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行業正重演房地產和太陽光電產業的悲劇,地方政府深度介入,難以優勝劣汰,整個行業最終陷入惡性競爭,企業利潤被吞噬,慢慢走向衰敗。
近期深圳水貝市場黃金料商粵寶鑫負責人失聯,400餘名上下游供應商受害,損失千萬元左右。
突發!9月21日巴菲特清倉比亞迪。
三重絞殺!中國實體藥店活下來的可能很少,老闆紛紛關店跑路。
中國經濟最大悲劇踩不住剎車了
多年來,政府補貼和相關政策一直努力把中國打造成全球汽車強國和電動車領導者。中國的本土車企實現了這些目標,收穫比計劃還多——但多出來的都是問題。
德國之聲引述路透社的調查稱,中國的本土品牌生產的汽車數量,遠超這個已經是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吸收能力。
因為車企努力追趕政府制定的生產目標,而不是消費者需求。
這使得幾乎所有車企都難以盈利。中國的電動車售價不到1萬美元,而在美國,售價低於3.5萬美元的車型屈指可數。
一些零售商甚至批量為未售出的汽車上牌和投保。這樣一來,車企可以把這些車算作已售出產品,經銷商也能獲得廠家返利和獎金。
多餘的一些車出現在類似抖音的社交平台上,低價拍賣。
甚至有些還被包裝為「二手推車」出口海外,儘管里程表仍顯示「零公里」。
不用說,還有一些始亂終棄,被扔進雜草叢生的汽車墳場。
許多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可能重演房地產和太陽光電產業的劇烈動盪。
中國的價格戰已進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師稱,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許多官員抗拒這種「硬手段」,因為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和消費下滑。
受影響者不僅是中國車企。外國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62%,降至今年前七個月的31%。歐洲各國政府擔心廉價中國車湧入,衝擊本國工業。美國幾乎全面禁止中國車,理由是國家安全和不公平競爭。
政府發糖不嫌手軟,政策補貼還在繼續。
今年6月,廣州市政府發布政策文件,表示希望培育多達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每家年產能達到50萬輛。作為回報,廣州承諾每家企業在三年內新建生產線並生產10萬輛車時,每年可獲得最高5億元人民幣(約7000萬美元)的獎勵。廣州未回應置評請求。
政策文件顯示,從2023年至2025年,至少還有六個地方政府公布類似政策,鼓勵車企擴大產能。
業內人士近來用「內卷」來形容這種自我消耗的競爭,以及由此帶來的非正常經營手段。
今年5月,中共當局開始對汽車價格戰發出警告,強調競爭不可持續。
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在虧損中加快「踩踏」,業內越來越多聲音呼籲行業洗牌。近幾個月,電動車品牌哪吒汽車在母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後停止營運。去年,百度和吉利的合資品牌極越汽車裁員並宣布重組,理由是競爭激烈。
不過,三位業內人士和兩名分析師告訴路透社,不會出現突然的劇烈衝擊:行業整合可能需要多年,當地政府很可能會繼續支持瀕臨失敗的車企,溫水煮青蛙,從而控制負面影響。
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小鵬汽車CEO兼聯合創始人何小鵬在2023年預測,到2030年,一家車企要想生存,年銷量必須達到300萬輛,而最終只有八家企業能做到。小鵬汽車去年僅僅賣出19萬輛。該公司沒有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少數大玩家已接近或達到這一規模,並有望在行業洗牌中受益。今年1月,吉利宣布計劃到2027年年銷量達500萬輛,超過去年的220萬輛。比亞迪也設定了2025年的宏大目標,但擴張速度在放緩。今年8月,它三年多來首次出現季度利潤下滑。路透社本月報導稱,比亞迪已把原定的550萬輛銷售目標下調至460萬輛。
大多數企業銷量僅是這些數字的一小部分,但仍在繼續擴大產能——至少三起案例中,擴張是受政府官員要求。
江蘇退休經銷商陳可雲(Chen Keyun,音譯)說,汽車大量湧入市場,讓經銷商更難盈利。他的說法得到路透社採訪的四位匿名經銷商的支持。
陳可雲稱,經銷商虧本賣新車,把車轉賣給貿易商,再由他們包裝成零公里「二手推車」,這些問題根源在於中國的「以產定銷」工業模式。車企無視真實需求,不斷擴產並提高銷量目標,迫使經銷商增加庫存。
路透社7月報導稱,電動車品牌哪吒和極氪在過去幾年虛增銷量,其中哪吒涉及超過6萬輛。車企為未售出的車提前投保,使其計入月度銷量。
今年6月,四個地區的經銷商團體稱,車企的激勵措施是「變相逼迫經銷商假造銷量」,但未點名具體企業。
部分賣不掉的新車最終進入「汽車墳場」。
很快,這些車出現在社交媒體上。主播們以低至9000美元的價格出售,只有原價的四分之一。
一夜之間,人去樓空!中國最大金料商爆雷
網絡社交平台上傳出的聊天截圖顯示,9月13日凌晨1點,深圳水貝市場黃金料商粵寶鑫一名王姓高管在內部群通知稱,「因公司銀行卡凍結且法人失聯,無法正常營運」;凌晨4點,該公司部分針對黃金客戶的對接群被解散。9月13日粵寶鑫門店即關門停業,法人及工作人員都聯繫不上。
天眼查APP訊息顯示,粵寶鑫成立於2023年8月,主營黃金及珠寶首飾銷售、批發、回收、加工等業務。
9月13日,多名黃金商戶向深圳警方報案,稱向「粵寶鑫」支付大額預付款後,公司負責人失聯。
大河報報導,廣東深圳水貝黃金商戶王先生說:「我們眾多受害者自發組織了一個群,最多的被捲走大概價值400萬元,被捲走幾十萬元的受害者超級多。這個群受害者有400人左右,還有人在加進來,還有很多從外地過來的受害者。」
新疆黃金首飾店商戶雷先生說:「9月10日給它寄了1.2公斤黃金,9月12日早上到的,9月13日中午開始慢慢聯繫不上。我們這種寄了黃金舊料的,相當於把我們的黃金吞了,金額達到80萬元左右。」
廣東深圳水貝黃金商戶馬先生說:「君豪卷跑了我655萬元,粵寶鑫是卷跑了我290萬元,我打了款,黃金也沒給我,款也沒給我退。」
目前,部分受害者已聯合向深圳市警局羅湖分局翠竹派出所報案。警方已正式受理案件,正在對涉案公司的資金流向、相關人員情況進行調查。
有商戶告訴陸媒,粵寶鑫的維權群內已有逾300人,目前人數仍在持續增長,從群內接龍可以看到,商戶損失大多在萬元以上。最近幾天有大量受害者前往公安部門報警登記,警方目前已立案調查。
目前已有多家黃金原料供應商在網上發公告,稱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導致巨額虧損,正在進行清算工作,所有訂單存料按照9月13日融通金金價全部結算。
一家發布公告的黃金原料供應商了解情況,該負責人表示,公司資金鍊確實已經斷裂,無法履行與下游商家的合同,目前已經在變賣個人資產去還債。
多位水貝資深的黃金從業者受訪時告訴陸媒,在水貝市場的「預定價交易」模式中,「料商」扮演的角色實際上是「莊家」。
這種交易的基本操作方式是:下游黃金製造銷售商僅需向「料商」支付相當於黃金實際價格約2.4%至3%的定金,就能鎖定金價。有時買方僅需預付20元,就能鎖定1克黃金的價格。一般而言,雙方需在下單日起7日完成交易。到了雙方約定的交易日期,不論金價是上漲還是下跌,賣方都會按照「鎖定」時的原價交付。
突發!巴菲特清倉比亞迪
9月21日晚間,沃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已完全退出其在比亞迪的投資。據統計,巴菲特持有比亞迪股票的這些年裡,比亞迪的股價上漲了約3890%。
「伯克希爾發言人證實,比亞迪股份確實已全部售出。」
2022年8月30日,港交所網站顯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在2022年8月24日出售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均價277.1016港元,套現3.69億港元,仍持有2.18719億股,占已發行的有投票權的比例降至19.92%。
此後,巴菲特陸續多次減持比亞迪。
2024年7月,港交所第16次披露伯克希爾對比亞迪的減持動作。
此次減持過後,伯克希爾持有的比亞迪股份比例已降至4.94%。彼時就有分析人士稱,巴菲特或有清倉打算。
三重絞殺!活下來的可能很少這行業老闆紛紛連夜跑路
2024年藥店全國關店3.9萬家,閉店率達5.7%,有機構預測今年還會繼續關店6-10萬家。
與其他行業的慘澹不同,兩年前的藥店還是開一家賺一家的黃金賽道,曾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即使到現在,街邊的藥店仍比便利店和奶茶店還多,100米內能開出5家。
誰也沒想到短短1年時間,藥店便跌落神壇,就連行業龍頭們也難以獨善其身。
有「國內最大藥店」之稱的國大藥房,一年半時間裡關閉了近20%的門店;山東老字號漱玉平民藥店,股東一年減持四輪,有董事更是一把套現1.4億離場;廣東萬店藥企大參林的創始人更是身陷囹圄。
去年還瘋狂賺錢的藥店生意,為何突然涼透了?
首先,社區醫院橫刀奪愛。
社區醫院雖然治不了什麼大病,但勝在離家近且遍布在城市的每一根微血管里。很多龐克養生達人周末會去社區醫院來一套中醫按摩、艾灸和推拿一條龍。
在精明的年輕人眼裡,不是藥店去不起,而是社區醫院刷醫保更有性價比。
以前慢病顧客是藥店的搖錢樹,如今隨著醫保統籌實施,社區醫院也正搶走慢病客戶,隨之搶走零售藥店的金飯碗。
其次,看家本領被網際網路偷家。
去年醫保還上線了比價系統,原本就精打細算的年輕人線上一查價格,貨比三家後線下門店瞬間沒了優勢。
最狠的一道枷鎖是,賺錢套路被強行砍掉。
醫保刷卡穩如ATM機——這句話是過去藥店賺錢套路的真實寫照。
對於藥店而言,醫保是其命門所在。
醫保政策收緊後,藥店的賺錢小道直接被堵死:藥品追溯碼讓虛假購藥無所遁形,醫保刷卡越來越難;個人帳戶削減,能刷的錢越來越少;飛行檢查嚴格,藥店違規隨時被凍結醫保資格。
有藥店老闆表示:「以前醫保刷卡占營業額六成,現在只剩兩成。」
這三條隱形枷鎖,徹底打碎了藥店高價賣藥的美夢。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