和抗炎治療痊癒。一旦延誤,嚴重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不僅是人類易受感染,雨天在戶外的寵物或者流浪貓狗,接觸或者誤食非洲大蝸牛,也存在感染的風險。因此,全球範圍內清理非洲大蝸牛的大行動,從未停止。據媒體報導,美國佛羅里達曾在1975年、2011年、2022年三次開展滅除非洲大蝸牛的行動。在2011年開始的為期十年的行動中,該州政府總花費超23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5億元。
中國大陸近來年也針對非洲大蝸牛的增長開始行動。據海峽導報報導,今年夏天廈門市在非洲大蝸牛暴發區、高風險區設置10個監測點,連續開展5個月的監測,並試點試驗種植群落阻斷帶、生物製劑等防控措施,發現並清除約1200處蝸牛聚集點,清除非洲大蝸牛1280餘斤。在這其中,他們主要在活動期(黎明、夜間或雨後)進行人工捕殺,或者撒施氨基甲酸酯等化學藥品進行化學消殺。
為了保護環境而成為滅蝸刺客的非專業領域人類,在這個過程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皮膚傷口勿碰蝸牛分泌物、接觸後務必徹底洗手、食物遠離蝸牛,嚴防污染。如果小區量多,可以聯繫物業或專業殺蟲公司處理。如果家中少量,則撒鹽即可,蝸牛會迅速脫水死亡。
總結起來便是勿碰勿吃勿靠近,如果當起了「刺客」,且並非出於「虐殺」目的,也請不要有心理負擔。
備註:文中人物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