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尼泊爾Z世代為躺平族、撿菜族指明方向(圖集)

作者:

9月7日—14日,這一周。

尼泊爾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其導火線是9月4日當地政府以部分社交媒體公司未遵守登記註冊規定為由,宣布封禁包括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在內的26個平台。由於尼泊爾國內長期積攢著嚴重腐敗和社會不公問題,此舉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許多年輕人走上街頭抗議,最終在9月8日演變為全國性示威活動。在社交媒體被封禁前,抗議者曾在各平台上以「裙帶小孩(Nepo Kid)」、「裙帶關係(Nepotism)」等主題標籤發布帖文,批評尼泊爾一些政治人物的子女與親屬享有不公正的特權,這些權貴後代/家屬往往擁有奢華的生活,並經常在Instagram等平台分享「上流生活」,與尼泊爾國內的貧困、衰退、失業形成了刺眼對比,也加劇了人們的憤怒。

此次由青少年和年輕人領導的抗議活動,是尼泊爾自2008年成為民主共和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與者大多為Z世代,所謂「Z世代」指的是大致出生於1995年至2012年之間的年輕群體,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熟悉數字科技、重視自我表達、理解多元包容、擁有社會責任感。抗議者們高舉寫有「Gen Z」、「YOUTHS AGAINST CORRUPTION」、「WAKE UP NEPAL」、「Your firewalls are weak,my memes are strong!」等字樣的標語和橫幅,喊出了「年輕人反抗腐敗」的口號,也有人效仿不久前的印尼抗議,打出了《海賊王》的旗幟(象徵自由和反威權)。很快,示威活動演變為激烈衝突,警方實施了暴力鎮壓。截至9月8日晚,衝突造成至少20名示威者死亡,347人受傷。

面對嚴重的傷亡和持續的抗議壓力,尼泊爾政府於9月9日撤銷了社交媒體禁令,但這並未緩解騷亂。憤怒的民眾焚燒了政府辦公樓和一些政客的住宅,甚至圍毆個別高官。而該國最大的傳媒集團大樓(類似央視大褲衩)也遭縱火。隨著局勢不斷升級,尼泊爾總理卡·普·奧利宣布辭職。奧利稱,他的辭職旨在為解決危機「鋪平道路」。諷刺的是,幾天之前奧利才在北京參加了93大閱兵,於是有不少中國網友調侃他是不是取了什麼不合國情的「封網真經」……另一方面,尼泊爾年輕人的抗爭勇氣也贏得了不少中國網友的敬佩。有人模仿近期流行的「吳京口吻」說:原來尼泊爾一直是不封網的,原來Z世代在線下也是敢鬧的,原來整個國家是有未來有希望的。該國民眾對制度腐敗和網絡限制的集體反抗經驗是無價的……

最新消息顯示,尼泊爾前首席大法官卡爾基於12日宣誓就職臨時總理,成為了首位女總理,而她竟然是Z世代們透過Discord平台的群組投票選出的。雖然整個投票過程可能存在一些程序瑕疵,但它也顯示出了在一個新的時代「人民當家作主」的豐富可能性。有網友就感嘆道「Z世代正在以數字時代的方式,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這已不再是單一的「網絡自由」之爭,而是一次更深層的世代覺醒。年輕人已不滿足於恢復社交媒體,而是要求透明、問責與真正的政治改革。或許這場革命未必能立即改寫政局,也未必能讓尼泊爾迅速走向治理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已將這個國家推到新的歷史十字路口,而此刻,Z世代們有了機會決定自己的未來。

近日,有網友反饋一些「躺平博主」陸續遭到了封號或禁言,包括「小A在上網」、「十年網咖大神」、「劉二狗」等。所謂的「躺平博主」,指的是這些博主日常展示的都是一些粗糙的、落魄的生活內容,追求一種低欲望、低消費的生活方式。比如,教授大家怎麼用幾塊錢解決一日三餐,怎麼不工作在出租屋裡擺爛,怎麼長期在網咖低成本吃喝睡等。在此之前,一位重慶博主還宣布在山區建立一個「光棍山莊」,召集許多大齡單身男子,過上一種「拒絕內卷、脫出婚姻、不當牛馬」的生活,但很快山莊就因為不可抗力而宣布解散。如今,這一不可抗力更是影響到了長期更新著躺平生活的博主們。「躺平」一詞早在2021年就已流行於中文網際網路。當局當時試圖為其定調,斥之為「負面、消極」,結果卻慘遭翻車。隨後,該詞一度成為敏感詞,當年5月,豆瓣上多個「躺平組」也被相繼關閉。

有網友曾這樣總結躺平的原因:「長城很偉大,但你只是修長城的人。」當人們意識到自身處境其實與奴隸無異時,所謂的努力奮鬥便失去了意義。相反,越是拼命付出,越容易成為被剝削的對象。美國學者詹姆斯·斯科特提出過「弱者的武器」這一概念。在許多國家的農民抗爭史中,正面的激烈對抗並不算常見,因為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相較之下,農民更常採取偷懶、怠工、裝糊塗、開小差、裝傻充愣等「軟性抵抗」的方式,而這些方式同樣能夠發揮效用。官媒光明日報曾批評,躺平族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在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等挑戰的背景下,社會更需要青年作出「創造性貢獻」,未富先躺的傾向尤為值得警惕。對此,有網友給出了反諷式的翻譯:牛馬是不能躺平的,否則毫無價值。

如果說「躺平博主」只是教人如何低成本生活,那麼「撿菜博主」才是真正演示零成本生存。近期,有不少博主拍攝並分享在菜市場「全過程撿菜」——夜間撿拾商戶丟棄的蔬菜,從中挑選尚能食用的部分。這類視頻意外走紅,引發大量追捧、模仿。有商戶稱一些品相不佳的蔬菜因分揀成本過高,乾脆直接丟棄,這些廢菜則成了撿菜博主眼中的寶貝。無論撿菜博主們是否因何走上撿菜之路,但這一現象出現本身就折射出社會心理的變化:當人們開始追求極端節儉時,其背後往往是經濟處境的日益困窘。極光新聞對於撿菜現象的評論令人大跌破眼鏡,主持人說:「年輕人下班不逛商場,跑去菜場檢菜,在廢棄菜堆里淘蔬果,這不僅省錢,能交到朋友,而且順手做了件環保小事,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生活里簡單的快樂。」

不得不說,尼泊爾的年輕人們只用幾天就推翻政府之時,中國的年輕人們卻是想要躺平而不得,下班撿菜反被好評,顯得格外荒誕諷刺。後者如何才能不再被輕視、發出有分量的聲音、真正不躺平有希望,前者其實已經指明了方向。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CD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917/227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