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上漲勢頭可能還有空間,因為北京正在引導人民幣走強,並被視為傾向於推遲下一次降息。不過,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貶值卻引發新的貿易摩擦。
今年以來,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約3%,一方面原因在於美元對所有主要貨幣普遍走弱,背後是債務負擔上升以及外交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根據路孚特的數據,今年美元指數已下跌逾10%,或創下二十多年來最差表現。
截至周一(9月15日),離岸人民幣一度觸及7.115,徘徊在自2020年11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當選以來的最強水平附近。經濟學家預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可能升至7,主要動力來自北京推動經濟復甦和吸引更多境內投資的努力。
與此同時,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卻大幅走弱,包括歐元、英鎊和日元。這讓中國出口在這些市場更具競爭力,部分抵消了與美國貿易緊張關係帶來的壓力。根據路孚特的數據,今年人民幣兌歐元下跌逾10%,兌英鎊下跌5%,兌日元下跌3%。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Tianchen Xu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而對其他貨幣貶值,主要是由於美元罕見的疲軟,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他補充稱,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貶值有利於中國出口商,因為他們的出口正日益面向非美國市場。
中國出口格局正在改變。今年8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比不到10%,而去年同期為15%;同時,對東南亞、歐盟、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增長。
政策困境
人民幣對美元走強的預期,反映了市場對美聯儲本周降息的押注增加,以及美國收益率下降縮小中美利差。
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交易員認為美聯儲本周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94.2%。該工具基於30天期聯邦基金期貨合約來衡量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
然而,前一段A股的上漲使得中國央行陷入政策困境,擔心短期降息可能重演2014-2015年的錯誤,當時過度寬鬆和散戶投機最終導致股市崩盤。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這使得中國央行面臨兩難:如果降息,可能推高股市泡沫;如果不作為,經濟放緩可能加劇。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內地股市最近的飆升是由流動性過剩推動的。倫敦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一,基準的滬深300指數已從2024年9月的低點飆升43%以上,這主要得益於政府支持和一波散戶投資者將低收益存款轉出股市的推動。
「北京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謹慎行事,中國人民銀行可能不願意跟隨美聯儲在9月份降息,」陸挺說,並補充說,如果市場修正,它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溫和降息10個基點。
央行引導人民幣兌美元走強
央行近期還將人民幣中間價設定在去年11月以來的最強水平附近,在允許的2%浮動區間內逐步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周一最新中間價為7.1056。
華僑銀行亞洲宏觀研究主管Tommy Xie稱,人民幣正從長期穩定過渡到溫和升值,預計年底離岸人民幣將升至7.08。
這與今年年初的共識相左,即北京方面將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抵消美國的關稅,使中國商品在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保持競爭力。
高盛經濟學家在9月1日的報告中指出,中間價偏向升值可以被視作中方向華盛頓釋放的「善意姿態」,而川普政府一直將弱美元作為經濟優先事項。高盛預計年底在岸人民幣將升至7.0。
貿易摩擦
不過,麥格理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警告,鑑於人民幣今年對其他主要貨幣大幅貶值,北京可能會擔心與其他貿易夥伴的摩擦加劇。他指出,經通脹調整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降至2011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這種貶值使中國出口在進口市場更具競爭力,導致貿易順差擴大,惹惱了一些主要貿易夥伴,包括金磚國家成員印度。
本月早些時候,印度呼籲金磚國家解決與新德里的貿易失衡。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印度貿易順差達777億美元,同比增加16%。
墨西哥政府也提議將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汽車關稅從20%提高至50%,作為保護本國產業的更廣泛關稅調整計劃的一部分。
Eurizon SLJ Capital負責人Stephen Jen表示,北京實際上利用美元貶值,推動人民幣對歐元等貨幣「機會性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