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綠捷對於上海的影響,已經非常惡劣了。
很多人沒想到,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家長們最大的心願是孩子們吃上西貝的預製菜——因為相比之下,很多學校的食堂供應商綠捷實在太不靠譜了。
但是,在不靠譜這方面,綠捷終於靠譜了一次。在上海家長最群情激奮的那天,綠捷供應的蝦仁出了問題。很多孩子反映,蝦仁是臭的。
綠捷緊急撤回了蝦仁,並對外宣稱:
都是泥沙。
很快,上海成立了調查組,並在昨晚公布了調查結果。這個調查很有意思,蚝腩給大家解讀一下。
首先,調查公告稱,綠捷存在瞞報行為。總經理張國華指示下屬對外宣稱是蝦腸子破裂,泥沙漏出來了。而後又銷毀了這批蝦仁。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蝦生產於今年3月,保存期限:
2年。
難怪上海家長們強烈呼籲西貝進場。
然而讓蚝腩第一個疑惑的地方出現了。根據上海方面的調查,這批蝦,各種包括沙門氏細菌在內的檢查,合格。沒有違規使用添加劑,也沒有腐敗變質,肉眼檢查也沒有發現雜質、霉變和蟲蛀。

說白了就是:
啥問題沒有。
這就很奇怪了。既然這批蝦啥問題沒有,綠捷的有關人員,為什麼會被警方控制?
為什麼張國華要急急忙忙下架並指示手下就地銷毀,甚至不惜擔上刑事責任呢?
這裡面只剩下兩個可能了。
第一,這批蝦仁有問題,只是沒有被檢測出來,或者有問題的已經被銷毀了;
第二,這批蝦仁是從其他供應商那裡採購的,綠捷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問題,所以先銷毀為妙。
無論從哪個原因講,都說不過去。蚝腩上周寫過,綠捷可是號稱食材可溯源,有攝影頭和專人監控。
通報里更讓人疑惑的細節是,最開始發現這批蝦有問題的,還是綠捷自己派駐的經理。這位姓孫的經理發現,蝦仁裡面:
有蟲。
這和官方通報出現了矛盾。按照官方說法,沒有發現肉眼可見的蟲啊?
2
不過乃悟還發現了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綠捷曾經投資過一家叫做上海品測的檢測公司。股東一個叫張美華、一個叫苟鳳姊。明確證據表明,張美華是張國華的:
胞妹。
兄妹倆也是生意夥伴,都曾投資過上海悅雙和上海協雙兩家公司。
這個品測和綠捷一樣,表面看起來平平無奇,但背地裡,他們還負責上海多家學校的校服檢測、飲用水檢測。甚至就連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市面上賣的食品是不是有問題,也是靠他們。
今年給上海市重點食品流通經營企業做第三方評估的,還是他們。


也就是說,張國華、張美華兄妹倆,一個給學校供著餐食,一個負責檢查食品是否合格。屬於是運動員和裁判一肩雙挑,扛起了上海孩子午餐的重擔。
蚝腩現在就想知道,這次給綠捷蝦仁做檢測的,是不是也是品測啊?畢竟本次調查組的成員之一——上海市衛健委,檢查水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服務商正是:
品測。

綠捷這種神仙企業,難怪新希望花了整整12億收購它。
當然,收購以後得回報也很豐厚。根據綠捷母公司——Kilocy global foods(厚生投資持股的公司)在2020年1月向港股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全年,綠捷愣是從學生十幾塊錢的餐費里,摳出了1330萬美元的利潤。
就連Kilocy都稱讚說,收購綠捷之後:
毛利率都增加了。

作為一家神仙公司,綠捷甚至有時候連敷衍都不願意。
比如上文提到的張家兄妹的生意夥伴苟鳳姊,還控制一家叫做捷饗的餐飲公司,曾經共同和綠捷出現在長寧區為下屬學校食堂招標的名單里。
招標這事我不是很懂,我記得招標方面是不是有個專門的詞來形容,叫:
圍標?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張國華毫無疑問也是一位神仙人物。張國華是上海海星集團的董事,這家公司是上海閔行供銷社旗下的企業,成立於1993年。
張國華還全資擁有上海飲料食品廠,上海市供銷社曾和上海飲料食品廠合作過,一起賣過礦泉水。但後來關閉了。
計劃經濟年代干供銷社,市場經濟時代賣水,這屬於頂配人生了把。
根據招標信息,儘管掛著飲料食品的名號,但上海飲料食品廠似乎更喜歡干房東的活。連閔行區組織部黨建中心的辦公用房,都是他們供應,而且是單一來源招標。
前幾天,教育部說,他們採取了專項行動,嚴肅查處了一批校園食品安全事件。但領導還說,儘管採取了專項行動,但:
任務依舊艱巨。
上海方面的調查公布後,綠捷發布了史上最簡短的一則公告。至於股東新希望,還是什麼都沒說。
綠捷的公告一共兩行字——對家長和學校感到抱歉,會就此次事件繼續改進。
蚝腩的好友包叔說,他們其實可以寫得更簡短一點,直接用超級巨星吳先生的那句名言:
我的很大,你忍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