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的死,出乎於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給整個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波。一個並不起眼的普通青年政治活動家,以這種方式來撼動世上每個人的靈魂,古今少有。
有人想表現不以為然,以與我無關的姿態來規避衝擊,似乎很難。因為就我所見,無論取任何立場,或站在任何政治光譜上的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對柯克作出自己的評判,在內心對自己,或公開對外部,不作判斷似乎不可能。因為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繞也繞不過去。這裡雖有從總統,議會,主串流媒體,社交傳媒,到各國各界各階層各年齡段人士的參與和推動的因素,也有事件本身超乎想像的衝擊力。槍手無靈魂無頭腦算是到家了,他死也想不到事情會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結果。這與他的初衷完全不符甚至相悖。哪怕不採用極刑,他後悔也得後悔死。
不過,這一巨大悲劇引發輿論的極端兩極分化,也同樣給人心以震盪。追思柯克的人,表達了由衷的悲哀,思念和欽佩;與其呈現強烈反差的,卻是為數不少的慶幸,鄙夷和蔑視。後一種情緒之所以沒有蔚為奇觀,只因美國的最高當局反應激烈。大批有此類言論的人,當即受到解僱,停播一類的懲處。由於鼓勵舉報,那些想說什麼還沒來得及說的人,即刻把話吞回去了。
他們不是不想說,只不過不能說。有人認為,柯剋死後沒有爆發衝突和騷亂,是因為他的理性感染了美國人。但我仍心存疑慮,理性會感染某一類人嗎?如果沒有反對者的即時高壓,兩個群體之間的撕裂,觸發大規模衝突和流血,不是完全不可能。我相信,到今天此刻為止,許多對"壓制自由言論"心懷不滿的人,肯定還在私下嘟嘟囔囔,心有不甘。
我一向有個想法,即,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最驚悚最恐怖的壞事經常發生,誰都擋不住。人雖然無法預防也無法阻止最壞的,但只要嘗試做一件事,就可以把最壞的變成最有益的。那就是,真實地討論這件事,對它形成有深度的認識。別提共識了,那不可能。哪怕各自改變一點以往的固定認知,不管大小,就謝天謝地。因為世界會因此而改變,哪怕小小的一點改變。
出於這一考慮,在這裡打算做一些心理分析,看看那些對查理柯克之死絲毫不覺得惋惜的人,變得這樣究竟出於何種原因,他們是怎麼想的?當然由于謹慎,他們半點也不會向你透露,但邏輯推理可以打開他們深藏的內心。
有話在先。今天分析的對象,不包括背後對兇殺策劃已久的暗勢力。他們是故意造成今天局面的罪魁禍首,編織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網絡。由於隱藏極深,普通人看不到他們。在網上能看到的,都是頭腦簡單的好人。相信他們對柯克並沒有長久的惡感,許多人在此之前也許根本不知道柯克是誰。他們對這件事的心理反應,主要出於即興,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對查理柯克的反感,也主要來自習慣性地用完美標準來衡量和評價公眾人物。
之前曾寫過一篇《如何避免成為完美主義者》(https://blog.creaders.net/u/4339/202507/521741.html)文章提到,完美主義不是什麼好東西。即便出自於天性,如不加防範,也很容易變成病態。有人過於追求完美,凡事要求盡善盡美,不接受瑕疵缺陷,不能與"不完美"共存,事情就變質了。這個人從此就再也沒有良好品格,不但不良好,還會變得可怕。常言道,通往地獄的道路總是由鮮花鋪成的。同樣,過於追求完美,往往與野蠻,殘暴,恐怖緊密相聯。
隨手搜一下就可以看到,詬病查理柯克的理由,都是一些最不重要的細節。比如沒有高校文憑,申請入學西點軍校還被拒了。知識面雖然廣,但典故引用得不夠精準。他主張自由,卻攻擊馬丁路德金。主張擁槍,還為死人不可避免作辯護,結果自己卻被槍擊。等等,不一而足。總之,他算不上英雄,對他的高度評價和隆重紀念,屬於狂熱的表現。柯克熱可以到此降溫了,大家千萬不要做狂熱分子。
所幸清醒的人還有不少。他們記住許多這樣的格言:"蒼鷹飛得再低,也不是雞";"雖然傷口上停著一隻蒼蠅,戰士仍然是戰士"。查理柯克之所以被人追憶和紀念,不是因為他那些不完美的小毛病,而是因為他的思想和舉動,推移了時代。不睜開眼睛的人,註定看不見他有哪些超越同齡人的地方。
柯克在我眼裡,是一個偉大的美國英雄。不知道這是否算作狂熱。至少我推崇的不是他個人自身,無論名字還是形象,而是這個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正走向失敗的美國方向。與他相反,在中國也有一個人至今被推崇和紀念,而那個人也以一己之力,把好端端的中國領入歧途。中國人與美國人的眼力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至於說美國是否正走向歧途和失敗,有哪些具體表現和數據,這裡就不多說了。討論的人很多,路人皆知。除了無腦或根本沒有靈魂的人才完全無感。
深思一下,我最欽佩柯克的,主要是他為還原常識所做的努力。還原什麼?還原家庭,還原信仰,還原正常的學校,還原自己的真實性別,還原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